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長蓮
(貴溪市人民醫院,江西 貴溪 335400)
體育鍛煉與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相關性調查
涂長蓮
(貴溪市人民醫院,江西 貴溪 335400)
目的探討體育鍛煉對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影響,以便通過改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宣教活動延緩或預防老年人MCI發生。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全國22個省市的老年人(60歲以上)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體育鍛煉與老年人認知功能相關,幾乎不參加體育鍛煉者MCI發生率為35.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MCI發生率為17.6%,二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應提倡老年人多參加體育鍛煉,既有益身體健康,也有利于預防老年人MCI的發生。
老年人;體育鍛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認知功能障礙(CI)包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癡呆(AD),是一組后天獲得的在記憶力、定向力、計算力等多個認知域發生障礙的綜合征[1]。CI患者不僅表現為認知領域的功能障礙,還可有淡漠、幻覺、妄想、徘徊、攻擊他人等情感行為異常及癱瘓、震顫、癲癇等原發病的癥狀和體征,總體表現為病情進行性惡化的過程。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AD的患病率為6%~12%,而MCI應該是一個更大的受影響人群[2]。該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現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主要衛生保健和社會問題。探討體育鍛煉與MCI之間的因果關系,對預防MCI的發生有很重要的意義,更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1 調查對象
河北、天津、北京、江蘇、湖北、浙江、海南、內蒙古、青海、吉林等22個省市的城鄉老年人。納入標準:年齡在60歲以上的居家老年人,能回答問題。
1.2 調查方法
2007年1~3月采用城鄉男女比例分層方法,對22個省市2 20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每省100人,城鄉、男女各半),調查員進行評測,收回有效問卷2 161份,有效回收率98.2%。
1.3 調查工具
采用簡單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3],MMSE共19項。包括時間定向、地點定向、語言即刻記憶、物品命名、語言復述、閱讀理解、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能力、描圖,合計30個小項。主要統計量為記“1”項目的總和。總分范圍在0~30分,總分與受教育程度有關,文盲組≤17分,小學組≤20分,初中及以上組≤4分,為有認知功能缺損。評定方法:向被調查者直接詢問,回答或操作正確記“1”,錯誤記“5”,拒絕或說不會記“9”和“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老年人MCI發生情況
2 161人中患 MCI 571人,占 26.4%。
2.2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情況與MCI發生率的關系(見表1)
表1顯示,不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MCI發生率明顯高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情況與MCI發生率的關系[n(%)]
本調查以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對象進行隨機抽樣,對調查對象采用標準化診斷評估程序進行認知功能評定,接近國內外采用相同MCI概念的人群研究結果。結果顯示,老年人MCI發生率為26.4%,不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MCI發生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認知功能由多個認知域構成,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記憶、計算、分析、綜合、理解、判斷、結構能力、執行能力等,如果其中某一個認知域發生障礙或多個認知域發生障礙,不伴有顯著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足以診斷癡呆的臨床現象,介于正常老化和早期AD之間的一種臨床癥候群。一旦出現MCI,患者極易轉化為AD[4],從而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
MCI是介于正常衰老與癡呆之間的認知功能缺損狀態。據美國神經病學研究所(ANN)報道,每年MCI轉化為AD的發生率為 6.0%~25.0%,Petersen[5]等對 MCI患者進行了近 3 年隨訪研究,發現有10.0% ~15.0% 的MCI患者在1年后發展為AD,該數據表明,MCI患者比正常老年人轉化為AD的比例高10倍,且2/3 AD患者是由MCI患者轉化而來。國內于寶成等報道,部隊7.55%的MCI老干部在3年后發展為AD。可見對MCI的早期干預有助于AD的防治。健康老人的標準包括能正確對待家庭與社會的人際關系,能適應環境,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6]。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轉移老年人不愉快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緩解身心壓力。一定強度的運動(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練太極劍等)可以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衰退,對預防AD有積極作用。因此提倡和鼓勵老年人多參加其所能承受的體育鍛煉,將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神經系統和血管系統,提高肌體免疫力,減少患病的幾率,同時能使老年人保持心情愉快,更好地適應退休生活。老年人由于腦神經老化及各種器官儲備功能減退,一旦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很容易造成內環境失調,引發急癥或使原有疾病加重。因此多參加體育鍛煉對老年人預防和延遲MCI發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李舜偉.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6,32(2):189~191.
[2]張振馨.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8):633~634.
[3]陳長香,余昌妹.老年護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Busse A N,Matthisa C.Angermeyer S G,et a1.Progress of mildcognitive impairment to dementia:a challenge to current thinking[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6,189:399~404.
[5]Petersen R C,Simith G E,Wafing S C,et a1.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utcome[J].Arch Neurol,1999,56(3):303~308.[6]周玉蘭.抗衰老必讀[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6.
R592
B
1671-1246(2010)07-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