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霞,毛秉豫
(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模擬教學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
謝東霞,毛秉豫
(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通過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及教學軟件系統以及學生標準化病人的使用實現模擬教學,以強化學生臨床技能培養。
模擬教學;診斷學;電子標準化病人
診斷學在現代醫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一門橋梁課。它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第一手臨床資料,并有意識地將已學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知識與診斷學知識結合,將各門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中將模擬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及良好的動手能力,幫助他們掌握臨床技能,從而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
學好診斷學必須具備科學的思維方法并接受嚴格的實踐訓練。沒有臨床實踐訓練就不能培養出合格的醫生。理論上最好的學習對象是病人或真實的人體,但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教學要求的提高,在病人身上學習和練習臨床技能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為了改善和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我校開展了模擬教學。
模擬教學主要通過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及教學軟件系統以及學生標準化病人的使用來實現。
2.1 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及教學軟件系統
包括心肺聽診、觸診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腹部觸診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心肺聽診教學與考核軟件,TOP2000多媒體教學網的高級教學組合。通過該系統的運用,構建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加強學生的直觀感知,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
2.2 學生標準化病人的訓練和使用
真實的標準化病人(以下簡稱SP)又稱模擬病人、病人演員或病人指導者,通過其對臨床環境的逼真模擬以指導教學。在歐美國家將其用于臨床教學已有40年的歷史。尤其在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這2個基本臨床技能教學方面,SP為學生提供了系統、全面而規范的學習手段。SP是需經專人培訓、專人驗收合格,并發給證書的特殊職業,需要一定的資金設備予以支持[1]。目前我校尚無此條件,為此,我校對專科學生進行短期培訓后用于診斷學教學,以加快學生問診和體檢要領掌握的速度,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確保診斷學教學的一致性和標準化。通過對病例的模擬診斷,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診療思維框架,提高其診療能力。
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及教學軟件系統的應用在我院技能實驗室進行,從已進行過基礎醫學教育的學生中挑選20名學生進行SP集中培訓4學時。根據需要先讓學生自選比較熟悉的病種,教師給予適當調整及分工,講解各種病種模仿的要點,同時觀看體檢課件,熟悉體檢全過程及要點,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訓練[2],最后進行考評。通過考評選擇10名學生作為SP參與診斷學教學。
2.3 操作考核方法
進行嚴格的操作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操作過程的熟練度,操作手法的規范性、準確性,操作中注意事項的掌握。
2.4 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課后書寫病歷,促使學生思考、總結,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開展模擬教學,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使其基礎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為了解學生對模擬教學的看法,我們對2005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模擬教學調查結果(%)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們體會到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及教學軟件系統的應用實現了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例如,肺部聽診電子標準化模擬病人集臨床基礎聽診與鑒別聽診于一體,并將相關的文字、聲音、動靜態圖像與解剖、病理學等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看到心臟跳動、瓣膜活動,同時可在病人相應的聽診部位進行實際的聽診檢查,教學具有真實性、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深刻的感性認識。腹部觸診電子標準化模擬病人,可供學生反復進行技能訓練,讓學生觸到近似于真實病人的病例體征,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有利于其快速掌握基本醫學技能。但是應用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及教學軟件系統進行診斷學教學存有以下缺點:(1)聲音失真;(2)缺乏病人感受;(3)缺乏整體性。而與學生SP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彌補不足,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手腦并用能力,掌握難度較大的操作技能。另外,在模擬教學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教師課前應詳細講述操作方法和技巧;課中針對部分學生在模擬問診、模擬體格檢查過程中無所適從現象,及時引導、指正;課后應適時總結學生存在的錯誤,并指出改正方法。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臨床常用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從而培養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合格醫生。
[1]雷家瓊,聶永盛,趙靜,等.診斷學臨床技能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3):362~363.
[2]顏正茂,忻耀群,申振宇,等.學生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2003,(4):36~37.
G424.1
B
1671-1246(2010)07-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