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硯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國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
李文硯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社會矛盾也日益加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的德育工作者應以敏銳的職業觸角去捕捉大學生道德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教會學生道德選擇,承擔道德責任,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與道德修養,我國大學應當及時發現其道德教育中所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尋找正確解決方法來迎接新的挑戰。
大學生;道德;道德教育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1.20
學校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其價值就在于“提高、擴展人的價值,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有人的尊嚴,人格更高尚,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只有當人的價值提高了,人才可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聚焦我國高校的德育工作,一般做法就是教育者把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范傳授給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品德的過程,具有明確的規定性和必須服從的強制性。
1.1 德育教育重政治而輕道德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經常被抹上功利主義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完全從屬于政治形勢的需要,而忽視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德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主要是驅使大學生參加政治學習和大量的社會政治活動,而忽視對大學生的國民基礎文明教育、行為習慣訓練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學校德育工作習慣以政治的立場和尺度來認識道德問題,把一些本來屬于道德教育與評價的問題當作政治問題來解決,如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好壞當作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據,使一些本來屬于道德范圍內的問題政治化;或者干脆將學校德育窄化為政治教育,使德育無法獲得相對獨立的品格與地位,無法實現真正道德育人功能。
1.2 把德育看成是一種社會意志
意志中的“意”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狀態,“志”是對目的方向的堅信、堅持。即對實現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堅持的一種心理活動(含潛意識中的心理活動)。在高等學校德育教育的實際過程中,把大學生當作單純的客體看待,喪失了對大學生的價值和尊嚴的維護,使得大學生自身對規則和條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出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壓力。造成的后果是大學生缺乏道德行為的自律性,更談不上行為自我的責任感,道德也就失去了固有的意蘊。
1.3 不良風氣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
信息時代,科技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事物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受網絡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大學生通過網絡技術獲得了更多的信息資料,擴大了知識面;另一方面網絡資源也提供了一些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誘惑力相當大,造成的后果是一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整天沉迷網絡游戲,意志消沉,精神渙散,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缺乏學習的動力。這對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負面影響。
1.4 忽略德育的價值
長期以來,談到德育的意義和功效時,通常是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來說明德育的必要價值,比如:德育要為發展生產力服務,提出所謂德育價值的生產力標準,從而來規范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以滿足社會的需要。這樣雖然有其合理性、現實性,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的片面性:忽略了德育的價值“在于提高擴展人的價值,在于人活得更有意義,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創造才能,更有人的尊嚴,人格更高尚,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達到德育的最高價值應使人內心達到‘至善’”。學校教育由于價值導向、認識問題等一系列因素并沒有達到上述要求,或者說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學校的德育價值觀發生了偏移。
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中,要堅持教育與管理相配合,自律和他律相補充。要認真貫徹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用《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來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要搞好校紀校風建設,加強管理,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有規必循,違章必究”。在此基礎上,還需積極引導大學生的道德行為由“他律”向“自律”轉化。
2.1 關注大學生的道德實踐,鼓勵大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
道德教育并不是那些條條框框的“規范”、“原則”構成的框架體系,傳統的道德教育中那種以道德知識為起點,忽視了個體生命本身的觀念是錯誤的,德育的培養不同于一般知識的學習,它是一個外部影響不斷內化,內在觀念逐漸外顯的過程。顯然,只有通過大學生的介入,喚起大學生的興趣、愿望和參與的熱情才能得以實現。只有讓大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和自然的情境當中,才能使大學生充滿感激、想象和激情,從而獲得“知情意”和“真善美”的統一。
2.2 重視培養和發展人的情感
道德的學習不同于一般性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它不僅僅包含道德知識的學習,而且還需要情緒的支持。受教育者隨著品德的發展,個體學會體諒別人,自制和利他。良好的行為不僅與道德認識聯系在一起,還與一定的道德情感相關聯。這一學習過程則是在處理外部與個體間關系過程而展開的,是在反復體會,感受和實踐中展開的。這一情感過程是伴隨著道德觀念而滲透到行為當中去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的道德就變成了干枯,蒼白的語句,這語句只能培養出偽君子。”從品德發生的角度來說,當道德觀念伴隨的道德情感成為推動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機時,便形成了人格。
2.3 創設寬松和諧的人際情境
寬松、和諧的人際情境是指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學校道德教育過程中要想發揮出最大的功效,獲得良好德育效果,必須有一個寬松、愉悅、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產生積極的道德體驗,主動參與德育活動,自主建構品德認識。可見,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是促進道德發展的內在保證,是學校實施道德教育的基礎,道德教育只有在愉悅自由的心靈狀態下才能得以實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愉悅、和諧、融洽的氛圍來源于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要消除學生對德育內容與德育要求的拒斥心理,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在自然、和諧的德育情境中主動接受德育要求,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和交往;教師要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要充分利用德育情境,以恰當的方式開展德育活動。教師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不能隨意地壓制和命令學生,將學生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同時,教師要在職業生活中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關注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通過創設德育情境,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學會交往與合作。
2.4 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大學生德育隊伍
沒有一支素質高、樂奉獻、勤鉆研的專業德育隊伍,就難以應對新形勢的挑戰,難以有效地對大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專職思想教育人員,長期工作在高校思想工作的第一線,和學生接觸最廣泛密切,隨時可以和學生交流思想。他們在指導和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召力,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質量。因此,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德育工作隊伍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提高德育隊伍的理論水平。實踐表明,教育者首先要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并且只有掌握了學生在不同年級呈現出的不同特點及個性差異,才能因勢利導,把思想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否則,即使有了善良的愿望也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論水平,澄清模糊認識、端正思想,并以此為指導,盡快使他們由“經驗型”上升為“理論型”,使思想道德教育趨向科學化、規范化。
提高德育隊伍的職業道德。德育工作者一要熱愛和尊重教育對象,與同學打成一片;二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風,善于傾聽各種意見,集思廣益,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為大學生修身鑄魂提供最豐富的育人資源。
提高德育隊伍的工作能力。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者應有較高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另外還需掌握必要的教育方式與技巧。具體而言,要設法提高以下幾方面的工作能力:第一曉之以理,教書育人。大學生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在自己的業務教學中滲透德育,發揮人格魅力優勢,給學生傳授為學之道、做人之道;第二導之以行,管理育人。大學生德育工作者除要善于給學生以情感教育、認知教育之外,還應該善于引導好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有關環節,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動之以情、服務育人。大學生德育工作者要始終對學生愛之以真心,動之以真情,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在關心、理解和真摯情感中感化學生的心靈。
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認識到,在現階段的道德教育的實踐中,應當實現這樣的幾個轉變:從大學生的服從到大學生的自主、自愿、自覺狀態的轉變;大學生的角色從單純的受教育者到自我教育者的轉變;從由教師控制到大學生主動參與的轉變;在教育內容上,從單調乏味的缺乏生氣的道德知識的學習到大學生自我對生命體悟和反思的轉變;在方式上,做到從教學到對話,理解和雙向溝通的轉變。當前,我們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由于外在世界變化而引起的道德困惑方面的問題,無論如何,當我們面臨這樣的困難的時候,要認真的反思和探索,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接班人,這樣的重任落到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來。
[1]孫喜亭.人的價值、教育價值、德育價值(下)[J].教育研究,1989,(4).
[2]魯潔.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王逢賢.德育原理綱要[M].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1983.
[4]王立仁.德育價值論[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33.
[5]王德祥.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3):32-33.
[6]楊明.當前高校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0,(5):64-67.
On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LI Wen-yan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Huaibei Anhui235000)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China’s economy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 rapidly.At same t ime,social conflicts are aggravating.Pattern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s have been changed greatly.Staff in universities who are doing th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ind the major 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s moral education keenly.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learn moral choice,take moral responsibility,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detect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 ime,then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and meet the new challenges.
college students;moral;moral education
G416
A
1671-4733(2010)01-0071-03
2010-02-26
李文硯(1974-),女,講師,安徽淮北人,講師,從事教學工作,聯系電話:1390961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