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蘋
(山東工商學院社科部,山東 煙臺 264005)
中共八大對婦女工作的探索*
趙東蘋
(山東工商學院社科部,山東 煙臺 264005)
中共八大對婦女工作給予了很大關注,其政治報告、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以及鄧穎超等代表在大會上做的發言,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或概括或詳細的論述和分析。中共八大關于婦女工作的論述和分析,有利于激發我國億萬婦女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為社會主義時期的婦女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中共八大;婦女工作;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
1956年 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婦女工作進行了初步探索。其中,政治報告從整體上闡述了黨在新形勢下關于婦女工作的總方針,即:“黨應當繼續鼓舞婦女群眾的上進心,幫助她們克服參加工作的某些特有的困難,幫助她們提高工作的熟練程度,糾正黨內外一切歧視婦女的錯誤思想,并且注意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樹立男女平等和保護婦女兒童的新的道德風尚。已經在全國各地建立了組織的民主婦女聯合會是廣大婦女的群眾組織,黨應當關心和幫助它的工作,通過它來加強黨和婦女群眾的聯系。”[1]這就為新時期黨的婦女工作指明了總方向。另外,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以及一些大會發言,對婦女工作也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可貴探索。綜合來看,八大對婦女工作的探索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為提高婦女地位,黨非常重視動員和組織婦女群眾參加社會勞動,并將其看成整個婦女工作的中心環節。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侵犯女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更好地吸引婦女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八大提出既要積極動員和組織婦女參加社會勞動,又要注重保護女職工的權益。
(一)積極動員和組織婦女參加社會勞動
吸收婦女參加社會勞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華全國總工會婦女工作部副部長楊之華認為:“積極吸收婦女參加社會勞動,以求徹底解放婦女和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這是我們共產主義者的一貫主張。因為只有在社會勞動中,婦女才能得到鍛煉,學會本領,從而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和提高自己的地位。因為只有吸收廣大婦女參加建設,發揮她們巨大的潛在力量,社會主義建設才能成功。”[2]因此,無論是對婦女自身的解放來講,還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來講,積極吸收婦女參加社會勞動,都有著重大戰略意義。
吸收婦女參加社會勞動,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對婦女有計劃、恰當使用的原則。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鄧穎超指出:“應當按照整個勞動力調配的計劃,根據婦女的特長和特殊情況,恰當地使用婦女勞動力,達到人盡其才。”[3]根據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她作出如下結論:只有嚴格執行這一原則,才能充分發揮婦女的特長和潛力;否則,就會影響婦女的生產積極性。鄧穎超提出的這一原則,對黨的婦女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切實保護女職工的權益
由于特殊的生理特點,加上歧視婦女的一些錯誤思想仍有較大市場,因而必須對女職工的權益予以重視和切實保護,認真批判和糾正歧視女職工的思想和行為。
楊之華批評了某些所謂使用和培養女職工“不合算”的錯誤觀點和做法。她說,抱著這種錯誤觀點的人,認為未結婚的女職工要談戀愛,一談戀愛,工作就不集中;結了婚的女職工要懷孕,懷了孕便得調動輕便工作,要是保護不好,流產了還得檢討;懷孕后要生孩子,生了孩子要給產假,要辦托兒所;有孩子的女職工要喂奶,喂奶時要有人代替工作,孩子病了要缺勤,等等。總之,這種人認為用女職工麻煩透了,要多花錢,增加定員,似乎不合經濟核算原則。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某些地方發生了嚴重違反黨的政策和國家法令、侵犯婦女權益的事情:有些工廠和機關的工作,明明是婦女可以勝任的,卻找出許多借口不要婦女,有的甚至用瞞騙的手段達到不收婦女的目的。有些女工、女職員因為懷孕、有孩子便被編余、降職,甚至被解雇。有些企業對懷孕和喂奶的女工、女職員不加照顧,不給喂奶時間;有些企業不注意對孕婦的勞動保護,懷孕的女工流產率很大。楊之華指出,必須反對這些錯誤的思想和做法,因為“為了保護母親和兒童,花一些必須花的錢,是完全合理的,應該的。”[4]這些深刻的分析今天讀起來仍然振聾發聵。為有效加強對女職工的保護,楊之華還建議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和國家建設委員會明確規定,凡使用女職工的單位,應該在勞動定員、成本計算、生產的輔助設備和附屬建筑的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保護女職工的特殊需要[5]。
鄧穎超也提出,在組織婦女參加勞動生產的同時,必須密切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婦女兒童的安全、健康和應得的權益。一是對于已經參加社會勞動的婦女,應堅決貫徹男女同工同酬;二是為了使婦女能夠安心從事社會勞動,應當盡可能地大量地發展多種多樣的托兒組織[6]。
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社會只能提供有限的工作崗位,所以盡管黨和國家積極動員和組織婦女參加社會勞動,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城鄉婦女從事家務勞動,充當家庭婦女的角色。但是,這部分婦女及從事的家務勞動也是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
鄧穎超明確肯定了家庭婦女的作用和家務勞動的價值:“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家務勞動是有價值的,應當受到重視。幾年來已經有很多家庭婦女,勤儉節約,搞好家務,教養好子女,支援并鼓勵家人完成國家的建設任務,發揮了家屬的特殊作用。”[7]這是對城鄉廣大家庭婦女的有力支持。
建國初期在經濟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國家不可能通過大規模增加工資的辦法提高職工的物質生活水平,因此在職工家屬中提倡勤儉持家,計劃開支,就很有必要。中共湖北省委文教部副部長肖慧納提出,應當把推行以“日子計劃好、團結互助好、鼓勵職工生產好、衛生好、學習和教育子女好”為具體內容的“五好”運動作為職工家屬工作的中心內容。肖慧納認為,在城市居民和職工家屬中推行“五好”運動,“……從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群眾克服困難、解決糾紛、搞好家務入手,而又引導群眾提高覺悟,樹立社會主義的思想和道德風尚”[8],這是黨正確指導群眾生活,使職工群眾在現有工資收入的條件下改善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方法,也是調動城市家庭婦女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好辦法。
婦女統一戰線工作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歷史經驗證明,通過婦女統一戰線工作,增強婦女間的團結,這是調動婦女群眾革命和建設積極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八大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采取措施,繼續鞏固和擴大婦女統一戰線。
(一)克服婦女工作干部頭腦中的某些錯誤思想
鄧穎超指出,與婦女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性不和諧的是,黨內還有些婦女工作干部存在著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如“對團結和改造各階層婦女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意義和可能認識不足。她們在和非黨婦女合作共事中,有不少疑慮:怕麻煩,怕沾染資產階級思想,怕失掉立場犯錯誤,因而沒有能熱忱地耐心地團結和幫助她們。另外,也有些黨的婦女工作干部無原則地遷就,放棄了幫助她們進行自我改造的嚴肅責任。”[9]鄧穎超認為,這些思想都是不對的,必須加以克服。
(二)重視對資本家家屬的教育和改造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過程中,重視對資本家家屬的教育和改造是婦女統戰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共天津市委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許明在發言中對此進行了專門闡述。許明首先指出,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同時,對資本家家屬進行一系列的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團結和改造她們與資本家。繼而,在對以往工作經驗總結的基礎上,許明提出在這個問題上要加強兩方面的工作:第一,在資本家家屬中培養骨干分子。“應該不斷擴大積極分子的隊伍,使她們起帶頭作用、橋梁作用和骨干作用,帶動中間與落后的分子一起接受改造。”[10]第二,黨要加強領導。要“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婦女干部深刻認識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克服怕失掉立場或嫌麻煩的思想,認真研究黨的政策,繼續研究資本家家屬的特點,及時掌握她們的思想狀況,不懈地對她們進行教育、改造工作,使她們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中,發揮出更為有益的作用。”[11]以上是對鄧穎超有關論述的深化。
(三)充分發揮婦女團體特別是各級婦聯的作用
各種婦女團體特別是各級婦聯,在保障婦女權益、組織婦女參加社會活動、增強國內外婦女團結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八大提出,新時期要繼續充分發揮婦女團體的組織作用。
鄧穎超堅決反對取消一些婦女團體的想法,指出,婦女群眾團體的存在與否,“應該決定于社會發展和婦女群眾的需要,不決定于我們的主觀愿望。現在廣大婦女群眾還有特殊問題,一部分婦女還沒有參加組織,還不善于運用自身的權利。因此,她們仍然需要婦女群眾自身的組織,團結婦女的力量,表達婦女的要求,保護婦女兒童的權益,監督男女平等政策法令的執行。”[12]
婦聯是黨領導下的最廣泛的婦女群眾組織,新時期要重點建設好它。鄧穎超對婦聯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要根據新的情況和需要,改進婦聯的工作方法;第二,要經常注意吸收各民族、各階層、各民主黨派婦女中新的積極分子參加工作,在領導機構中,非黨婦女的比例應該適當增加;第三,婦聯內部要加強團結[13]。
提高婦女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既可以增強她們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政治覺悟,還可以使她們掌握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新文化和新技能,并且對下一代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鄧穎超指出:“現在,婦女群眾中文盲還占多數,婦女知識分子很少。已經參加社會勞動的婦女,一般來說,業務知識和技能不高,經驗不足。”[14]這些情況嚴重制約著婦女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為此,必須提高婦女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她說:“對廣大婦女,不論已否參加社會勞動,都應該加強經常的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幫助她們取得更多的學習的機會和便利條件,以便她們能夠不斷提高社會主義覺悟,提高文化水平。所以在發展教育事業的規劃中,要注意有計劃地掃除婦女文盲;在中等、高等學校中,要適當增加女學生的比例,吸收大量女青年入學。這是改變婦女文化落后狀態的重要步驟。”[15]
發展婦女中一些積極分子入黨,在全體婦女中起模范帶頭作用,非常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河北省婦女聯合會主任彭青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在發展婦女黨員時,一要注意解決干部的思想問題,二要注意婦女的具體特點和困難。
(一)克服在發展女黨員問題上的一些錯誤思想和做法
彭青指出,在發展婦女黨員問題上的主要思想障礙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認為“婦女不中用”,不重視發展婦女黨員。比如,認為“青年婦女要出嫁,不發展;壯年婦女有娃娃,工作不方便,不發展;老年婦女年紀大,也不發展。”[16]在分配婦女黨員工作時,“不照顧女黨員的特殊要求與困難,反而把她們照顧孩子、管理家務等實際問題,視為‘羅嗦’、‘麻煩’和‘落后’。”[17]彭青指出,這些錯誤的思想和做法,不僅挫傷了婦女積極分子和女黨員的積極性,而且大大地影響了黨組織與廣大婦女群眾的關系。
彭青提出,要從思想教育和組織保障兩方面同時入手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在思想上要教育黨的干部和全體黨員正確認識婦女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吸收先進的婦女入黨,對于黨團結、組織和發動婦女的重要意義;其次,必須采取有計劃、有步驟、全黨動手、專人負責的具體措施[18]。
(二)注意對女黨員進行具體幫助和恰當使用
彭青指出,必須注意女黨員的特點和困難,對她們進行具體幫助和恰當使用:“在一些具體工作的分配上,不應當要求她們完全和男黨員一樣。必須適當照顧她們有孩子與家務負擔等特殊問題。比如有的女黨員在晚上出來開會有困難時,會后支部就指定專人向她們傳達黨的指示、決議,或者到她們家里去開小組會;比如關心和幫助她們搞好婆媳、夫婦之間的關系,以便增進家庭團結。”[19]這些都會鼓勵女黨員積極工作。
在革命時期,黨培養和提拔了大批女干部,這些女干部在革命事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又培養和提拔了更多的女干部。但是從總體上看,女干部的增長仍然跟不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表現在:女干部數量在全體干部中占的比重還比較小,其中領導干部和科技干部更少;大部分女干部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業務知識和技能不高;因為子女和家務增多的緣故,絕大部分女干部的工作、學習比過去緊張,女干部參加工作、學習同教養子女、操持家務之間的矛盾,比過去更為突出。針對以上問題,八大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和要求。
鄧小平在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明確指出:“黨必須用很大的決心培養和提拔婦女干部,幫助和鼓勵她們不斷前進,因為她們是黨的干部的最大的來源之一。”[20]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任務面前,黨中央把培養和提拔婦女干部問題放到這樣重要的位置,是十分恰當的。
中共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第一書記蔡暢專門談了這個問題。為了培養和提拔更多更好的女干部,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充分發揮她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她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要有系統地培養女干部,不斷提高她們的社會主義覺悟,幫助她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業務知識與技能,盡可能讓她們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穩定下來,鼓勵她們深鉆業務,堅持工作,由外行變成內行。蔡暢指出,現有的女專家極少,除應該努力培養大量的新的青年干部外,對已經具備一定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女干部,更要關懷和愛護,引導她們鉆進去,支持她們克服困難,深造提高,逐步成為專家。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機關招收學生和研究生的時候,應該適當增加女生的比例[21]。第二,要繼續根據“德才兼備”的干部政策,大膽提拔女干部到各種工作崗位和各級領導崗位上去。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平時注意對她們放手使用和經常的培養教育。在工作中,要經常教育和幫助她們,給她們以鼓勵。對于她們的缺點或錯誤,要及時教育她們改正[22]。蔡暢提出,要重點在文化、教育、醫務、衛生、保育、貿易、輕工業和政法等適合女干部工作的部門多培養女干部[23]。第三,要解決好女干部在參加工作、學習同教養子女、操持家務方面的矛盾。在這個問題上蔡暢提出了幾個具體要求:第一,各地方的有關單位,要根據需要和可能,積極舉辦各種類型的托兒組織;第二,在城市或工業區適當發展社會服務事業,如增設公共飯堂,洗衣房等;第三,向女干部進行宣傳解釋工作,使她們了解婦女兒童福利和社會服務事業,只能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而不能只埋怨領導,或提出過高過急的要求;第四,女干部自己要善于組織家庭成員,分工合作料理家務和教養子女;第五,領導方面應該盡量照顧女干部的特殊情況,給她們時間和條件[24]。
舊社會中,婦女由于生育過多,一方面影響了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在撫養子女、操持家務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并且,由于無法集中精力對一個孩子進行教育和撫養,因此孩子的素質不高,從而導致中華民族整體素質低下。新中國成立后不久,黨已經覺察到中國人口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提出節育問題。1955年 3月,中共中央在對衛生部黨組《關于節制生育問題的報告》的批示中明確提出:“節制生育是關系廣大人民生活的一項重大政策性的問題。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國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們黨是贊成適當地節制生育的。”[25]八大又重申了黨的節育方針。周恩來在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中,明確表明了黨中央對節育問題的態度,指出:“為了保護婦女和兒童,很好地教養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榮,我們贊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適當的節制。衛生部門應該協同有關方面對于節育問題進行適當的宣傳,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26]
蔡暢指出:“在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中宣傳、指導節制生育,是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愿望,調節生育密度,有計劃地生育。這種做法,對婦女健康、兒童教養、家庭生活和民族繁榮都是有很大的好處。”[27]
全面、系統地加強黨對婦女工作的領導,這是做好婦女工作的關鍵。鄧穎超提出,各級黨委要把婦女工作納入工作規劃,責成有關單位訂出具體步驟,分工合作,共同實現,并且要定期檢查婦女工作,總結并推廣經驗,這樣才能使婦女工作全面開展,從而推進各方面的工作。同時,還要建立、健全黨的婦女工作部門,改進它們的工作,使之善盡職責[28]。
另外,國家機關、工礦企業、國營農場、合作社中的黨、青年團和工會組織,尤其要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領導。“因為在這些單位中工作的婦女和家屬愈來愈多,她們都有特殊要求,這些特殊要求又須隨著工作的發展,加以解決。”[29]因此,鄧穎超建議各單位的黨、青年團和工會的組織 (包括基層組織在內),根據需要和可能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領導婦女工作[30]。
上述關于婦女工作的探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婦女群體的重視和關心,有效激發了億萬婦女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為整個社會主義時期的婦女工作積累了經驗。
[1]劉少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N].人民日報,1956-09-17.
[2][4][5]楊之華.認真執行保護女職工的政策 [N].人民日報,1956-09-27.
[3][6][7][9][12][13][14][15][28][29][30]鄧穎超.黨更要加強婦女工作的領導,團結和發揮婦女群眾的力量[N].人民日報,1956-09-23.
[8]肖慧納.勤儉持家搞好職工生活[N].人民日報,1956-09-20.
[10][11]許明.變阻力為助力,順利地改造資產階級分子[N].人民日報,1956-09-21.
[16][17][18][19]彭青.積極發展女黨員[N].人民日報,1956-09-21.
[20]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N].人民日報,1956-09-18.
[21][22][23][24][27]蔡暢.積極培養和提拔更多更好的女干部[N].人民日報,1956-09-25.
[2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第 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26]周恩來.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N].人民日報,1956-09-19.
(責任編校:譚緯緯)
D622
A
1008-4681(2010)04-0064-03
2010-05-06
趙東蘋(1978-),女,山東菏澤人,山東工商學院社科部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和當代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