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李細平
長株潭城市群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優化探析
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李細平
近年來,生產性服務業在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其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作用已經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本文從國內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長株潭城市群生產性服務業的特點及不足,提出了優化產業結構的思路,并規劃了重點行業的發展布局。
長株潭城市群 生產性服務業 結構優化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生產、商務活動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費的個體使用者提供的服務,主要由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7大行業門類25個行業大類組成。本文嘗試從分析全球發展現狀出發,提出了優化長株潭城市群生產性服務業結構的思路與對策。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據世界銀行統計顯示,2006年全球服務業總體規模約36.8萬億美元。目前,全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已超過60%,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60%~75%,發展中國家為46%~55%,以通信、金融、物流、專業服務等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遠遠超出服務業的平均增長水平,已占服務業的50%,正成為發達國家的主導產業和各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全球生產性服務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一是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它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二是新型業態不斷涌現。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在服務領域的滲透,出現了一批基于新技術、新經營模式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業態。一些傳統的服務業紛紛引進最新技術對經營方式和服務模式進行改造,開始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集群化方向發展。三是需求不斷擴大,制造企業更多地將產前、產中、產后的生產性服務環節交給專業服務企業來完成,以降低其獲取相應服務的成本,交易數量不斷擴大。
當前我國服務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服務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872.5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14.3萬億元,31年間增長了16.39倍。2006~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40.9%、41.9%、41.8%、42.6%,實際年均增長13.2%。但生產性服務業增長速度較慢,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3%~12.3%之間,而美國的比重在36.5%~38.0%之間。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還存在下述問題:發展滯后,效率低下,缺乏競爭力;結構不合理,傳統服務業比例偏重,傳統服務業飽和,競爭過度,而新興專業服務的機構和業務的規模都比較小,業務范圍狹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關制度和體制不完善,缺乏高素質資本、管理、技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市場化程度低,一些行業(比如金融、保險、電信、會展等)存在政策性進入壁壘和壟斷現象;參與全球化的程度較低,缺乏國際競爭力;市場規范化程度低,競爭秩序混亂,企業信用度差。但是,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機遇巨大:一是因為我國制造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二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正積極在各方面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1]。

表1 長株潭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狀況 單位:億元
由表1相關數據可以得知,長株潭城市群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存在集聚現象,但發展不均衡:長沙市生產性服務業各部門集群化程度相對最高,發展水平最快,遠遠超過地區平均水平;株洲市集群化程度較低,發展水平落后于地區平均水平,僅僅是略微高于湘潭市;湘潭市集群化程度最低,發展水平居長株潭城市群末位。
長株潭城市群生產性服務業雖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總量偏低,發展層次偏低,結構不盡合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占的比重較大,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增加值規模增加較快,但所占比重過低。
3.1.1 順應發展趨勢,有效集聚
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把握好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規律和特點,形成資源集合、產業集群、服務集成,讓各種服務業態的優勢集聚、信息集聚、功能集聚,使集聚區既有形態,又有內涵。
3.1.2 堅持遠近結合,聯動發展
適應本區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區域內部差異,兼顧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和長遠目標,加速信息技術在各產業中的運用,以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規范化帶動產業聯動發展。
3.1.3 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推進
按照擴大總體規模、加緊培育龍頭企業、鼓勵技術創新、扶持重點發展行業的總體推進思路,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重點選擇具有綜合優勢及發展潛力大、智力要素密集、產業關聯帶動效應強的功能型和知識型服務業進行重點突破;結合各市的功能定位,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3.1.4 堅持區域定位,錯位發展
產業功能區規劃和集聚區的定點布局應充分體現所屬功能區的主導定位,要結合區域特點和優勢,形成特色和品牌,形成錯位發展,從而形成多層次、網絡化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格局,構筑功能完善、協調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3.2.1 擴大總體規模
2009年湖南省的服務業增加值僅占全國的3.7%,廣東的29.6%,江蘇的39.3%,占GDP的比重為38.9%,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7個百分點,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要擴大總量,提高比重。
3.2.2 加緊培育龍頭企業
按照扶持發展部署,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篩選或引進一批發展潛力大、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廣的單位,賦予其優惠與獎勵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成長為行業龍頭。推動品牌服務戰略的實施和名牌的擴張,從而推動本產業跨越式發展。
3.2.3 鼓勵技術創新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加大科技含量和滲透,優先發展技術含量高、關聯性大的產業。
3.2.4 扶持重點發展行業
針對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制定產業傾斜政策,重點扶持綜合優勢強、效益好、發展潛力大、技術含量高、關聯帶動強的功能型和知識型產業。優先發展物流、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產業。
3.3.1 區域發展重點
以省會長沙為發展核心和龍頭,分層次、有重點的向株洲和湘潭等周邊地區輻射。將長沙建設成為區域物流樞紐、商務金融中心、服務外包基地和中南地區國際化大都市。另外,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會展、文化服務等產業也要成為領頭羊。株洲要以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為依托,重點發展研發設計、物流配送、節能環保、職業培訓、融資擔保、信息咨詢、服飾商貿等產業。湘潭要以老工業基地為依托,重點發展與制造業相關的物流配送、科技研發、信息咨詢、電子商務、金融、會展、專業服務等產業。
3.3.2 行業發展重點
(1)物流業。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和完善現代物流體系;轉變物流增長方式;推進物流管理體制改革。重點一是建設好長沙金霞、長沙空港、湘潭九華、株洲石峰四大物流區;二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系統建設、行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工商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三是加快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建設。以空港快速發展為基礎,以黃花機場為節點,發展高時效、高附加值貨物的多式聯運業務及其設施建設;四是加快物流高新技術建設。重點推進湖南“物聯網”建設,通過物流的“可視化”管理,提高物流運作的效率。
(2)金融業。銀行業重點推進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改革重組,加速金融現代化,提高金融效率,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品種;證券業重點發展企業改制輔導、股權分置改革、上市保薦、私募及并購重組、風險投資等投資銀行業務;保險業重點開發新產品和發展各類公司、機構。
(3)信息服務業。發展電信和信息傳輸業、計算機服務業、軟件產業,構建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擴大信息網絡覆蓋范圍,加快電子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建設,發展壯大嵌入式軟件、多媒體數字軟件、管理軟件三大產業群。
(4)科技服務業。加快建設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成果與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組織機構代碼管理體系、商品條碼服務體系和標準技術法規信息資源系統,建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體系。
(5)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專業服務業,加快發展會展業,鼓勵發展創意產業,規范發展就業中介服務業。按照專業分工和國際標準,拓寬行業體系,壯大發展規模,推行行業自律,提升服務水平。
(6)商貿產業。重點發展批發業、零售業和流通業,打造現代本土流通企業集團,建設大型高級商貿市場群。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倉儲超市、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提升發展層次,推進流通現代化、規模化。大力發展網上商店、電視直銷、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種業態,健全社區商業設施,拓展農村消費市場。
(7)房地產業。堅持人本理念,加快推進住房設計智能化、分配貨幣化、供應市場化、交易自由化,健全房地產市場運行機制;建立城鎮住房供應保障體系。
(8)服務外包產業。培育具有湖南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品牌,壯大長沙服務外包集聚區,把長沙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的承接服務外包的基地城市,躋身全國服務外包十強示范城市之列。重點扶持加快長沙高新區服務外包示范區、青竹湖服務外包示范區等服務外包示范企業發展,形成一批服務外包龍頭企業。
[1] 唐強榮,徐學軍.生產性服務業研究述評[J].商業時代,2007,(6):11~12.
[2] 趙弘.全球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特點、趨勢及經驗借鑒,福建論壇,2009,(9):22~25.
[2] 陳陳,何駿.全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崛起及中國的對策[J].經濟地理,2009,(6):936~938.
F272
A
1005-5800(2010)11(c)-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