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靜
摘要:新政治經濟學是政治學與經濟學整合研究的產物,其研究方法與理論拓展了傳統政治學和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為正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改革實踐提供了可資批判地借鑒的理論與方法,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新政治經濟學;整合研究;啟示
中圖分類號:F01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001-02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與政治學結合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在西方產生并得以迅速發展。它從經濟學的方法和角度切入政治學領域,分析在現代世界中由于國家和市場的并存及動態上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各種問題,代表了西方經濟學與政治學整合研究的發展趨勢。目前,雖然西方學者對新政治經濟學主要內容的界定不盡相同,但多數人認為新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社會和個人”、“政治和經濟”、“國家和市場”三方面關系,并在此研究基礎上,主要強調經濟學研究中的政治因素以及政治問題對經濟的影響。概括而言,它指的是研究決策的政治性質怎樣影響政策選擇并最終怎樣影響經濟產出的社會科學。
新政治經濟學理論把經濟和政治分析納入統一框架中,對轉型經濟的分析具有獨到見解。它雖非西方主流經濟學,但同經濟社會現實接近,在當代西方經濟學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對主流經濟學和政治學理論的有益補充,并對現實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一方面,新政治經濟學中存在可加深人們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認識的思想。它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及政府干預行為的局限性作了深刻的剖析,認為以西方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終將衰竭。另一方面,新政治經濟學部分地吸收和運用了馬克思的歷史理論與方法,把國家、民族作為世界體系中的要素,從世界歷史出發來考察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強調研究世界整體的重要性,在社會主義中尋求解決資本主義問題的方法。
當然,新政治經濟學主要是以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文化為背景的,它不可能完全適應我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們應把握好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理論的合理內核給我國實踐的啟示,摒棄其糟粕。其理論局限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新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不盡完善。新政治經濟學對人的行為提出了“經濟人”假設,它突破了主流經濟學和傳統政治學的束縛,將這一范式由經濟領域推廣到政治決策領域。這種方法論有其合理的一面,為新政治經濟學的制度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但它認為“經濟人”范式可以用來分析經濟市場和政治市場上的一切主體行為,顯然將其過于簡單化、絕對化了。新政治經濟學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偏激人性傾向來概括一切人的行為動機,抹殺了政治、經濟活動的差異性和人的動機中的社會屬性與差異性,過分強調了個人利益在支配人的行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人的需求簡單、一元化。因此,新政治經濟學將“經濟人”的絕對化假設作為研究問題的基礎是不盡合理的。
第二,新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實質是“經濟學帝國主義”侵入學術界各領域所導致的結果。經濟發展問題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經濟學成為“萬金油”學科,其理論被擴展、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顯然,新政治經濟學注重政治、經濟的整合研究,是其值得肯定的創新之處;但這種用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各種政治問題與政治過程的取向大大加強了“經濟學帝國主義”趨勢,使新政治經濟學成為經濟學與政治、法律、文化等社會各學科領域廣泛交叉、融會的新興學科,甚至更寬泛化地成為“社會科學”的同義詞,這是“經濟學帝國主義”侵入的明顯表現。
但總體而言,新政治經濟學顯然促進了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實踐性、應用性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其研究與現實問題緊密相聯,并可直接運用于現實中,為現實中各國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啟示與理論依據。因此,它在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現實中無疑也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可資借鑒之處。
1.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為我國防止政府失靈,優化政府行為,實現政府和市場的均衡結合提供了有益的理論與方法。第一,應對我國政府進行市場化改革,在公共機構引入競爭機制,有效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與工作效率,減少政府“不作為”事件的發生,改善政府績效。第二,必須整合有關制度,合理界定公共權力邊界,將政府權力撤出經濟領域,抑制腐敗。我國目前的突出問題是政府過多干預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資源使用的無效率、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喪失以及政府有效性的下降。由于制度的虛置與供給不足,我國未能建立起有效扼制腐敗現象的完備體制,導致尋租行為滋生,腐敗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因此,我國應努力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形成真正廉潔高效的政府組織。第三,大力推行法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國法律體系,運用法律手段對改革加以干預、調節和整飭,使我國改革有效運轉,保證改革政策的系統化和嚴肅化。
2.通過對其理論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要加快我國產權改革的步伐,界定產權、保護產權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政府的首要職能。產權能清晰地界定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如何收益、如何受損以及如何進行補償的問題。產權結構的優化從根本上制約著經濟體制的完善與發展,產權界定越清楚,市場活動主體的權、責、利越明晰,市場運行的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我國政府更應該大力推進產權改革,健全相關法制、法規,向社會一切合法利益集團和個人提供產權保障。
3.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啟示我國政府提升自身自主性程度、調整自然壟斷行業。第一,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由于制度短缺與私欲膨脹,部分政府官員被各種特殊利益集團“俘虜”,成為其牟利的工具,政府官員為公共利益決策的努力不斷減弱,導致政府自主性亦不斷弱化,政治市場上尋租活動增多,政治腐敗日重。因此,我國應進行政治體制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制度化、透明化程度,使政府權力受到制度制約和社會制衡,提高政府追求公共利益的自主性。第二,政府應借鑒國外經驗,依法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進行調整,打破這些行業中存在的壟斷現狀,對部分自然壟斷行業進行分步、漸進的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離,引入競爭機制。
4.其理論研究使我們認識到:必須強化公眾對政府組織的有效監督,真正發揮制度對我國政府機構與官員的約束、激勵作用。其一,建立行政責任制度。從官員的政治責任、法律責任與倫理責任三個維度,明確政府組織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規則。其二,建立對稱的激勵制度,以使政府官員的付出與所得之間取得平衡,使他們更好、更有效率地為人民服務。其三,建立高效的監控機制和民主參與制度,促使政府組織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其四,建立完善的公務員制度,廢除政治職位上的終身保險制,使公務員通過政治市場的競爭機制產生,優勝劣汰。
簡而言之,新政治經濟學是當前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它著重關注政治與經濟的相互作用,拓展了政治與經濟的分析范圍,并為許多國家解決現實性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但不可否認,其理論體系中仍存在一些不盡合理之處。因此,我們對新政治經濟學要有客觀、辨證的態度,批判地看待其理論給我國改革帶來的啟示。我國學術界也應重視對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以取其精華更好地服務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 陳振明.政治的經濟分析——新政治經濟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 方福前.西方新政治經濟學述評[J].教學與研究,1999,(3).
[3] 劉德厚.經濟政治范疇分析[J].經濟評論,1994,(2).
[4] 史小寧.“政府失敗”的新政治經濟學分析[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4,(1).
[5] 王小文.政治的經濟學與經濟的政治學——西方新政治經濟學研究綜述[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
[6] 占紹文,陳晨.評析公共選擇學派的“政府失靈”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QIN Jing
(Economy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
Abstract: New political economy stud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ethods investig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study, but there is also certain limitations. a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it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a's reform experience provides useful critically absorb modern theory and method, it is worth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e.
Key words: new political economics ;conformity study;apocaly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