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 11月 13日)
近年來,我們堅持把加強飲水安全管理作為建設民生水利的頭等大事來抓,緊緊圍繞“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這一目標,大力推進城鄉供水設施配套化、供水管理科學化、供水經營企業化,有力保證了廣大城鄉居民吃上干凈、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全市城鄉供水管網壓力達標率、水質綜合合格率、搶修及時率、設備完好率、工程驗收合格率五項指標全部實現100%,群眾用水滿意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8%以上。
堅持把供水設施配套化貫穿于城鄉供水規劃建設全過程,著力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一是推進城鄉供水設施一體化發展。我們把全市1 485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完成了《滕州市城鄉一體化飲水工程規劃》,按照城鄉一體化供水要求,將全市劃分為1處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供水區和6處集中供水區,逐步建立“水量保證、水質達標、用水便利、水價合理”的城鄉一體化飲水安全網絡體系。
二是推進城鄉供水規模化發展。在2007年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后,我們抓住國家拉動內需的機遇,足額配套資金實施了5批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投資5 497萬元完成了112個村12.9萬人的飲水安全工程。在此基礎上,為加快城鄉供水規模化發展,我市又相繼投資3.1億元,新建加壓水廠4處,實施了城市管網延伸供水工程,目前城市供水管網已覆蓋到607個村(居)、110萬人,同時實施了區域集中供水工程,對原165個單村自來水工程進行了提檔升級。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個水源地、7個加壓水廠建設和756公里主管網鋪設任務,日供水能力達19萬立方米,實現了15個鎮街127萬人的規模化集中聯網供水,占總人口的76%,成為全省縣級規模最大的城鄉集中聯網供水工程。
三是推進城鄉供水標準化發展。我們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水質、統一水量、統一供水方式、統一供水服務、統一供水價標準“六個統一”的原則,采用 50年標準設計,按照市政要求建設,在每個區域供水中心,均配套建設了水廠、加壓站、加氯站等配套設施,保證了飲水安全,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吃上了一樣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我們嚴格落實省、棗莊市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著力建立健全4項機制,全面加強城鄉供水長效管理。
一是健全供水安全管理責任機制。出臺了《滕州市城鄉公共供水管理辦法》,對工程規劃建設、供用水管理、水源保護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明晰了供水工程產權和管護主體,為全市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據。專門成立了城鄉飲水安全領導小組和建設管理處,明確由副科級單位市城鄉供水中心為經營管理主體,并把供水安全管理列入鎮(街)年度目標考核內容。
二是建立健全供水安全運行機制。我市飲水安全工程點多、線長、面廣,為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完善了飲水安全應急預案,各供水水廠均架設了雙回路供電線路,各集中供水區管網間實現了互聯互通,一旦出現水源污染事件,可在1小時內通過相鄰區域切換安全水源,保障正常穩定供水。同時,成立了專門的供水管理水政監察中隊,配備專職執法人員57名,堅持集中查、長期管,實行破壞供水設施、違章用水舉報獎勵制度,加大管網執法巡查力度,有效維護了城鄉安全供水秩序,確保了工程規范正常安全運行。
三是建立健全供水安全投入保障機制。設立了公共供水工程維修專項基金,市財政每年列支460萬元專項經費,并從水費收入中提取15%,作為供水工程維修專項基金,從而保證了供水管網的正常運行。在爭取和用好上級補助資金的基礎上,投資3 000萬元注冊成立了滕州市匯泉投資有限公司,積極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資金保障。
四是建立健全水質安全保護機制。重點筑牢了三道“防線”。著力筑牢飲水安全的水源地“防線”。科學劃分了荊泉、羊莊水源地保護區,設立了123塊保護界樁,制訂落實了供水水源地保護制度,成立了水源地保護監察中隊,堅持24小時不間斷巡查,有效防止了水源地污染事件的發生,確保了水源水質安全。著力筑牢飲水安全的水質監測 “防線”。投資580萬元建成了全省縣級一流的水質檢測站,具備106項指標檢測能力、達到國家水質檢測B級標準。在重要飲用水源地設立水質監測站點44處,對城鄉管網供水水質堅持每天一化驗,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100%。著力筑牢飲水安全的生態“防線”。大力加強水生態建設和水污染防治,積極實施水生態修復保護工程,促進了生態持續改善,為保證飲水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2009年我市代表省政府接受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并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2010年7月份,全國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暨截蓄導流工程建設現場會在滕州召開。
一是注重用市場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工程運行效益。依托市城鄉供水中心作為經營管理主體,本著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原則,在 21個鎮(街)設立了供水管理站,實行獨立核算、承包經營;對全市826名專兼職管水員全部實行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簽訂聘用合同,實行績效工資,從而使市城鄉供水中心、鎮(街)供水管理站和村級管水員形成利益共同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運行管理成本。
二是注重用公開民主化的管理方式,確保讓供水工程惠及群眾。堅持飲水安全的公益性,本著保本微利的原則,認真執行水價聽證制度,在確定水價時,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民,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免收水資源費及污水處理費,按每方1.3元收取水費,比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價低1元,使農民用得起、工程能持續運行。對水價、用水量定期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真正讓群眾用上放心水、明白水,逐步形成了“有償供水,以水養水”的良性運行機制。
三是注重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程運行水平。圍繞實現城鄉數字供水的目標,本著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則,先后投入1 320余萬元,建成了集城鄉供水調度、營業收費、管網管理和客戶服務為一體的城鄉供水信息化監控中心,在全市設立48處地下水位監測點,對全市地下水位特別是水源地水位實現了24小時實時監測,在水源地、水廠等重要供水部位,設立視頻監控點39處,安裝無線報警設備34部,為保障水源安全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防控體系;在供水主干管網設立數據采集點76處,對管網壓力、流量及供水加壓站等重點部位進行實時監測,進一步完善了管網運行監測網絡和預警機制;建立了城鄉飲水安全信息網,定期公布供水服務信息,增強了飲水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開通了 “111”便民服務熱線,24小時接受用戶咨詢、搶修報修、查詢水費、用水報裝等,進一步提高了供水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飲水安全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使用,進一步提升了安全供水保障、綜合調度、應急反應和突發事件快速處置能力。
四是注重用專業化的管護隊伍,提高工程運行質量。市城鄉供水中心統一組建了供水工程管理和維護隊伍,建立了24小時應急搶修隊,配備搶修車輛5部、專業搶修人員 30名,從制度、人員、經費、技術、培訓等方面,確保搶修及時快捷,切實保證了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市城鄉供水中心先后被評為“全省規范化管理先進單位”、“全省水利系統優秀企業”。
盡管我市的飲水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上級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下一步,我們將以這次會議召開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虛心學習兄弟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硬的措施,全面加強城鄉供水管理,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不斷開創水務工作新局面,為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