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
益氣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腦動脈硬化性眩暈60例
趙子龍
目的觀察益氣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的臨床療效。方法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予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痰湯劑,對照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治療結束后進行療效比較及TCD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TCD改善亦優于對照組。結論益氣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腦血管硬化性眩暈有良好臨床效果。
腦動脈硬化癥 眩暈 益氣補腎 活血化痰
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鄭州450002)
筆者近年采用益氣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腦動脈硬化性眩暈,并與鹽酸氟桂利嗪治療者對比療效?,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眩暈的診斷標準,辨證為氣虛腎虧、痰瘀阻絡。腦動脈硬化的診斷參照1988年全國第3屆神經精神科學術會議修訂腦動脈硬化癥診斷標準,并除外耳源性眩暈、頸源性眩暈等。
1.2 臨床資料 將90例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42~80歲,平均55.4歲;病程14d至16年,平均6.8年;合并高血壓者36例,冠心病者21例,糖尿病9例。對照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0~83歲,病程12d至20年;合并高血壓者18例,冠心病者12例,糖尿病6例。兩組病例性別、年齡、癥狀、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活血化痰益氣健脾補腎湯劑治療,藥物組成為黃芪30g,葛根30g,赤芍25g,川芎12g,當歸12g,淫羊藿 20g,黃精 20g,僵蠶 15g,全蝎 10g,半夏 12g,白術 30g,茯苓20g,石菖蒲12g。頭目不清、頭沉者加薄荷、蔓荊子、藁本;惡心嘔吐加旋復花、生姜;頭痛著加細辛、白芷、羌活等;耳鳴加磁石、珍珠母、蟬蛻;合并胸悶加瓜蔞、佛手;失眠加酸棗仁、合歡皮、夜交藤;四肢麻木加徐長卿、雞血藤;陽亢者加石決明、鉤藤、煅龍骨、煅牡蠣。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2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予鹽酸氟桂利嗪5mg口服,每晚1次,2周為1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適當予以降壓、降糖基本治療,停用其他血管活性藥物及腦細胞營養藥物。
1.4 療效標準 (1)臨床癥狀療效: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痊愈:眩暈等癥狀消失。顯效:眩暈等癥狀明顯減輕,頭暈目眩不伴自身或景物的旋轉、晃動感,可正常生活或工作。有效:眩暈等癥狀減輕,仍伴有輕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轉、晃動感,雖能堅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2)TCD異常的判斷標準[2]:凡檢測血管的各項參數超出上下限均屬異常。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
見表1,表2。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治療組60例療前TCD檢測中,單條血管流速異常30例,多條血管異常23例,TCD異常率為88.33%,療后為30.00%,前后兩者相比有極顯著差異(P <0.0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D異常率比較(n)
腦動脈硬化性眩暈是中老年常見病,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屬中醫學“眩暈”范疇?,F代醫學認為,腦動脈硬化的病理基礎為腦動脈粥樣硬化,系脂類代謝障礙及腦動脈內膜細胞反復受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腦血流量減少的慢性短暫性腦功能障礙癥狀群,這類眩暈多發生在中年以后,因其先天之腎漸衰,精血漸虛,而腦為髓海,腎主髓,年老腎虛則髓海不足,發生眩暈諸癥。正如《靈樞·海論》篇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靈樞·口問》篇亦云“故上氣不足,……頭為之苦傾,目為之?!?。張景岳歸納為“無虛不能作?!???梢娔昀象w衰、腎精不足、元氣虛損是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的病理基礎,而痰濁瘀血則是病理產物,致病重要因素。腎主氣化為水臟,腎虛氣化失職,聚濕生痰,且中老年者脾氣漸薄,脾運漸衰,脾濕內生,積濕成痰,下焦元陽虛衰,不能溫煦上焦資助心陽,則心脈鼓動無力,必致血行凝滯不暢,痰瘀同源互生,痰阻氣機,流注經脈,導致痰瘀交阻,一旦外因誘發,則上犯巔頂清空,發為眩暈。因此,腎虧氣弱、瘀血、痰濁為腦動脈硬化性眩暈主要的病理因素,三者在本病的發生發展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著密切關系。因而在治療上應注意整體調整,通補兼施,標本兼顧,選用赤芍、川芎、當歸、蒲黃等活血祛瘀,僵蠶、全蝎、半夏、澤瀉等祛風化痰除濕,祛其標;加黃芪、淫羊藿、白術、茯苓、黃精等益氣健脾補腎以固其本;葛根升清陽、通血脈,可引藥上達病所。諸藥合用,共奏祛瘀化痰開竅、益氣健脾補腎之效,使腦脈通暢,髓海得養,眩暈諸癥自止。
藥理研究證明[3],化痰藥具有抗凝、降血脂等作用;活血藥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等作用;黃芪、淫羊藿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機體免疫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促進機體代謝,擴張血管;葛根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循環等。諸藥合用,其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的作用較強。
本觀察表明,氣虛腎虧、痰瘀阻絡是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的主要病機,益氣補腎、化痰祛瘀法為其基本療法,較之西醫治療有明顯效果,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治療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的有效方法。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
[2]焦德明.實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106.
[3]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 [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36 - 637,939.
R743.1
B
1004-745X(2010)09-1604-02
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