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犟”代表盧亦愚
■陳 波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專業精通,在自己從事的學科領域里建樹頗多;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心中裝著選民,努力把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反映、解決。
他說,每一名人大代表,背后都有無數雙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注視著。無論是身為省人大代表,還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都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使命。
他就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屆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共衛生應急檢測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盧亦愚教授。
“人大代表一屆5年,這一屆結束了,我的年齡也就到了,所以要抓緊時間,把基層的聲音、老百姓的聲音最大限度地反映上去。”剛剛從北京出席完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回來的盧亦愚代表,很謙虛。
其實,自當選十屆省人大代表以來,每年人代會,盧教授都會提交一些高質量的議案和建議。
2003年5月21日,“非典”的陰影籠罩杭城整整一個月了。在浙江省財政廳的一間會議室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魯松庭率領有關人員,專程到那里檢查第357號重點建議的辦理工作。省財政廳多位副廳長在“一把手”黃旭明廳長的帶領下,悉數到場。省衛生廳分管副廳長也帶著有關處室負責人趕來參加會議。
人還未坐定,黃旭明廳長就表態:“這個建議提得很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確實非常重要,省財政不但要花這個錢,還要督促各地抓好這項工作。”
這個第357號重點建議的提出者,就是時任浙江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長的盧亦愚教授。
作為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的專家,盧教授深知,我省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他了解到,雖然到2002年底,全省縣級以上疾控中心都已基本建立,但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工作還未引起足夠重視,投入嚴重不足。
“為了解決經費問題,當時許多疾控中心都相繼設立體檢中心,搞創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2003年1月,作為新當選的省人大代表,盧亦愚向人代會提交了要求各級政府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的建議。
建議提出之后,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省人大常委會將其確定為當年度10件重點督辦建議之一,由省財政廳和省衛生廳承辦。
兩家單位在實地調研后提出,將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提高我省公共衛生保障水平;加快推進我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傳染病院建設,重點研究并支持省疾控中心遷建工程;加快建立公共衛生應急反應機制……
“這個建議也被省人大常委會評選為2003—2004年優秀建議。”坐在省疾控中心新大樓的辦公室里,盧亦愚微笑著告訴記者。當時的省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有關人士曾評價說,這件重點建議的辦理,對于奪取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以及推動我省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其他官員代表、企業界代表相比,自己更貼近百姓,貼近基層。因此,我提交的議案、建議內容大多數是老百姓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在剛剛結束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盧亦愚又領銜提交了《關于要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法〉的議案》。
盧教授說,雖然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在醫療衛生上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人均享有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還處于落后水平。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醫療保健法,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有些問題政府部門處理起來會很棘手,但作為代表,有時候就要較真,要將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反映出來。”盧亦愚是這么說的,也一直是這么做的。
病殘兒童是社會上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他們理應得到政府和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然而,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兒童福利制度,病殘兒童的早期康復治療只能依靠家庭自行負責,一些在經濟上、精神上不具有承受能力的家庭,只能忍痛將其遺棄,這讓盧亦愚感到萬分痛心。
“中國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保護兒童,尤其是保護孤殘兒童,是政府的責任。”2008年3月,剛剛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盧亦愚,領銜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兒童福利法〉的議案》。他提出,有關部門應盡快開展立法調研,早日出臺我國的兒童福利法和實施細則,從源頭上遏制因病棄嬰、因殘棄嬰現象。
盧教授的議案很快得到了全國人大的答復。“人大答復我說,我國兒童福利領域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得到解決,沒必要設立新的法規。”對此,盧亦愚有不同看法,“我覺得,這些法律的視角和兒童福利法不一樣,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單獨立法保障他們的健康安全權利。”
為此,2009年3月,盧亦愚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再次要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兒童福利法〉的議案》。當時就有媒體稱盧亦愚的認真勁“令人佩服”。
盧亦愚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應,制定兒童福利條例被列入民政部2009年的立法調研項目。
“我也知道政府部門的難處,雖然有些問題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解決,但我把問題提出來,至少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盧亦愚說得很有信心。
“食鹽加碘一刀切,致人生病誰擔責?”剛剛閉幕的全國人代會上,盧亦愚針對碘鹽問題二度“開炮”。相同話題,兩年連續提出建議,盧教授說,自己之所以堅持,是因為碘鹽和每個百姓息息相關,對國民健康舉足輕重。
由于工作關系,盧亦愚注意到,我省沿海地區居民因為過量攝入碘,導致甲狀腺疾病大量出現。“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從南到北,自西往東,環境不一樣,食鹽加碘一刀切,這肯定是不對的。”
有著豐富醫學背景的盧亦愚在對浙江幾家醫院實地調研后,于2009年3月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盡快修訂〈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建議》。盧亦愚提出,補碘應該實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和“以自愿為原則”,各地超市應該同時供應碘鹽與非碘鹽,讓群眾自愿選擇。
一時間,社會各界對“全民普遍食鹽加碘”予以了重新審視。2009年7月31日,《南都周刊》刊登封面文章《碘鹽致病疑云》,用14個版面的深度報道,對“補碘過量”提出了質疑。半個月后,衛生部做出回應,稱將于2010年適當下調現行食鹽加碘量。
現在,在杭州市范圍內的13個區縣共有29個無碘鹽銷售網點,市民可以就近購買。不過,購買無碘鹽時,仍需要憑醫院證明。
2009年下半年,盧亦愚也在期待中等到了衛生部的書面回復。然而,針對他提出的“各地超市應該同時供應碘鹽與非碘鹽”的建議,衛生部認為“目前條件尚不成熟”,因為按照目前體制和成本核算,碘鹽的銷售價格將是非碘鹽的幾倍,如果同時放在超市,消費者可能因價格差而更多地購買非碘鹽,這樣碘缺乏人群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會加大。
對此,盧教授并不認同,“民以食為天,一定要采取措施,保證缺碘人群和不缺碘人群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食用鹽。”
在不久前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他提交了《關于再次要求修訂〈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建議》。這一次,他希望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更加令人滿意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