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璞,鄭 麗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121000)
文化教學與英語語篇理解
孫 璞,鄭 麗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121000)
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掌握一門語言并不僅限于學習語言本身,它涉及到文化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應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分析了文化教學對語篇理解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對文化教學的一些啟示。
語言文化;文化教學;語篇理解
英語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已成為不同文化之間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最重要的手段。學習一門語言,也就是學習一種文化。然而在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卻并未完全走到前臺,也沒有對英語教學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在當前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實際效果并不很理想,學生的語言產出技能還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對英語文化的教育。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時代,在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背景之下,掌握必要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語言學家帕爾默曾提到:“語言的歷史和文化的歷史是相輔而行的,他們可以相互協助和啟發。”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表現在: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工具,自然對文化的傳播有著極大的制約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傳播,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傳播,語言中又會出現新的詞語、新的表達方式,這樣文化又影響和制約了語言。
正如英國社會人類學家Malinowski所說,語言的意義離不開“語言環境”,要想理解話語,歸根結底要懂得說話人的整個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遞的載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輔相成,語言教學活動中始終離不開文化教學。
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背景知識的缺乏會嚴重影響我們對語篇的理解。閱讀每一篇文章,都包括一個人關于世界的知識。因而,文化知識的欠缺會使語篇理解起來更加困難。例如,人們在閱讀文章時可能會碰到Herculean task和make Herculean efforts這兩個詞組,如果不熟悉西方文化中的希臘傳說,就很難猜出其中的意思,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Hercules(海格力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他神勇無比,完成了十二項艱巨的任務,因而,Herculean task比喻“極其艱巨的任務”,make Herculean efforts則是“極盡最大努力”。
通過知識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具備描繪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而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與不同文化的成員進行交際活動,并具備對不同文化的敏感性。這種敏感性也被稱為能作出正確判斷的“實際智慧”。它能使人們知道自己文化的邊界,并能自我調整,以適應不同的文化。
文化之間的表達不同意味著相應的事件在這些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義,并因而引起不同的情感。讀者的理解過程就是獲取一種新的背景知識的過程。因此,如果語篇包含讀者熟悉的先前知識,則其更易于理解。有研究表明,語篇的文化內容比語言的復雜性對外語篇章理解產生更大的影響。
英語教材涉及的知識文化類包括名人傳記、語言、飲食、地理概況、文學作品、名勝古跡、音樂文化、媒體等。交際文化類包括請求、建議、介紹、問候、道別、抱怨、警告、打電話、道歉、祝愿、表示關切、提供幫助與回答、預測與推測、談論天氣、識別身份等。由此可見,英語教學處處涉及文化的內容。文化背景知識是文化教育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并且在外語教學中起重要作用。Firth強調,“詞的分析要看其所處的句子,對句子的分析要看其所處的情景和場合,而對場合的分析要看其所處的文化”。因此,只有學習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詞語的不同文化含義和外延,理解篇章含義,準確把握文章主題,從而掌握語言,實現交際目標。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家和社會對英語教學,尤其是對學生的英語實際綜合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綜合性應用能力除包括比較好的英語語言知識、比較全面的語言使用技能外,還包括相關的文化知識,包括本族語以及目的語涉及的文化、歷史、社會以及相關策略,包括學習策略、交際策略等。可見,語言使用技能的培養離不開文化知識的掌握,而相關的文化知識和交際策略屬于文化教育的范疇。
第一,設置不同的情景,讓學生模擬英美人的現實生活。
情景教學是指課堂上設置語境學習語言知識或在語境中應用已學語言知識,最終達到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具體做法是:首先,聯系課文內容,設置情景。其次,聯系學生生活設置情景。最后,聯系社會生活實際設置情景。比如在課堂上模擬各種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進行問候、閑談、電話預約、送生日禮物等活動方法,構筑生動活潑的交際場景,使學生感到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中,這不僅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英語知識帶有情感色彩的記憶映象,而且能產生交際的成功感,形成積極學習英語的動力。
第二,采用多樣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
夸美紐斯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科學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其所依賴于感官的證明者較之其他一切事物都要多,感官是記憶的最可信的仆役。”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采用多樣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向學生直觀展示英美文化知識。如觀看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電影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反應,它利用濃縮的內容反映民族文化的一個或幾個側面,用生動的表現手法使之呈現出來。它不同于其他的教學手段,有其特有的優勢,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生動的演繹,足夠能吸引學生們的興趣。
第三,指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
由于文學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又導致不同的文化現象的發生,因此,要想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一定量的文學作品,這會有很大幫助的,從中可以找到有關文化背景的知識和信息,引導學生通過文學作品介紹它所反映的廣闊的社會時代背景—文化。在作品材料的選擇上,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內容上要涉及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
[1]陳開順.從多重記憶系統看外語能力與學習[J].外語研究,2009,(2).
[2]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英美文化辭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G642
A
1673-0046(2010)6-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