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楊林栗艷
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64例
孫靜楊林栗艷
目的觀察天麻鉤藤飲加減方對高血壓肝陽上亢證型的治療效果。方法127例高血壓肝陽上亢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服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對照組服用非洛地平緩釋片。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高血壓肝陽上亢患者使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療效顯著,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優勢。
高血壓 肝陽上亢 天麻鉤藤飲加減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西安710032)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兩大特點之一,依據疾病的中醫證型合理遣方用藥是中醫藥治療的優勢。我們應用天麻鉤藤飲加減組方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型64例,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3月-2009年2月我院中醫科高血壓患者127例,收縮壓≥140mmHg和 (或)舒張壓≥90mmHg即診斷為高血壓。按《內科學》教材高血壓分級標準分級:其中1級36例,2級81例,3級10例;肝陽上亢證臨床特點:眩暈,頭脹痛,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等;收縮壓(163.0 ±4.1)mmHg,舒張壓(104.6 ±2.1)mmHg。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男性3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54.62±6.53)歲;高血壓病程 2~20年,平均 15.57 年。對照組63例,男性 36例,女性 27例;平均年齡(53.21±5.72)歲;高血壓病UGMW程3~28年,平均16.45年。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天麻20g,鉤藤20g,蜈蚣5條,僵蠶20g,石決明20g,黃芩10g,梔子15g,桑寄生20g,杜仲10g,益母草20g,川牛膝10g,夜交藤20g,茯神20g,女貞子15g,白術20g,葛根20g。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200mL,早晚分服。對照組給服西藥非洛地平,每次5mg,每日1次,血壓監測同治療組。兩組均以15d為1療程,1~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基本控制:治療后癥狀消失,血壓恢復正常。顯效:主要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血壓接近正常范圍。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減輕,血壓未達正常范圍。無效:血壓稍微降低,癥狀和體位無改善。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高血壓病屬于中醫學“眩暈”、“頭痛”、“心悸”等范疇,肝陽上亢是高血壓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構成比最高的證型。天麻鉤藤飲是治療風痰上擾、虛風內動的代表方,方中鉤藤有息風止痙、清熱平肝之效,藥理研究表明鉤藤對心肌具有負性肌力作用,可致心輸出量減少,有降壓及負性心律作用[2];天麻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之效,藥理研究表明天麻注射液可使家兔血壓下降,心率減慢[3];杜仲有補肝腎之效,藥理研究表明杜仲葉中含有的松柏苷為血管緊張素的抑制劑,具有降壓作用;女貞子有補益肝腎、清熱明目之效,藥理研究表明具有降低實驗家兔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白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之功效,藥理研究表明具有持續的利尿作用;葛根有升發清陽之效,藥理研究表明其有α腎上腺受體阻斷、β受體阻滯、減慢心率、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我們在治療上,既從中醫學整體觀念出發,根據四診八綱,結合患者體質、病情輕重、不同證候進行辨證論治,以治其本;同時又根據藥理學研究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降壓治療,以治其標,從而臨床取得一定療效。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試行本)[J].高血壓雜志,2000,8(1):94.
[2]宋純清,樊懿,黃偉暉,等.鉤藤中不同成分降壓作用的差異[J].中草藥,2000,31(10):7621.
[3]趙國舉,任世蘭,吳紹光,等.天麻注射液對心血管作用的研究[J].中成藥,1985,8(6):23.
R544.1
B
1004-745X(2010)09-1591-02
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