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立
(聊城市勘察規劃設計院,山東 聊城 252000)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于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在景觀規劃中,聊城市如何突出和強化城市特色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1)河流眾多,水利條件十分優越。聊城是長江以北一座獨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市境內河流分屬黃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主要有黃河、金堤河、徒駭河、馬頰河、衛運河及小運河,另外,京杭運河穿過該市境內。聊城城市建成區43km2,湖河水域面積多達13km2,占整個城市建成區的1/3。市區內有我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面總面積近5km2。到2008年底,中心城區公共綠地共 518hm2,人均公共綠地 12.3m2;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312hm2,綠地率達28.84%,初步改善了中心城市生態環境。
2)政府積極投入資金,裝點、完善中心城區親水空間。聊城市近年投入了大量資金,改善自然生態環境,開辟公共活動岸線,創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力圖通過更豐富的親水空間和特色景觀節點,將市民活動吸引到江邊,創造充滿活力的濱水開放空間。
3)中心城區地下水漏斗相對穩定,與生態保護矛盾較小,同時工程地質條件對建設成本的影響相對較小。中心城區地下水漏斗相對穩定,基本可以適應各項城市設施的建設需要,需重視工業類型的合理布局,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的防治。
1)中心城市綠地系統不均衡,綠地呈現零散分布,且分布不均,古城區和舊城區綠地面積偏小,新城區綠地面積較大。
2)公共綠地類型單調,草地多、喬木少,造成種群垂直結構單一,季相單調,不能有效發揮其生態功能。
3)在城市總體景觀布局上,對歷史文化名城和“江北水城”的特色塑造尚顯不足。
4)河湖岸線設計的生硬,千篇一律。
中心城區生態景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設成為景觀生態環境優美,具有水城特色的“點、線、面”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完善的生態格局,使其成為健康、高效、文明、舒適的人居環境。
在建設中如何充分利用聊城自然和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優勢,保持和完善歷史形成的城市空間和景觀特色,必須科學合理地編制城市景觀系統規劃,特別是以下要素的分類規劃。
在本區域內,自然景觀整體性的規劃體現在濕地空間與區域濕地空間的聯通以及水域特征的保存與延續,注重溝渠與水系之間的聯通。同時將人工的水系循環納入到整個大的生態水系循環中去。注重城市周圍區域以農田為基質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使城市景觀生態與自然景觀生態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形成城市綠色本底。
通過對水系的梳理、連通和改造,形成“環環相扣,湖河連通,水城相映”的城市大水系結構,使整個城區的河湖相連、水水相通,整個水系循環、流動。
2.2.1 “環環相扣”
歷史環——由東昌湖、古城區及周圍歷史文化遺存組成,彰顯城市歷史脈絡。
生態環——由周公河、湖南河和四新河等多條圍繞中心古城區的連通河流形成了大的水環。
防洪環——主要指以西新河、四新河、徒駭河、三干渠及周公河等河流組成的環城市外圍的兩道防洪環線。
2.2.2 “湖河連通”
為以東昌湖為核心,以徒駭河和古運河為重點,以其他各條河流為紐帶,以社區湖面為基礎,組成網絡化的水系結構。
經過連通、改造河流湖泊,另外,在城區內二十多個有條件的居住小區或者城市公園內,引入水體,形成相互聯系的水系,使得社區級的水面和城區河湖水系相互貫通,形成完善的網絡化的水系系統。
通過河湖連通使整個城區的河湖相連、水水相通,整個水系循環、流動。在水系設計上,構筑水系各級循環體系,減少水體富營養化,改善和保持良好的水質。通過水系結構調整及植被綠化建設,從地表水體、地下水、大氣含水量等渠道增加環境的水量儲蓄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2.3 “水城相映”
是指由城區內的各條河道圍繞形成的五個大小不同、水水相連的水環。通過生態通廊將城市景觀有機劃分,與城市功能緊密相連,水城因水而美,因人而麗。
由東昌湖及其周邊環境組成的古城景觀風貌區。由古運河、徒駭河、青年渠環繞的現代生活風貌區。由周公河、徒駭河、古運河及青年渠圍合的商貿物流風貌區。徒駭河與小湄河之間,孫堂干渠以北的現代生產風貌區。由徒駭河、湖南河、小湄河和孫堂干渠圍繞形成的文化傳承景觀區。
2.3.1 生態廊道的保護
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觀格局中與區域景觀格局聯系的重要生態通道,也是自然生態系統對人工生態系統的重要滲透,是城市機理的重要框架。城市生態廊道的保護與構建應當從廊道的數目,寬度、構成,形狀,密度等方面考慮。
主要控制要點為:保護自然廊道的原生性,以及城市生態廊道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連接與城市之外的區域斑塊,形成區域-城市的統一的生態系統。構建水庫生態核心區、河流水系與城市中心區東昌湖生態系統相聯通的生態廊道,控制寬度規劃定為道路兩側最少60m,并以土質路面為主,易結合生態水系進行規劃建設。
2.3.2 景觀生態系統的構建
中心城區形成“一心、四岸、四軸、六點”的景觀格局。一心:核心景觀,即聊城市中心古城區。四岸:圍繞東昌湖外圍的河岸,形成江北水城獨特的古城景觀天際線。四軸:呈十字形古城區歷史軸線是對稱式格局的橫豎兩條中軸線,聊城因為有光岳樓,所以這條軸線是非常清楚的。這也是古城歷史發展的軸線,從過去到現在的一個延續,是聊城古城歷史文化遺產的精華之一。
六點:門戶景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市旅游、休閑功能的發展,對城市景觀環境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城市景觀規劃建設的現實情況,一方面需要政府加緊研究制定和完善專門的法規、技術標準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廣泛吸收城市規劃經驗,建立符合城市自身實際的城市景觀規劃,以此推動城市景觀建設,營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觀。
[1] 黃鳳茹.城市景觀和城市規劃新思路 [J].城市規劃匯刊,1998(1).
[2] 邢海峰.我國城市景觀規劃建設的進展、問題及反思[J].城市問題,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