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省級財政總支出計劃安排1564.25億元。其中,用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支出為83.82億元,占5.36%;均衡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幫助市縣增強發展后勁的支出為662.56億元,占42 36%;用于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的支出為539.78億元,占34.51%;用于建立應急預警機制、防范風險的支出為37.27億元,占2.38%;用于維持省級政權運轉的支出為142.84億元,占913%;上解中央的支出為97 98億元,占6.26%。省級財政支出結構體現了保障公共服務、保障民生支出、保障經濟發展、保障區域均衡的支出要求。
1月29日,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在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廣東省200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支出安排
2010年省級財政用于經濟建設方面的支出安排,主要如下:
1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和“三保持一促進”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財政在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是狠抓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投資穩定合理增長。繼續安排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園區發展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5億元,對省14個欠發達市和江門市各補助1億元;支持省基礎設施建設,安排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鐵路項目資金本金投入2.92億元。
二是深入擴大內需,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比如,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8億元、中小企業博覽會經費0.48億元、民貿企業貸款貼息0.2億元,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和扶持方式集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三是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比如,安排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億元,支持關系產業全局的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頭項目以及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安排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1.9億元、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1億元、發展現代流通業引導專項資金0.3億元。
四是進一步推動自主創新,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如,安排自主創新專項0.85億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項資金0.5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項0.5億元等。安排廣東產學研省部合作專項資金4億元,加強省部產學研創新聯盟建設、組織實施省部產學研合作重大科技專項等安排2.64億元實施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計劃、培養及獎勵高層次人才等。
五是力促外經貿穩定增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如安排外向型民營企業發展資金、出口信用險專項資金、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專項資金等1.72億元。
2支持宜居廣東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比如,安排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1億元、經貿口節能專項2億元;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安排淘汰落后鋼鐵產能補助0.1億元。
3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適度均等。
在保持分稅分成財政體制框架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深化省財政體制改革,堅持有利于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先富幫后富、兼顧效率與公平、整體設計與逐步推進相結合的原則,著力調整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和財政運行機制,實施生態激勵型財政體制,探索建立橫向財政轉移支付機制,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建立健全縣以下政權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努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2010年共安排對市縣的各項財力性及專項性轉移支付補助728.27億元,包括,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及調資補助175.39億元,增強市縣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安排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以及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等稅收返還支出337.47億元,實現財政體制平穩運行;安排農村稅費改革補助支出26.88億元、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3.43億元,幫助基層維持正常運轉。
體制改革
報告還強調,圍繞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開展新一輪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促進各級政府財力與事權相匹配,引導地方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傳統路徑依賴。
1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激勵型財政機制,對優化發展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繼續實施以經濟發展為基本導向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激勵型財政機制;對生態優化區域,引人生態考核機制,實施以生態發展為基本導向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激勵型財政機制。
2探索建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橫向轉移支付機制,按照先富幫后富、點對點對口幫扶的要求,幫助欠發達地區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逐步縮小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
3逐步理順省以下各級政府分配關系,探索建立縣、鎮、村的隔層保障機制。對財力困難縣,采取省規范化轉移、市積極支持的方式,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制度,確?;鶎诱畬嵤┕补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及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民生政策的基本財力需要;對財力困難鎮,實行省專項補助、市統籌等辦法予以保障的制度,確保鎮級基本運轉的財力需要;對貧困村,采取省市補助、縣統籌的辦法,建立運轉經費保障制度,確保村級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財力需要。
強化管理
今年,廣東將把加強新形勢下財政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抓好,以績效優先、約束有力、規范透明為導向,強化財政支出管理,不斷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深入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資金預算制度建設;加強預算編制管理,逐步推進預算編制細化到“項”,進一步加強部門預算編制改革與政府采購、資產管理、項目績效評價等財政改革的銜接,提高預算編制完整性;
規范專項資金的設立、執行、監督檢查和調整撤銷,提高年初預算資金到位率;
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強化資金分配、撥付、監督問效等各項職能,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管理、績效評價、資產管理、財政監督等各項支出管理改革;
深化省級財政競爭性分配機制改革,組織對各中標園區省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使用開展績效督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
切實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加強地方政府債務和融資平臺管理,逐步推進將政府債務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建立風險評價預警體系、對債務進行績效評價等工作,加強中央專項再貸款、省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及省級有償資金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