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冉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山東 泰安 271000)
大汶河發源于淄博市沂源縣松崮山南麓沙崖子村,流經淄博、萊蕪、泰安、濟寧、濟南 5市,自東向西貫穿泰安市6個縣市區和市高新區,于東平縣馬口村注入東平湖,全長208.2km,流域總面積8536.5 km2,是黃河下游最大支流,也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防洪排澇河道。
大汶河兩岸文化景點眾多,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處開闊的水面,突出的景觀效果,為河道沿岸增添靈氣。通過開發利用大水面、徂徠山、橋溝溫泉等自然資源,發掘古博城、大汶口遺址和石敢當文化等資源,在充分發展旅游業、商服業、文化會展業的基礎上,動靜結合,實現“靠泰山吸引人、靠泰城留住人、靠汶水打動人”的目的。
1)根據泰安輔城、旅游新區、宜居福地和休閑度假康體養生勝地的功能定位,通過8~10年的持續努力,通過沿河舊村改造、整合農村新社區、有序開發新居住區、建設休閑養生等特色產業聚集區,以天澤湖水岸為軸線,規劃建設重要節點,由北向南形成金線串珠式發展格局,最終形成10萬以上常住人口規模的濱水新城區,建設規模較大的旅游建設項目。
2)策劃規模較小的項目,把大汶河綜合開發定位于水利和旅游景區的綜合開發,建設“大水系、大水面、大水網”,營造景觀,改善生態,保障行洪安全,突出社會效益。
3)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策劃理想的建設規模。
1)打造溫泉休閑度假精品,推出養生新概念,形成特色度假,創出品牌。打造高定位漂流項目,吸引國內外漂流愛好者,創出國際品牌。
2)高標準建設快捷通道、公交路網,以及水、電、氣、暖等設施;搞好學校、幼兒園、醫院、商店、通訊、金融等公共事業的合理布局。
3)發掘古博城、大汶口遺址和石敢當文化等資源,展現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歷史文脈,提升旅游的品質,凝練精神聚集人氣。
4)通過加快城鎮化步伐,區別不同功能,大力搞好高、中、低檔居住區開發建設。堅持生態環境建設優先,按照國家級城市濕地和國家級生態區標準打造周邊環境,從而解決當前有大山無大水、能游山不能玩水的缺憾。
打造成一個“規劃布局科學、建設管理規范、交通便捷通暢、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一流、文化底蘊豐厚、產業配套發展”的擁河濱水獨具特色魅力的泰安的輔城、旅游的新區、宜居的福地和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的勝地,為泰城發展重心逐步向東南部汶河濱水帶轉移拓展空間,使泰城實現由依山而建到依山傍水擁河濱水發展。
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發展特色旅游。通過開發利用大水面、徂徠山、橋溝溫泉等自然資源,發掘好古博城、大汶口遺址和石敢當文化等資源,在充分發展旅游業、商服業、文化會展業的基礎上,動靜結合,實現到泰安游山玩水的目的,以期成為泰安重點旅游景點之一。
通過對大汶河旅游開發的定位研究,提出發展大汶河旅游的具體項目和有效措施,從個案分析上提供了一個佐證,在理論上是對河道旅游開發理論體系的豐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也能夠為當地的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對于相關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對于指導泰安創建旅游文化名城,促進泰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