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海
(長江航道局 湖北 武漢 430010)
現行會計準則下合理規避個人所得稅的思考
○陳金海
(長江航道局 湖北 武漢 430010)
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征收的一種稅,它關系到每個納稅人的切身利益。在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籌劃,有效避稅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針對現行會計準則下如何規避、籌劃個人所得稅提出了幾點思考建議。
個人所得稅 避稅 稅收籌劃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個人收入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尤其是中高層收入者更是面臨高收入、高稅收的現狀。這使得許多企業支付了高額工資獎金成本而職工卻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因此,在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偷稅、不逃稅、不騙稅的前提下,正確運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合理利用稅收協定,通過改變收入的時間、數量、支付方式等減少稅收的支付對納稅人減輕稅務負擔,增加收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個人所得稅的合理籌劃,可以使納稅人實現稅后利益的最大化,增加現金流入,減少了部分現金流出,增加了自由支配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納稅人的生活。由于市場經濟處在不斷健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稅收機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研究稅法,合理進行稅收籌劃,選擇納稅少的方案,可以少交冤枉稅,增加納稅人收益。
影響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因素通常有兩個,即計稅依據和稅率。計稅依據越小,稅率越低,應納稅額也就越小,因此,做稅收籌劃,合理避稅,無非是從這兩個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辦法來降低應納稅額。本文主要從七個方面介紹合理規避個人所得稅的方法途徑。
1、改變居住地,進行國際避稅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封鎖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納稅人可以靈活掌握在中國境內的居住時間和居住方式,可以采用在幾個國家之間自由流動,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間的人才交流,技術溝通不斷擴大,利用國際避稅已經成為一種重要途徑。
2、轉變納稅人身份
國務院在發布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對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準做了具體規定:(1)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中工作取得工資、薪金的外籍人員。(2)應聘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工作中取得工資、薪金的外籍專家。(3)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4)財政部確定的其他人員。每月工資、薪金所得在減除2000元費用的基礎上,再減除2800元。華僑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參照上述規定執行。因此,納稅人可以通過改變國籍的形式達到少交個人所得稅的目的。
3、分次領取各項報酬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對于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減除金額為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超過20000元的,減去速算扣除數。
案例一:王小姐十月份取得設計勞務報酬30000元,如果將30000元一次領取,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為:30000×(1-20%)×30%-2000=5200元。如果分三次領取,每次領取10000元,應交個人所得稅為:10000×(1-20%)×20%×3=4800元,比一次領取節稅400元(5200-4800=400)。由此可見,同樣一筆勞務收入,不同的支付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時,合理安排納稅時間內每月收取勞務報酬的數量,可以多次抵扣法定的定額(定率)費用,減少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避免適用較高的稅率,使自己的凈收益增加;對于業主來說,每月支付一定的費用,經濟負擔有所減少,也樂于執行。此種方式,雙方都有利可圖。可行性較強。同樣的道理,對于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都可以規定按次計算納稅。
4、靈活掌握年終獎金發放方式
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以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九級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案例二:李先生在國內一家企業工作,月薪2000元,年終一次性發放獎金12000元。按照所得稅法規定,一年內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為獎金:12000÷12=1000,應納稅額為12000×10%-25=1175元,如果年終獎金分月發放,則每月應發放1000元,和工資合計為3000元,應交個人所得稅為[(3000-2000)×10%-25]×12=900元,節稅275元(1175-900=275)。此種方法需要結合具體情況計算實施,如上例中李先生月薪為3000元,一次發放獎金,應納稅額為[(3000-2000)×10%-25]×12+(12000×10%-25)=2075元,分月發放為[(4000-2000)×15%-125]×12=2100元,多納稅25元。由此可見,在運用此種方法時需要結合納稅人自身的情況具體分析。
5、采取變工資為福利、為勞務報酬的政策
采取由業主提供一定服務費用和發放福利抵減工資的方式,雖然減少了納稅人的收入,同時也減少了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比如,由業主向納稅人提供免費工作午餐、住房補貼、手機話費補貼、交通補貼、特殊崗位津貼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務來抵頂一部分工資。或者企業提供一些醫療服務、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對業主來說,開支并沒有增多,利益無損;對納稅人來說,這些開支是納稅人的日常開支,若由納稅人用收入購買往往不能在繳納所得稅時扣除。此外,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是5%—45%的超額累進稅率,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的是20%的比例稅率,利用稅率的差異進行納稅籌劃,合理選擇用工關系,通過勞務報酬與工資、薪金的轉化,也可以起到節稅的效果。
6、掌握投資和儲蓄策略
按照稅法規定,個人投資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同時,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納稅人可以投資國債和增加教育儲蓄,從而達到免稅的目的。
7、充分利用其他稅收優惠政策
(1)增加稅收減免額
對于個人所得稅來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費都是可以在收入中抵免的。特別是合理增加每個月的住房公積金,可以起到降低適用稅率、節約稅收支出的作用。住房公積金是由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或上一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資乘以規定的提取比例得到的。由于根據上年度數據計算得到的公積金在本年度中按月扣減,不受本年度的工資增長的影響,但工資增長部分少計的公積金允許在本年度末做一次性的補繳,那么如果年末收入較多時,可以通過此項公積金補繳,增加年末該月的個人所得稅稅前可抵扣金額,實現降低稅款。
(2)利用捐贈規避個人所得稅
為了鼓勵高收入者對公益、教育事業做貢獻,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只要捐贈額未超過其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就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這就是說,在個人捐贈時,只要其捐贈方式、捐贈款投向、捐贈額度符合法律的規定,就可以使這部分捐贈款免繳個人所得稅。
(3)合理利用時間規定
稅法中規定,個人轉讓自用達五年以上,且是家中唯一生活住房的房產所取得的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如果在不急用資金的情況下,就可選擇自用五年以上再行轉讓,可節省稅負。
現行會計準則下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是實施分項計征的,因此每個項目計稅依據和稅率不盡相同,在進行避稅籌劃時,可以分項目制定不同的避稅方法。另外,個人所得稅法針對不同的納稅人和不同的納稅項目規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在避稅策劃時,應該積極把握國家的優惠政策,合理減輕納稅人的稅務負擔。但是,不管采用哪種避稅方法,都必須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一些安排或選擇,對納稅義務做出規劃,從而實現稅后利益最大化。否則,就被視為偷逃稅款,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1]鄭海霞: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現代經濟信息,2010(3).
[2]王雪:淺析合理規避個人所得稅的途徑[J].人口與經濟,2010(S1).
[3]謝艷霓、申永化:談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財會月刊,2007(18).
[4]孫妍玲:淺談個人所得稅的避稅[J].會計之友,2005(10).
[5]趙宇紅:淺析個人所得稅避稅的幾種方法[J].當代經理人,2005(X1).
[6]湯進榮、何忠勇、張利英:淺議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科技創業月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