肖昕華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7)
建構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
肖昕華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7)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大班教學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大班教學困惑重重。文章從建構主義理論的視角分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所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實施大班教學時要確立學生中心地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互動氛圍,合理利用教學資源,促進學生進行意義構建,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其教學實效性。
建構主義理論;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
建構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學習理論,從總體上看,建構主義注重以心理學為基礎,“把態(tài)度、期望、知識、信念等作為基本因素來解釋行為”,代表了一種認知取向。建構主義被稱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和突破,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杰(J·Piaget),他提出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這正是建構主義觀點的核心所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jù)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是新舊經(jīng)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學習活動發(fā)生后,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和溝通,在自己原有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完成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所蘊涵的教學思想內容非常龐大,主要反映在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師生角色的定位、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其核心內容有:在整體的教學氛圍或環(huán)境上,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師中心或內容中心;在教學內容上,側重來自現(xiàn)實的或真實的世界的知識,而不是純理論化的;注意利用學習者的個人經(jīng)驗;鼓勵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并由教師適當指導;重視并鼓勵學習者對教學作出貢獻;重視思維和理解能力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教育產(chǎn)業(yè)化進程的加速,各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加。為緩解當前師資相對短缺問題和提高現(xiàn)有師資的使用效率,作為高職院校中日益邊緣化的思政課實施大班教學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大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國家根據(jù)不同的國情,對大班的劃分標準也不一樣。本文的大班概念是80人以上的同年級班級,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動機等方面有一定差異的班級。
毫無疑問,高職思政課大班教學在實現(xiàn)教學的高速度高效率等方面確有其獨到的優(yōu)越性。但是,過大的班級對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其教學效果不佳一直困擾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從建構主義視角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困惑重重:
首先,教師掌控課堂,把握話語權。后現(xiàn)代哲學家福柯有句名言:“話語即權力”,權力是彌散的和無處不在的,話語也可能成為權力的表現(xiàn)形式。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價值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作為知識權威把握著課堂教學的話語權,學生處于集體“失語”的狀態(tài)。在思政課堂上,教師面對上百人甚至幾百人的課堂,他們或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是為了教學的方便,總是經(jīng)意不經(jīng)意地注入式地把知識按照自己預設的方式“堆砌”在學生面前,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發(fā)展要求,學生一般都處于被動地位。
其次,課堂互動難以進行,氛圍淡漠。由于班級人數(shù)過多,教師難以駕馭課堂秩序,學生遲到早退現(xiàn)象嚴重,說話、睡覺、看小說、玩手機、做其他課程作業(yè)的現(xiàn)象也是屢屢發(fā)生。另外,高職院校以“就業(yè)”為導向,思政等基礎理論課課時安排很少,教師無暇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者采取學生之間互動的方式探討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更是形同虛設;同時,師生間接觸的機會少,缺少真情實感的交流,這些都很容易造成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疏遠感,惡化課堂氣氛,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亦成必然。
再次,教學內容遠離學生實際,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我黨歷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承擔著這一任務,所以教材均是由相關專家經(jīng)反復研究編寫的。也正因為如此,其內容理論性和學術性比較強,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之進行分解并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然而,大多教師一般都是以教材為綱進行講授與考核,高高在上式的說教形式嚴重脫離學生的思想實際,虛無飄渺的、單調的內容使學生產(chǎn)生麻木和厭倦心理。
另外,大班教學一般都是采取多媒體教學,但很多教師采用的課件資料陳舊過時,或者把課件當作板書的代替,采取的仍然是“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模式,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仍是為了支持“教”,而非支持“學”。就目前而言,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對優(yōu)化大班教學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采用大班教學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缺點和不足,這極大地影響了思政教學的有效性。但班級容量的大小并非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必然因素。大量事實證明,只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大班容量教學的優(yōu)勢,思政課教學一定會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基于上述對建構主義的清楚認識以及對當前高職思政大班教學的分析,從建構主義視角看,高職思政大班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建構主義最為核心的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的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教師的“教”是為了幫助、促進學生更好地“學”。不難看出,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生的地位由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訁⑴c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這也意味著在思政課大班教學中,教學設計不再是圍繞著教師如何教而展開,教師也不再是掌握知識和仲裁知識正確性的唯一權威;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再照本宣科或把自己的看法直接教給學生,而應植根于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進行教學。同時,教師應以平易近人的教態(tài)、親切感人的語言,以學長、朋友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法,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組織教學,不斷地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進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值得注意的是,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教師地位和角色發(fā)生了改變,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不重要了,相反,教師的指導性地位更重要了,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不僅要精通教學內容,而且需具備更好的溝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學技巧,需要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要善于設計教學環(huán)境,能夠協(xié)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建構主義十分強調“情境”在學生個體自主建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生的自主建構總是以一定的“情境”為條件的。為了提高大班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針對學習環(huán)境而非教學環(huán)境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考慮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和認知表征方式,一般以現(xiàn)行的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的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選擇綜合而典型的材料;提出的問題要有挑戰(zhàn)性、探究性,有較豐富的直觀背景,要處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同時,建構主義還強調知識是由學習者在與他人交往的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己建構的。“協(xié)作”與“會話”是認知主體實現(xiàn)意義構建的主要方式和途徑。思政大班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協(xié)作活動,但組織難度較大,這需要思政教師仔細研讀教材,引導性的問題要具有創(chuàng)新性,選題采用開放式,要能充分調動學生去思考。教師應選用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方法和幽默的語言,利用案例、錄像、社會熱點問題辯論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交流、協(xié)作,在師生多邊互動的情境中完成預定的教學進度,共同成長和發(fā)展。此外,大班條件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教師和學生的接觸不多,并由于異化的師生關系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紀律問題。而在互動學習中,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并幫助學生完善對知識的建構,同時還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思政教學資源包括教材、課外文字材料與書籍、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網(wǎng)絡信息資料等。當前的大班教學中,很多教師也在嘗試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理解思政理論知識,然而,大多教學資源只是為了“支持教”而非為了“支持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口味”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思政理論內容廣泛而深刻,這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面對不同層次、不同個性需求的大班的學生,思政教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吃準吃透教材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精心設計教案。在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的今天,各種影視、圖形、聲音、動畫以及文字等各種信息媒體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教學風格以及講授的內容,對形形色色的材料進行甄別、篩選,將有價值的案例等教學資料以圖、文、聲、情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增加教學的信息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職思政大班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最終依賴于好的教學方法。高職生思維敏捷,求新求異意識強,作為思政大班教學,課堂講授必不可少,但教師整堂課板著面孔“說教”或者“滿堂灌”必然會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鑒于此,思政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探索多種多樣的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教學方法,使高職生聽得進、坐得住、學得好。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比較適合思政課大班教學的教學方法有:
(1)案例教學法。教師精心篩選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思政理論剖析這些案例,進行討論,然后教師要圍繞案例進行知識、原理的滲透和加工,并作出小結。討論時讓中學生各抒己見,要允許不同意見、觀點的交鋒,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發(fā)言要少而精,點到為止,把問題留給學生去思考。
(2)課堂演講或辯論。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教學內容事先布置給學生預習,要求在課堂上就自己的觀點進行限時演講;或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就社會上存在兩種對立觀點的或某一重大政治事件進行辯論,這既能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和口才。
(3)情境模擬或角色扮演。教師可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生活化的問題情景,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氣氛,要求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去體驗,從中獲得啟發(fā),提高認識。此方法可為學生新舊經(jīng)驗的同化與順應提供理想的平臺,而且可以激活學生原有的經(jīng)驗,主動地學習。
[1]張桂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張力[J].教育科學,2003,(2):17.
[2][美]利昂·費斯汀格.認知失調理論[M].鄭全全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1.
[3]蔣占峰,張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建構主義審視[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2):77.
G718.5
A
1673-0046(2010)5-0015-02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青年教師研究項目“建構教學法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