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琳,劉義飛,樸文山
(長春師范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織部分,安全保衛工作在高校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主要表現為維護國家安全穩定、保障高校健康發展、維護大學生權益等方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高校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已進入快車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高等教育的規模在擴大,辦學層次和水平在不斷提高,人、財、物越來越集中,高、新、尖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對外交流、開放辦學日益深入,高等教育正面臨著大調整、大發展和大變革。來自教育部的數字顯示,2007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321所,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700萬人,開始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
高等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織部分,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創新技術成果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高等學校都具有獨特的重要的作用。[1]高等學校是國家建設的戰略重點之一,集中著國家的政治、經濟、國防、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大量物資財富、重要機密和科研項目。高等學校具有人才薈萃、信息密集、政治敏感、影響巨大等特點,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重要陣地,一直被喻為社會穩定的“晴雨表”、國內政治形勢的“穩壓器”。
鄧小平同志早在1989年就明確提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事都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2]由此可見穩定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基礎,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高等學校作為特殊的社會組織,高校師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在任何國家、社會都具有崇高的地位,高等學校的安全穩定,對國家和社會的安全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1986年由中國科技大學部分學生首先發起的全國性學潮和1989年的政治動亂嚴重干擾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足以說明高校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信息源和導向點,高校穩定對社會穩定的意義重大。
高校安全是社會的敏感神經,牽動著成千上萬個家庭,任何一所高校的風波都有可能在社會上掀起大的風浪。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范圍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復雜,在國家政權建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60多年來,新中國的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功不可沒。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教學科研的場所,需要良好的育人氛圍,需要安定和諧的校園秩序。維護校園安全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是黨和國家對高校安全保衛組織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江澤民同志指出:改革、發展、穩定三者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保證。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3]由此可見安全穩定對于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合格人才,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成績的取得,無疑是高校長期保持穩定的結果。可以說,過去高校是在穩定中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又是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實現穩定的。當前,在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推動高等教育事業大發展的同時,保持高校的政治穩定和治安安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2月27日在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順利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們一定要始終牢記,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發展是政績,穩定也是政績”。[4]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處在學校發展建設的第一線,學校發展建設的成敗,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校園內部的穩定和學校周邊社會秩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發展建設的成敗。因此,做好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擔負著保衛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生活、建設的使命。學校集中著各類人才和大量的物質財富,是學校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和發展建設的中樞和物質基礎,保障學校和教學活動的安全,避免各種危害和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
高校是向社會輸送科技建設人才的重要基地,做好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保障學校的正常教學、科研秩序,對吸引學生生源,保障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吸引辦學資金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高校的安全問題不僅僅是治安問題,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其工作內容包括政治保衛、治安管理、安全教育、消防管理、戶證管理、交通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它不僅僅是學校保衛部門的“專利”,還涉及學校黨、政、工、青、團、學等一切組織和全體師生員工,貫穿在教學、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務全過程的一切環節。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是一項復雜而特殊的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重要方面,是維護學校穩定,深化各項改革、促進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是做好安全防范、處置突發事件、預防災害事故的中堅力量,對維護高校安全穩定、促進高校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工作對象,也是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主要服務對象。高校倡導以教師和學生為本,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教學、科研為主線,各項工作都要服務、服從于中心工作,大學生的安全是校園安全穩定的關鍵。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通過日常管理和安全服務的工作職能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滿足大學生的安全需要。高校安全保衛部門在實際工作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開展安全檢查,積極整改安全隱患,保證校園安全;加強校園不安定因素排查,及時將不良苗頭遏止萌芽狀態;加強校園巡邏防范,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感,讓大學生安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高校安全保衛部門通過安全知識宣傳、警示教育、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等,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自我保護能力和逃生自救常識,提高大學生的生存能力、自立能力,保證大學生離開家長獨立生活,避免人身財物受到不法侵害。
大學校園經常發生一些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高校安全保衛部門應能及時接出警,防止事態擴大,并能夠協助公安機關及時勘查現場、搜集線索、摸排取證、查找犯罪嫌疑人,從而偵破案件,為大學生挽回經濟損失,保護大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
通過對少數學生的違法違紀行為、不良習氣、失衡心理進行有效的預防、制止、矯治和疏導,細致地做其思想政治工作,使輕微違法的大學生幡然悔悟、懸崖勒馬,使嚴重犯罪的大學生棄舊圖新、重新做人,充分發揮管理育人職能,將他們培養成為心理健康,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合格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5]
高校安全保衛部門可以通過讓大學生反映自身訴求,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對學校教學、管理、后勤的建議或意見,避免由各類問題積壓造成的大學生不滿情緒。高校安全保衛部門對信息進行收集、研判、整理、匯總,上報學校領導,通報相關職能部門,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使各種問題妥善解決,促進學校科學管理。
[1]李元芳,林軒春.福建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實踐與探索[M]//王文湛.學校安全工作指南,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397-420.
[2]鄧小平.壓倒一切的是穩定[M]//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84.
[3]江澤民.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M]//江澤民文選(第1卷),1995:461.
[4]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02-28.
[5]張延濤.關于高校保衛工作的思考[M]//王文湛.學校安全工作指南,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491-495.
[6]朱繼平.全員安全保衛、保持高度穩定[M]//王文湛.學校安全工作指南,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