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苑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T分動態評價在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考試中的研究
張 苑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該課題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教學對比實驗法對體育課考試中實行T分動態評價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以T分動態體系進行評價具有科學性、適用性和可行性。它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廣大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鍛煉的熱情,增強了體育和健康意識,而且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控,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了考試與評價的功能。
T分進步度;體育與健康;評價體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考試與評價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它是學校體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學雙方的紐帶,是督導教學活動、檢驗教學效果、評定學生學業水平和鍛煉效果的有效措施,而且是提供有價值信息反饋,實現科學目標管理的基本途徑,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體育評價模式,由于受到體育學科特點和競技體育的影響,較多的是對學生的體能與技能進行考核,運用統一的評分標準,按照衡量競技運動水平高低的標準,對每位學生進行定量評價和終結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不但片面,而且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不利,與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相適應。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學生學習評價進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高職院校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評價方法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平時成績(20%)、考勤及學習態度(10%)以及單項(多項)的具體項目技能或達標體能測試(70%)。其中項目的技能或達標體能測試占據主要地位,而無論各種項目的考試均是按照考試結果,依據統一評分標準進行成績評定。顯然,這種考試與評價機制未能從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的實際出發,忽視了有價值地個體運動能力進步度的信息反饋,造成體育基礎好的學生不好好學也總是得高分,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很努力地學也總是得低分的不公平現象。不僅難以廣泛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使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悲觀、厭倦情緒,難以達到體育教學目的,主要體現在個體成績量化評價突出、過分強調“統一性”標準、形式單一的終結評價較為顯著。
1.文獻檢索法:在院圖書館、internet、中國學術期刊網、超星數字圖書館、百度等網絡上檢索相關資源,收集各種相關文獻資料。
2.實驗對比法:按照對照班和實驗班不同的評價方法,對比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學習態度、教學效果、考試情況等指標來檢驗T分動態評價。
3.問卷調查法: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T分動態評價與常規定量評價基本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參考: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對上體育課目的、意義的認識程度;是否樂于參與體育活動;是否贊成目前的評價方式;認為新評價方案對培養體育興趣是否有利;是否贊同新評價方案等等。
4.數理統計法:對調查所得的數據資料和實驗數據運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并對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論證。
T分動態評價是根據某種能力提高幅度的大小來評定成績的方法,稱動態評價或進步度評價。實際進步分的計算,依據美國測量學家黑爾(Hale)研制的指數評價法進行。其原理是:根據低水平選手和高水平選手成績提高幅度相等其權重不等的原則,用多種微分方程和指數方程來轉換測驗成績,使較低水平選手大幅度增長的成績與較高水平選手小幅度增長的成績可以進行比較。
該課題先通過初步實驗實施來進行檢驗并修改其實驗細節,再通過17周24式簡化太極拳的教學實驗,按照實驗班的T分進步度評價與對照班的常規評價,以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其實施評價,檢驗其T分進步度對體育與健康課程考試的評價結果。
(1)教學實驗準備階段
在實施教學實驗前,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分組,分別建立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組原始數據庫,并將兩組數據進行顯著性分析,如有顯著差異,則必須重新分組(實驗組62人,對照組62人)。
(2)教學實驗實施階段
實驗班與對照班前1—8周主要以學會兩段動作為目標。第8周實驗班進行初始成績測試并轉換成T分,對照班第8周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并最終以30%的比例錄入學期成績。9—16周學會兩段動作并且全面掌握整套動作為目標,第17周分別進行學期考試。考試標準按照學院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大綱的考試要求進行考核。
(3)教學實驗評價階段
實驗班其評價方法是:先把不同的初始成績轉換成T分,然后把提高或降低后的成績也轉換成T分,再把前后2次測驗所得的T分分別轉換成進步分,最后比較前后2次的進步分,按照T分進步度評價表(如表1)從左至右進行成績評定。對照班按常規教學評價進行。

表1 T分進步度評價表
成績:實驗班——優秀:8;良好:15;中等:18;及格:15;不及格:4(62);
對照班——優秀:2;良好:10;中等:11;及格:22;不及格:17(62)。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后成績對比表

經過一學期的實驗對比研究,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卡方檢驗,在0.01水平上實驗班與對照班差異極其顯著。T分評價主要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并且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等方面來實現教學目標。實驗班的學生,經過實施新評價方案以后,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的提高。許多學生都認為,新評價方案具有較強的激勵和鼓勵作用,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考試標準,并且通過與自身成績增長相比,看到自身體育成績的實際增長,真正實現了“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愿望。運用T分動態評價方法使得體質好的學生不驕不躁,在原有的基礎上精益求精,使得體質較差的學生不斷看見自己的進步幅度,讓他們看見自己的成果,增加了他們參與體育項目的信心和興趣。從實驗結果也表明了T分動態評價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熱愛以及上課的主動積極性都有很明顯的提高,最后的測試結果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從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實驗后的問卷調查結果即可看出,學生的情感、態度、社會適應等指標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數字向我們表明了在新課程標準教育理念的倡導下,新的評價體系正在層層深入,逐漸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教師拓展教學才華、為學生施展空間提供有利的條件,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社會適應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中,顯示出強大的優勢,取得顯著的變化,不但進一步激發了優秀生的學習干勁,更鼓勵了待進生的積極參與,他們如魚得水,不但在體能、運動技能和基礎知識上大顯身手,更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大膽地表現,改掉了許多學習上的不良習慣,教學中學生顯現出積極向上、善于協作、樂于助人、勤于溝通,實現體育教學的真正目標。在新評價體系的實施中,大部分的同學都贊同用新的方案進行體育考試評價,肯定了T分動態評價。

表2 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實驗后的情感、態度、社會適應等指標調查表
1.根據學生進步幅度的大小來評定成績,有利于調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育成績實行動態評價是從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的客觀實際出發,立足于學生個體運動成績進步的幅度,其標準與個體運動成績進步度大小相適應,體現了量與質變化的規律,又符合教育評價的原則,較好發揮了評價的功能,充分顯示出它的科學性與適用性。
2.提供多次測試消除了學生考試過度緊張的情緒,以利更好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
3.運動能力的提高幅度同基礎水平相關,即基礎水平越高,成績提高的難度愈大,反之愈小,在制定評價標準時必須同時考慮這一因素。
4.初始成績的測量力求準確,該方法適用于任何連續性變量的測量中,只要原始數據能轉換成T分即可。
體育課考試與評價系統實行動態機制比傳統機制更具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社會適應都有一定的幫助,優化了考試與評價系統,值得推廣應用。
[1]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的研究課題組,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的研究[R].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2]人體測量與評價編寫組.人體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徐明欣,高斌,鞠傳進.大學體育教學效率綜合模型的研制與實踐[J].體育科學,2003,(3).
[4]高立群.運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建立體育成績評定體系的探討[J].教育探索,2000,(12).
[5]虞錫芳.試論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體育教育評價取向[J].體育與科學,2001,(2):75-77.
[6]孫有平,羅達勇,陳宏.普通高校新體育課程成績綜合評價系統的建立與使用[J].體育學刊,2004,(2).
[7]仇建生.論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價[J].四川體育科學,2004,(3).
[8]趙全.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估系統設計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1).
[9]高升,蔣先軍,付銀鷹.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方法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3).
G718.5
A
1673-0046(2010)7-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