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淺議高校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建設
張 芳
(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高校外語音像資料采集、存儲、使用帶來了全新的方式。通過將模擬外語音像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并建立一個基于流媒體技術的外語音像資源庫,實現了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能夠更好地為外語教學服務。
高校;音像資源;數字化;流媒體
外語音像資料是高校外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經過多年的發展,外語學院存儲了大量以磁帶、錄像帶、光盤等為載體的教學音像資料。然而由于傳統的以磁帶、錄像帶為載體的模擬音像資料主要采用磁記錄的方式進行存儲,隨著時間的推移,磁帶逐漸老化變質,大批珍貴的音視頻資源將面臨報廢的危險。我院通過將模擬音像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并建立一個基于流媒體技術的外語音像資源庫,實現了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更好地為外語教學服務。
在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建設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這項工作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主要有如下五方面:
傳統的音像資源因受其本身的物理特性所限,若長時間保存,其記錄的視頻和音頻技術指標會逐步下降,在現有條件下其使用壽命一般在8-20年左右。我院現有的音像資料大部分已保存了十幾年,現在面臨著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問題,尤其是其中比較珍貴、教學和科研使用率高的資料。
音像資源網絡化,為校園網的終端用戶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點擊、訪問和利用音像資源的條件,終端用戶可以共享網絡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網絡資源環境下,教師可以從教學過程、教學媒體、師生角色轉變研究設計出發,運用現代學習理論,建構適合現代教育的新型教學方式和方法。
利用網絡化資源環境對高校實施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內容更新起到促進作用。
利用網絡化音像資源,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資源庫提供的各種素材進行備課、制作教案、制作演示文稿、進行演示實驗等,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網上練習、模擬實驗、拓展閱讀等,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
高校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緊迫、艱巨而復雜的持久性工作。
由于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工作緊迫性的要求,為盡快充實教學資源庫的在線點播內容,使其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的需要,對學院現存大量模擬式各種介質、不同載體的教學音視頻資源經審聽、篩選、擇優等資源整合后,優選出了教學使用率高、音質圖像質量好、具有學校專業特色、經典的優質教學音像資源。
將整合后的教學音像資源使用轉換軟件由模擬轉化成數字形態,經編輯后儲存于計算機,再經文件格式的轉換,最后上傳到學院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服務器中實現上網使用。
隨著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工作的不斷進行,數字化電子資源文件不斷增加,其編目存檔規范化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要從一開始就打好基礎,以免造成混亂,給后續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為此,我們根據非書資料著錄規則、實際工作需要確定了科學的文件命名、編目方法,認真做好了數字化電子資源的文件存檔編目記錄,實行了專業化的科學管理。
1.音像資料的數字化采集
傳統教學音視頻資料都是以磁帶和錄像帶的形式保存下來的,而磁帶和錄像帶都是采用模擬信號的方式來記錄信息的。因此傳統的教學音視頻資源數字化工程的第一步就是將這些模擬信號記載的信息轉化為計算機存儲的數字化信息,即音視頻材料的采集。
(1)音頻資料數字化采集:可使用一些錄音軟件(如AudioRecord Wizard等),用一根音頻線將計算機聲卡和錄音機連起來,直接轉錄成MP3格式或WMA格式的文件,將錄音磁帶上的模擬聲音信號通過電腦轉換成數字音頻信號。數字化的音頻文件格式有WAV、MP3、WMA等,可以針對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
(2)視頻資料數字化采集:通過計算機將傳統的模擬視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如對VHS格式的錄像帶視頻轉換,其過程是將錄像機與計算機連接,在錄像機播放錄像帶的同時,借助于計算機中的視頻采集卡和捕捉工具軟件,將錄像帶播放的模擬視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轉換后的數據可以保存為AVI、MPEG等數字文件格式。
2.音像資源的編輯
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各種途徑(磁帶轉換、網上下載、自己錄制等)獲取的外語音像資料,由于其本身或外界環境的因素,會存在著一些質量上的問題,諸如:噪音,單聲道,聲波振幅小,圖像模糊,亮度、灰度、對比度差等等。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有必要進行適當的編輯處理。如:對音頻資料通過降噪、轉換成雙聲道立體聲、增大波形振幅,使聲音更加清晰飽滿;對視頻資料通過改變亮度、灰度、對比度使圖像更清晰,根據需要給視頻添加字幕、對視頻內容進行剪輯、去掉原先視頻的聲音或者雜音等。
3.音像資料的轉換
Real Producer是用于制作流媒體文件的工具,用其可以直接采集實時媒體信號,轉換為流媒體實現網上直播,也可將已有音頻視頻文件轉換為流媒體供網上點播。具體步驟如下:運行Real Producer Plus,在“Input file”(輸入文件)處點擊“Browse”(瀏覽)按鈕,導入源文件;點擊窗口右方的“Audiences”,將該設置界面中的“pass videoencodeing”前的勾去掉。然后將“Audiences in job”中的四個多重速率模板刪除,再從左邊“Templates”中選擇“S-450k Surround VBR Download”模板添加到右邊的“Audiences in job”導入時間視源文件的大小而定;雙擊新添加的“S-450k Surround VBR Download”模板,出現該模板設置窗口,建議將“Maximum bit rate”(最大比特率)改為 2000;將“Target Video quality”(視頻品質)設置成100%,其他保持默認即可;在主窗口“上G依ain次”選擇“Settings→Show Audio Gain Control”,在窗口中進行音量大小的設定。最后點擊主窗口右下方的“Encode”,即可啟動壓縮。另外,要設置“目標聽眾”項,即準備使用何種上網方式收看,有28K/56K調制解調器、局域網、DSL、ISDN等可選項,選擇的上網方式越快,則生成的文件越大,效果也好。由于是在校園網內播放,選用384K速率制做媒體文件,就可以保持較好的聲像效果。在制作流媒體文件過程中,可以一邊為用戶提供直播服務,一邊進行制作。在直播結束后流媒體文件也制作完成,存放在Real Server服務器上,供用戶以后點播使用。
文件做好后,要在網上發布,先要將其放在指定的目標文件夾中,再做文件鏈接。當然直接鏈接也可,如:
<a href=:“01.rm”>阿甘正傳</a>
但此方法用戶必須等到文件01.rm全部下載完以后才能欣賞,即不能實現流式播放,當然使用也不方便,也就失去了流式文件的意義。為了實現流式播放,要把影音文件另寫一后綴為.RAM的文本文件,如要播放上面的01.rm文件則可編寫01.ram,其內容為01.rm的URL:rtsp(http):網站名(或IP地址)01.rm。如果網站名為 www3.nwnu.edu.cn,IP地址為 202.201.48.16,那么01.ram文件內容就是:rtsp(http):www3.nwnu.edu.cn/01.rm或rtsp(http):202.201.48.16/01.rm。其在網頁上的鏈接樣式為:
<ahref=“01.ram”> 阿甘正傳〈/a〉
用戶只要點擊“阿甘正傳”鏈接就可邊下載邊欣賞了。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多媒體服務,音像質量好,對網絡的帶寬要求不太高,實現方法比較簡單,因此比較適合在校園網中應用。
高校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建設是一項夏雜、艱巨、長期的任務,必須在一開始就打好基礎,并認真做好每一步工作。在充分研究國內外同行教學音像資源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具體建設目標,制定出本單位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建設的發展規劃。
要認真分析各高校教學音像資源的專業特色和用戶需求,抓住精華,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滿足急需。把這樣的資源數字化后傳到教學資深庫中,才能受到用戶的歡迎。
考慮到目前一些用戶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教學音像資源數字化建設時,我們盡量采用最通用的標準電子文件格式,這樣用戶可以利用操作系統自帶的軟件直接觀看,不必下載其他任何專用軟件。其操作簡便,通用方便,能夠吸引和幫助更多人成為網上數字化資源的使用者,實現資源共享。
把音像制品加以數字化,改變的只是它的介質形式,它本身所具的版權依然存在,除非取得授權,否則是不能通過互聯網對外提供點播服務的。也就是說,讀者只可以通過校園網絡進行使用。
音像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根據資源庫的使用效果和師生的需求及時地進行修改和動態更新,這樣才能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
[1]柳強,胡雪飛.基于流媒體技術的外語音像資源庫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3):41-43.
[2]安素平.音像資源的網絡化應用與研究[D].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TN
A
1673-0046(2010)6-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