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毅
(廊坊市衛生學校,河北廊坊 065000)
中等衛生學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標準探究
張京毅
(廊坊市衛生學校,河北廊坊 065000)
我國現行的中等職業教育計劃中,在對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學校的要求也不同,學生信息素養水平差異較大。因此筆者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借鑒國內外相關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和指標體系,結合當前中等衛生學校教學的實際,探究性地提出中等衛生學校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素養標準。
中等衛生學校;信息素養;培養標準
信息素養教育是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積極研究并身體力行的一個教育方向。我國現行的中等職業教育計劃中,在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且各學校的要求也不同,學生信息素養水平差異較大。因此有專家指出當前迫切需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信息素養培養的國家標準,并按照學生的年齡差異,提出不同階段具體而明確的要求與標準。為了對中等衛生學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和評價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教育實踐提供依據,筆者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借鑒國內外相關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和指標體系,結合當前中等衛生學校教學的實際,探究性地提出中等衛生學校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素養標準。
關于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國外研究較早,也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果,特別是信息素養教育起步較早的美國。
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共同出版了《信息力量:創建學習的伙伴》一書,其中提出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標準,指出了學生應具有的素質目標。此標準從信息素養、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明確列出了信息素養培養的九大目標[1](見表1)。

表1 學生學習的信息素養培養標準、信息素養培養目標
華東師范大學王吉慶教授將信息素養的培養目標劃分為信息意識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能力、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四個方面進行描述。
針對信息意識情感提出的目標為:(1)敢用與不敢用是當前信息意識與情感的主要矛盾。(2)想用與不想用反映了信息意識與情感的強度。(3)培養積極的態度是培育信息意識情感的第一步。(4)信息的財富意識是鞏固積極態度的重要支柱。(5)守法意識是保障信息傳播渠道暢通的前提。
針對信息倫理道德提出的目標為:(1)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是信息素養中首要的道德。(2)必須保障自己勞動成果的純潔性和科學性。(3)勞動者必須具有良好的學風、文風。(4)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信息技術利用者工作的保證。
針對信息能力提出的目標為:(1)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2)信息系統各種軟件的使用能力。(3)信息資源的利用能力。(4)信息資源的開發能力。(5)信息系統的開發能力。
針對信息技術基本知識提出的目標為:(1)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是信息時代的基本要求。(2)弄懂信息技術是用好信息技術的基本條件。(3)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與發展趨勢是高層次的信息素養[1]。
南京師范大學的李藝教授等人曾撰文指出信息素養的不同內容,他們按照信息素養的內涵和層次,將信息素養劃分為不同狀態,具體見表2。

表2 不同內容信息素養的內涵和層次
中外學者的研究雖然確定了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內容與目標框架,但是中等衛生學校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一般性的信息素養相比仍有其獨特性。醫學生的信息素養除了包括一般性信息素養的內涵外,又具有醫學職業的獨特性,其信息素養指向生物醫學實踐。筆者認為中等衛生學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內涵與內容體系應包括生物醫學信息意識以及相應的信息能力:信息獲取、主動分析、鑒別信息、及時評估及吸收和綜合運用信息,最終創造新的信息。信息素養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雖然在以往的信息素養培養中學生也學會了信息知識和信息操作技能,比如了解了計算機的組成、會使用文字處理工具、能利用網絡檢索信息等,但是這些知識、技能不足以為學生提供在不同情形下的知識技能遷移。學生掌握了如何使用計算機和網絡,但是卻不知道何時和為什么使用它們,更不知道這些技能如何為自己的專業和職業服務。從相關研究的問卷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當前學生所欠缺的信息素養情況。因此,中等衛生學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要貼近他們的專業和職業,盡量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培養上融入職業性。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3.1 信息意識
中等衛生學校學生的信息意識是指學生對待信息的思想、觀點、態度和觀念的總和。具體表現為學生對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意識到信息對社會的重要性和價值,能意識到信息對自己的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并能夠使感受、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作為自覺的行為和內在需要。具有信息意識的中等衛生學校學生能夠敏銳地感受到社會信息的變化對自己的學習和未來職業帶來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能夠主動地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特別是專業學習。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能夠想到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對未來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能夠預見當前的信息化發展對未來自己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并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自覺、主動地去培養和鍛煉這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為將來的職業工作與發展做好準備。
3.2 信息知識
中等衛生學校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知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基本信息知識。包括信息的理論知識,對信息化社會及其對人類影響的認識和理解,信息的方法和原則等。另一方面是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包括信息技術的原理、信息技術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未來等。
3.3 信息能力
中等衛生學校學生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現為: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并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來收集信息,對信息進行評價,形成批判性思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軟件工具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分類,然后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知識整理、存儲,并能傳遞給別人,以提高學習效率,特別是專業學習效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通過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信息能力是終身學習的能力,也是信息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3.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養的導向,決定著信息素養的發展方向。中等衛生學校學生的信息道德包括信息交流、傳遞目標應與社會整體目標協調一致;信息活動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遵守有關信息活動的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自覺性;堅決抵制各種淫穢、迷信、謠言、欺詐和其他虛假信息;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尊重個人隱私;培養信息良知和尊重基本人權;在信息活動中堅持公正、平等、真實的原則;正當使用和合理發展信息技術;正確處理信息創造、信息傳播、信息使用的三類主體之間的關系等[2]。
上述內容從中等衛生學校學生的特點出發,探究性地提出了其信息素養的培養標準,旨在為教師的具體教學過程指出更加明確且有針對性的培養方向,也為其他教師繼續深入研究此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論[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2]張雪萍.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中培養高專師范生信息素養的探討[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G630
A
1671-1246(2010)08-0018-02
本文系“十一五”規劃(教育類)國家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元學與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BCA060016)之子課題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