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樊春
(1、海南省農墾設計院 海南海口570226;2、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儋州校區海南儋州 571737)
海南省旅游業對經濟拉動效應分析
○孫楊1樊春2
(1、海南省農墾設計院 海南海口570226;2、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儋州校區海南儋州 571737)
本文通過分析海南省旅游業對GDP、外匯、第三產業就業的貢獻作用,強調旅游業的重要地位,加快海南省旅游業的發展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旅游業 GDP外匯 就業
旅游產業自1989年底被中央定位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后,各地旅游產業迅速發展。海南省擁有得天獨厚的熱帶自然風光,碧海、藍天、陽光、沙灘聞名世界。自1988年建省以來,海南省以旅游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海南旅游業平穩發展,帶動省內經濟持續快速發展。1988年至2009年,海南省旅游產業總收入連年均以兩位數字遞增,遠高于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近兩年,特別是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推動海南省旅游業向國際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1、旅游業對GDP和第三產業的拉動效應
經過建省后22年的發展,海南省旅游業的各項指標在總體上已達到一定的規模,對海南省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旅游業對經濟收入的拉動效應,主要表現在旅游總收入對GDP的貢獻率。2002—2009年海南省旅游業對GDP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12%以上,平均值達13.46%,詳見表1。
海南省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較大,旅游業總收入占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也很大,都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旅游業一直處于平穩發展的態勢。2007年,旅游業總收入占第三產業比重為35.48%,遠高于全國4.42%的平均水平。可見,旅游業是海南省重要部門,對海南省經濟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影響巨大。
2、旅游業創匯拉動效應

表1 海南省旅游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從圖1可以看出,2002—2006年海南省旅游業創匯占GDP的比重平均為1.02%。2005年、2006年旅游業創匯分別為12845.77萬美元和22912.28萬美元,2006年比2005年增長78.36%。海南省旅游業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水平,對海南省經濟創匯收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圖1 海南省旅游外匯占GDP的比重
3、旅游業對就業的拉動效應
旅游業雖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綜合性非物質生產部門,但它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卻很強。旅游業的存在和發展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建筑業、郵電業、金融業、外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
旅游業作為綜合性服務行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旅游業本身包含多種類型的服務項目,而這些服務項目無須較高的現代技術手段,因此旅游業吸納的就業人數較其他產業要高得多。
旅游業是海南省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柱,對第三產的產值和就業人數都有明顯的拉動效應。另外,旅行社單位數和職工人數的明顯增加也充分體現了旅游業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圖2為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社會總就業人口比例。

圖2 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社會總就業人口比例
海南省旅游業正在以各種不同的特有項目吸引廣大旅游者和旅游開發商的廣泛注意,海南省已成為一個新的旅游開發熱點。文化旅游、風俗旅游、溫泉旅游、綠色旅游、生態旅游逐漸形成一體,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旅游以其較強的效益擴張能力而逐漸成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的獨立的經濟形式,并以其強勁的發展勢頭而成為經濟中一個新增長點。通過旅游業的推動,將生態旅游業推到了歷史前臺,增加了旅游的附加值。展望未來,海南農業旅游必將顯示它的勃勃生機,發展成為海南省一項有生命力的新型產業。
[1]靳永彬:關于旅游業地位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5(1).
[2]李志表:旅游業產出貢獻的經濟分析:上海市旅游業的產出貢獻和乘數效應[J].上海經濟研究,2001(12).
[3]申葆嘉:關于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3(6).
[4]王興斌:旅游產業規劃指南[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
[5]曾德立:海南二三產業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研究[EB/OL]. http://www.hi.stats.gov.cn/tabid/185/InfoID/3729/Default.aspx. 2008.
book=96,ebook=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