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圍繞一個核心、突出五個重點。
一個核心,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推進“三促進一保持”,這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五個重點:一是突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突出自主創新。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廣東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搶占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的制高點。三是突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四是突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依托主體功能區規劃,堅持生態發展,優化經濟、人口、資源配置,推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互動,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建設管理一體化。五是突出改善民生。
為此,報告對今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安排。
1全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實行擴內需拓市場促外需并舉,加快形成內外需協調拉動發展新格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自主創新。突出重點產業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力促產業技術水平、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有較大提升。爭取與國家聯合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產業示范基地。引導部分優勢傳統產業注冊集體商標,推廣實施企業聯盟標準,打造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編制實施重點產業技術路線圖,攻克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大力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建設現代產業先進標準體系。
3積極推進珠三角一體化和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深入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以“雙提升”、“雙轉移”為抓手,大力推動珠三角一體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東西北地區加快振興,帶動環珠三角地區發展。同時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出臺《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10—2020年)》,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生態發展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域。
4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省級政府部門職責關系。全面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切實精簡機構、理順關系、轉變職能、提升效能。繼續支持深圳、陽江和順德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支持深圳、佛山、中山、江門等市開展創新審批方式改革,在省直部門開展優化審批流程、實行網上審批試點。加快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離。
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將行政許可權和行政執法權下放給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的中心鎮或特大鎮。轉變縣鎮政府職能,強化縣鎮面向基層和群眾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職責。深化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建立“省保縣、市保鎮、縣保村”的隔層財政保障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轉市場,開展農田集約改革。
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激勵型財政機制和省級財政競爭性分配機制,探索建立先富幫后富的橫向轉移制度。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規范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規則和程序,實施項目立項、用地預審、環境評價、規劃許可等事項的并聯審批。加快組建地方金融機構,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地方金融體系。推進建設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開展城市和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試驗。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設置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
深化價格改革。加快推行階梯式水價和超計劃、超定額加價等節水價格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機制。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完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推進醫療服務分級定價等改革試點。完善糧食收購價格政策,穩定農資價格。
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績效考評機制。探索“積分制”方式建立農民工公共服務政策體系。建設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全國一流的職業能力開發評價示范基地,開展工業設計師職業資格試點。啟動構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區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學習借鑒香港、新加坡經驗,完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深圳、珠海等地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先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增強政府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堅持科學發展、先行先試。注重協調發展、民生優先、繼承發展,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以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重點,高水平、高質量編制“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