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惠芳馮煜
在146家工業行業龍頭企業中,改革開放以后成立的企業為101家,占工業龍頭企業總數的70%左右,其中有26家企業在十年內成長為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有16家龍頭企業生命周期已經達到60年之久。2000年以來,浙江已經進入大型骨干企業快速成長的重要階段。146家工業行業龍頭企業的所有制分布中119家是民營企業,浙江工業經濟發展中民營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民營企業在浙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46家龍頭企業主要分布在杭州(44家)、寧波(23家)、紹興(22家)3個市地,杭寧紹三個市地的龍頭企業數占全省工業龍頭企業總數的61%,龍頭企業的地區集聚趨勢比較明顯。146家企業中有49家企業已經上市,占龍頭企業總數的34%。工業龍頭企業中的未上市企業占66%,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工業龍頭企業發展上市公司的潛力還非常巨大,也表明地方政府支持工業龍頭企業上市的任務還很繁重。
146家工業龍頭企業按成立時間進行統計分析,改革開放以后成立的企業為101家,占146家工業龍頭企業的70%左右。按成立時間段進行具體劃分,在1950-1959期間成立的企業16家,其中有8家企業是在1958年成立,大躍進之年成為企業成立的小高峰。1960-1969期間成立企業8家,其中1960-1965期間沒有一家企業誕生,1961-1963期間的三年自然災害造成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企業成立的第一個低潮。1970-1979年期間成立的企業16家,其中鎮海煉化、橫店集團、雅戈爾等大企業就是其中的代表。1980-1989年期間成立的企業有34家,1990-1999年期間成立的企業有41家,占146家企業數的29%。2000-2009年期間成立的企業有26家。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工業龍頭企業實現了快速可持續的發展,101家企業用10-30年時間內成長為大型龍頭骨干企業,其中有26家企業在十年內成長為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有16家龍頭企業生命周期已經達到60年之久。同時也表明2000年以來,浙江已經進入大型骨干企業快速成長的階段。
146家企業共分為12個行業,其中輕工食品業的企業有31家、占22%,裝備制造業有23家、占16%,紡織行業有21家、占14%,石化行業14家,汽車行業12家,醫藥行業9家,有色金屬行業7家,建材行業6家,光伏等新能源行業6家,電子信息行業6家,鋼鐵行業6家,船舶制造業5家。
有45家行業龍頭進入省百強企業,其中石化行業和輕工食品各為9家、裝備制造業有6家。數據表明,輕工食品、紡織、石化行業和裝備制造業具有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
146家工業行業龍頭企業的所有制分布中,119家是民營企業,22家是國有企業,2家外資企業,三家所有制性質尚不清楚。在工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的所有制分布數據表明,浙江工業經濟發展中,民營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民營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19家民營企業中,有49家企業的企業經營者入圍《2009胡潤富豪榜》。

146家龍頭企業主要分布在杭州(44家)、寧波(23家)、紹興(22家)3個市地,杭寧紹三個市地的龍頭企業數占全省工業龍頭企業總數的61%,龍頭企業的地區集聚趨勢比較明顯。其中杭州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寧波以石化行業為核心,紹興則以紡織行業為核心。溫州作為浙江省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溫州模式”,但其在龍頭企業方面占有的份額并不大,僅有10家,占7%份額。
146家企業中有49家企業已經上市,占龍頭企業總數的34%。工業龍頭企業中的未上市企業占66%,表明浙江工業龍頭企業發展上市公司的潛力還非常巨大,也表明地方政府支持工業龍頭企業上市的任務還很繁重。
在上市企業中,裝備制造和輕工食品行業的上市企業數量比較多,分別有10家和9家企業上市,但其在各自細分行業中上市比例并不高,尤其是輕工食品業,30%都不到。而占到上市企業整體總數10%(5家)的醫藥行業,在自身細分行業中的上市比例超過了50%,光伏新能源行業中企業上市比例也達到了50%,醫藥行業和光伏新能源行業具有很好發展潛力。
工業行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是:
——增加龍頭企業上市的數量,增強龍頭企業的資本市場發展能力。
——通過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增強龍頭企業的跨行業和跨產業融合發展能力。
——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國際資源配置、國際投資和國際生產的能力,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體系和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