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浙梅
(浙江省舟山市婦幼保健醫院兒科,舟山 316000)
近年來,在危重癥急救醫學方面,及時了解組織細胞有氧代謝狀況對指導膿毒癥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義,重癥患兒肺炎不但存在氧合功能障礙,而且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炎癥反應,氧動力學監測有助于病情的觀察,但是,目前臨床實用的直接評價組織氧合的方法極少。研究擬通過直接監測重癥肺炎患兒足三里穴位組織氧變化,來評估患者局部組織氧合狀態,并探討該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兒均為本科室自2007年10月—2009年11月收治的住院者,分為重癥肺炎患兒組:24例均符合重癥患兒肺炎的診斷標準[1],均伴有心血管、神經、胃腸道等系統器官1個或2個功能障礙,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2~8歲,平均(5±1)歲;輕癥肺炎患兒組:22例均符合肺炎的診斷標準[1],無呼吸以外系統器官功能受累,其中男
14例,女 8例;年齡 3~7歲,平均(5±1)歲,兩組患者中,年齡、性別均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1.2 檢測儀器 采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研制的SSJ-YO2二通道組織氧測定儀和組織氧分壓傳感針進行監測。氧分壓傳感針的主要性能指標:線性范圍為 0.05~80.0 kPa(1 kPa=7.5 mmHg),響應時間小于30 s,分辨率為0.1 kPa。
1.3 檢測方法 所有患兒吸濃度為40%氧(FiO240%)0.5 h后,選取右下肢足三里穴位為測試點,將組織氧分壓傳感針垂直刺入穴點,皮下2 cm處留針,旁開2 cm處刺入參比電極。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說明,進行檢測足三里穴位組織氧分壓(PtO2),同時檢測動脈血氣[包括pH、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HCO3-],記錄當時的體溫、心率、血壓、血紅蛋白,并計算PtO2/PaO2比值,作為PtO2指數。
重癥肺炎患兒組心率快,體溫高,與輕癥肺炎患兒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樣FiO240%下,重癥肺炎患兒組PtO2指數、PtO2顯著高于輕癥肺炎患兒組,尤其是PtO2指數(P<0.05),而PaO2則顯著低于輕癥肺炎患兒組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足三里穴位組織氧監測的比例(±sTab.1 Comparison of the point tissue Oxygen of ZuSanLi point in patients of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足三里穴位組織氧監測的比例(±sTab.1 Comparison of the point tissue Oxygen of ZuSanLi point in patients of two groups(±s
組別 n重癥肺炎組輕癥肺炎組P 2422心率(次/分)104±1982±13<0.05體溫(℃)38.4±0.736.8±0.5<0.05收縮壓(mmHg)127±18125±15舒張壓(mmHg)74±872±11血紅蛋白(g/L)110.0±21.3108.4±17.1 pH(Kpa)7.41±0.107.43±0.06組別 n HCO3- PtO2 PtO2指數重癥肺炎組輕癥肺炎組P 2422 PaO2(mmol/L)10.4±2.918.1±7.6<0.05 PaCO2(Kpa)4.8±1.05.2±0.723.8±4.325.2±2.96.2±2.74.1±1.6<0.050.57±0.170.25±0.11<0.01
兒童肺炎根據有無呼吸外其他系統受累而分為輕癥和重癥,而要累及其他系統器官(胃腸道、心血管、神經系統等)的功能障礙,是因為由于肺部的炎癥釋放多種炎癥因子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發生的結果,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中氧供和氧需之間的矛盾是目前醫學特別是危重病醫學討論的焦點,氧動力學監測的各種方法也在近年逐步開展[2]。
本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患兒全身性氧輸送(DO2)存在明顯障礙。PaO2是影響DO2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在同樣吸氧條件下(FiO240%),重癥肺炎患兒組的PaO2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重癥肺炎患兒肺組織氧合功能明顯下降,這勢必影響全身性氧輸送[3-5]。
重癥肺炎患兒組織氧需求顯著增加。本研究中,重癥肺炎患兒組在PaO2顯著低于對照組,即全身性氧輸送有障礙的情況下,局部組織氧分壓非但不減少,PtO2反而升高,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一現象強有力地提示嚴重感染時,足三里經穴組織的氧需求是顯著增加的。同時,也說明DO2與局部組織氧需求并非一致。Boekstegers等[6]對全身性感染患者骨骼肌的氧分壓研究,也有類似結果。他們發現該類患者骨骼肌的氧分壓顯著高于健康志愿者,隨感染程度的加重,骨骼肌氧分壓還可進一步升高。
PtO2指數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監測指標。從組織學解剖角度看,本實驗所測定的組織氧分壓是骨骼肌組織,或組織細胞間液中的氧分壓。PtO2指數(PtO2/PaO2比值)所反映的是組織從微循環中攝取氧的比例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組織氧攝取率”。研究發現重癥肺炎患兒在同樣吸氧條件下,PtO2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嚴重感染時,在全身性氧輸送有障礙的情況下,局部組織或組織細胞可能是通過顯著提高PtO2指數(組織氧攝取率)來滿足自身異常增高的氧需求。這一現象與生理狀態下的氧輸送-氧消耗關系曲線展示的內涵相一致。
重癥肺炎患兒可能存在組織或細胞氧利用障礙。通過上述分析,患者局部組織氧需求增加,PtO2升高,考慮可能與組織或細胞存在氧利用障礙有關。但本研究尚不能證明這一點,有待進一步做細胞分子學水平的研究。另外,依據中醫經絡—臟腑學說理論,足三里穴位組織氧合狀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臟腑(如胃腸)的氧代謝情況,內在關系究竟如何,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74-1175.
[2]Gavin Joynt,Charles D Gomersall.全身性感染時的組織氧合[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1999,11(4):199-200.
[3]Esko E,Takala J,Kari A,et al.Regional blood flow and oxygen transport in sepsic shock.Crit Care Med,1993,21:1296-1298.
[4]Luzius LB,Krejci V,Banic A,et al.Dynamic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in multiple splanchnic organs in seps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0,28:3233-3234.
[5]王 華,章漢平,劉又香,等.針刺對經穴、在經非穴、非穴深層組織氧分壓影響的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1997,16(1):3-5.
[6]Boekstegers P,Weidenhofer S,Kapsner T,et al.Skeletal muscl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J].Crit Care Med,1994,22:64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