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沖突與協調

2010-12-26 05:12:31喻福東
行政與法 2010年4期
關鍵詞:價值法律

□ 喻福東

(湖南理工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6)

論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沖突與協調

□ 喻福東

(湖南理工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6)

司法人性化是現代司法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它的正確實施有利于人權保護和司法公正價值目標的實現,但是司法人性化的泛化必然對司法的公正性提出挑戰。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對立是相對的,二者存在統一的基礎。加強人性化的立法、堅守法律的底線、培養司法者的人格素質以及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協調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沖突的有效途徑。

司法人性化;司法公正;沖突;協調

司法人性化要求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要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人格和尊嚴,保護其基本人權,體現對其人性的關懷與尊重。司法公正要求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體現其過程與結果的公平和正義。司法人性化是現代司法走向文明的必然趨勢,是司法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它的貫徹與實施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但是司法人性化的泛化也將必然對司法的公正性提出挑戰,從而產生人道價值和公正價值的沖突。分析和研究司法人性化和司法公正矛盾的對立性和統一性,探索解決該矛盾的有效途徑,這應該是司法改革朝人性化目標邁進中必然要解決的理論問題之一。

一、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沖突

⒈司法人性化挑戰貝卡利亞的刑法思想。意大利刑法學家貝卡利亞在其 《論犯罪與刑罰》的著作中指出:“仁慈是立法者的美德,而不是執法者的美德;它應該閃耀在法典中,而不是表現在單個的審判中。”于貝卡利亞看來,刑罰的人道性應更多的體現于立法當中,因為立法比司法更具有確定性和必定性。他認為作為司法者應該恪盡職守,秉公執法,鐵面無私,珍惜法律的嚴肅性和確定性,使犯罪人充分認識到刑罰的不可避免性,這是遏制犯罪的根本要求。如果司法人性化過分強調對刑罰作出寬恕,只會導致刑事法律降低確定性,損害法律的權威,阻礙司法公正價值的實現。[1](p17)

⒉司法人性化沖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法律領域中一條顛撲不破的原則。其基本含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的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二是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的受法律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絕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三是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司法人性化要求刑罰個別化,在具體的個案中對行為人及危害結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要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又要考慮刑罰執行的有效性,所以司法人性化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存在形式正義和實質正義的沖突。

⒊司法人性化的道德價值與法律價值的沖突。司法人性化是司法的道德根基,人道主義理論是司法人性化的一個重要哲學基礎,司法應當“以人為中心,以人為目的,把人本身當作最高價值,把任何人都首先當作人來關愛和善待的價值理念,思想體系和行為模式,正視人的需要和本能,珍重人的尊嚴和價值,以同情、友善、理解、寬容為基本表征。”[2]然而,司法人性化的道德價值與法律價值存在沖突。道德和法律作為同一社會系統內調整人們行為方式的兩種規范,由于其價值導向與價值追求不同,二者對人們行為的評價標準不一致,從而產生了道德與法律的沖突。根據某些學者的觀點,道德和法律沖突主要表現為實質意義上的沖突與形式意義上的沖突。[3]前者是由于道德體系和法律體系的不同價值導向所形成。道德體系與法律體系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評價的標準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的標準必然會對人們的同一行為產生贊成或反對,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從而形成道德與法律的沖突。后者是由于法律和道德的調整方式的不同要求而形成的。雖然從總體上看,道德體系與法律體系是一致的,都是特定社會的倫理要求的反映,但是因為這兩種行為規范的獨特性,使得兩者呈現出不同的具體內容與特征。法律與道德的沖突在社會生活中主要表現為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行為的存在。道德價值與法律價值的矛盾運動有可能對司法人性化的推行產生兩種負面導向:一是司法在追求公正的過程中忽視對當事人人權的保護;二是過分強調司法人性化而損害法律的尊嚴,使司法有失公正。

二、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協調

(一)協調的基礎

⒈道德與法的一致性。盡管道德與法有各自的價值導向和價值追求,但是在調整社會關系規范人們的行為等方面有其一致性。“真正的法律必須體現和保障維系著社會存在的基本道德義務,這是它與生俱來的任務。”[4](p13)“真正的法理,正義的法律,從來都是與情理溝通,充滿人性意味和人文關懷的精神,因而具有其道德基礎的。”[5](p36-37)由此看來,法律本身就應當是合乎道德的,應當擁有道德的合法性,實體法如此,程序法亦應如此。在刑事訴訟中,國家在打擊、控制犯罪時,如果對使用的方式和手段不予以節制,甚至為打擊犯罪而不擇手段,那么刑事訴訟活動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的侵犯人權,踐踏人格尊嚴的國家行為,其正當性就會因此大大減損乃至動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每個國家的刑事訴訟活動,即便是處于維護其正當性的考慮,都會注意使其刑事司法活動擁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乎道德性。司法活動除了公正價值外,還應當包括合乎其他倫理價值,合乎人道的要求。[6]

⒉人性化與法的一致性。人性化司法主要是通過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情感意志等價值內容,表現出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的柔性化司法;而法律強調司法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通過排斥人的意識情感表現出剛性化特征,二者在調節方式上存在差異性,然而二者又是相互聯系的,有其共同的價值目標。“法律的目的不是廢除或限制自由,而是擴大和保護自由。”[7](p36)人性化倡導在司法活動中以人為主體和目的,尊重公民權利,注重人的生命、自由和價值,可見人性化與法在尊重和保護人權上目標是一致的。“法律愈是走向發展、推廣和接受,就愈是離不開人文導向,這一點正是現代法律活動的一大特征。”[8]從目的性價值看,人性化司法和法律的根本目的都是教育、感化違法犯罪人,使之改過自新,回歸社會。司法實踐的許多事實證明,單純的簡單懲罰違法犯罪人不僅很難得到滿意的執法效果,而且還很有可能激化違法犯罪人與司法機關的矛盾,甚至導致對法律的敵視和背離。人性化司法通過合理的需求滿足和情感體恤,調節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內在的規范模式,借助對違法犯罪人內心世界的啟迪和動機支配,喚醒自我意識,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法律權威的認可與尊重。[9]人性化司法有利于法律目的性價值的實現,它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⒊人道價值和公正價值的同一性。人道與公正是兩個不同的倫理原則。根據烏爾比安、阿奎那、穆勒以及當代倫理學家麥金太爾的論述,公正、正義、公道是同一概念,是行為對象應受的行為,是給予人應得的而不給人不應得的行為。當代倫理學家王海明教授認為:“公正是平等的利害相交換的善的行為,是等利害交換的善行;不公正則是不平等的利害相交換的惡行,是不等利害交換的惡行。”[10](p193-194)公正的制度,公正的行為并不一定是人道的,公正強調非人格化,具有剛性品質,而人道強調人格化的價值取向,具有柔性品格,這是公正與人道的差異性所在。然而公正和人道又具有同一性,公正和人道是公共權力運作的兩大原則,不公正的權力運作必然帶來不人道的結果,權力造就的非人道現象自然屬于一種不公正。權力監督的失范導致權力本身失范,權力本身失范的最大結果是造成權力者對于個人生存環境的漠視,這種漠視的結果就是一種非人道處遇的出現。二者緊密聯系成為現代社會的兩個支點。現代司法同樣離不開對人道和公正兩種價值的評判,人道價值與公正價值共同構成現代司法的基本特征。

首先,現代意義上的“公正”觀是建立在人道主義的基礎之上的,人道主義理論是司法公正的哲學根基之一。在古代,司法公正表現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及梟首、車裂、凌遲等殘酷的刑罰,但現在司法公正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等價報應,更不是殘忍的、不人道的刑罰的代名詞。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犯罪的人都能受到法律的追究,這就體現了司法公正。

其次,公正與人文關懷相輔相成。司法公正不僅表現在被害人方面,而且表現在犯罪人方面;人文關懷不僅應該給予受害人,而且也應該給予犯罪嫌疑人、犯罪人。“在訴訟過程中,要體現人道價值,要將人本身視為最高價值而善待參加訴訟的一切人,尤其要善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須以人為本,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無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了什么罪,被指控的罪名和犯罪情節有多么嚴重和惡劣,都要首先把他當作一個人來看待。不能因為他們涉嫌犯了罪,就給他們以非人的待遇來侮辱、虐待他們。”[11]如果無視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就會導致司法不公正;如果無視犯罪人的合法權益,就有可能釀成冤假錯案,同樣會破壞司法公正。人道價值和公正價值的同一性是協調司法人性化和司法公正之間矛盾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命題。

(二)協調途徑

1.立法人性化是實現司法人性化和司法公正協調統一的前提條件。貝卡利亞認為:“仁慈是立法者的美德,而不是執法者的美德;它應該閃耀在法典中,而不是表現在單個的審判中。”“立法者應當是溫和的、寬大的、人道的”。[12](p73)立法是司法的基礎,人性化的因素應該更多的體現在立法之中,有了人性化的立法,司法人性化就有了法律基礎,有了法律依據。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必須以人作為立法的出發點,把保障人權作為立法人性化的基本任務。荷蘭人權問題專家范·霍夫認為:在法律面前被承認為人的權利;生命權、足夠的食物、衣著、住房、醫療權、財產權;人身安全和保護人的完整權利,免為奴隸、免受奴役、酷刑的權利,不得被任意剝奪自由的權利,免于刑法追溯力,不得僅僅由于無力履行約定義務而被監禁的權利;免受歧視的權利;訴諸法庭的權利和公正審判的權利;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權利等,都應該成為立法的核心內容。[13]人性化的立法不僅要以人權保障為出發點,而且要以制定良法為目標。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良法問題,即“良法之治”。自然法學派尤其是古典自然法學派一貫堅持良法觀念,提出“惡法非法”,反對分析法學派的“惡法亦法”觀念。就現代法治而言,良法應該是符合人類本性的法律,即所謂人道的法律。它要求法律的精神必須體現把人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手段,充分的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良法應該是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法律,要以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目標,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公正原則調節個人與他人、社會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使社會達到公平合理,化解社會矛盾,使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加和諧。當然,良法應是實體良善與程序良善的結合,也就是人性化的立法應該體現在實體立法和程序立法兩個方面。通過全國人大對司法人性化作出統一立法,解決目前各司法部門各行其事的混亂局面,解決司法人性化五花八門的無法律狀態,從而使人性化的司法改革走上法治的軌道。

2.堅守法律底線是實現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協調統一的根本保障。司法人性化的價值取向之一就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基本人權,給予其人性的關懷,但它的實施并非隨心所欲,它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司法活動在貫徹尊重和保護訴訟參與人人權的同時,仍然應該貫徹依法辦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原則,要始終不渝的堅守法律的底線。司法盡管彰顯了對當事人人性的關懷,但如果其實施沒有法律依據或者甚至違背有關法律的規定,那么人性化司法就會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就會影響法律的公正性和嚴肅性,就不可能達到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協調統一。因此,人性化司法的推行一定要與現行法律制度保持高度一致,不能跨越法律這根底線。

3.提高司法者的素質是實現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協調統一的現實途徑。司法公正和司法人性化是司法追求的目標,而司法是以法的實施為其生命,公正的、人道的法律制定之后,只是為規范人們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有序的模式,要使這種模式現實化,關鍵取決于司法者的司法行為,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法官通過其行使司法權的行為明辨是非曲直,化解社會矛盾,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合法權利,保障人權,維護司法公正。“就正義的實現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質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內容更為重要。”[14](p41)司法公正和司法人性化雙重價值的實現應當依賴于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客觀條件是要有公正的人性化的司法制度;主觀條件是要有高素質的執法之人。可見,司法者的良好素質是實現司法人性化和司法公正的必要的主觀條件之一。

關于司法者的素質問題,我國《法官法》、《檢察官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法官隊伍職業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法律法規對其作出了明確規定,國內專家、學者也對此作了大量的論述。有的學者認為,對法官的素質應包括法律、職業道德和民主法治方面的素質要求。[15](p19)有的學者認為,法官的素質體現為:現代的司法理念和淵博的知識、良好的道德素質、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司法實踐經驗。[16](p57-64)有的學者認為,包括法官在內的法律職業的素質包括職業語言、職業知識、職業思維、職業技術、職業信仰和職業倫理。[17]盡管人們對法官的素質要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其實質內容是一致的。筆者認為法官的素質除了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之外,人格素質不可或缺。法官的人格素質應該包括獨立的司法人格和完美的人格。獨立的司法人格,是指法官將公平和正義視為司法活動的終極目標,并具有為之努力甚至獻身的情感和品質,以及在具體案件的決策過程中基于對事實的認知和法律的理解表現出來的行為和心理的總和。[18]它包括公正、現代的司法理念,崇尚法律的精神和信念,自我獨立的意識。完美的人格,是指法官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同情心,富有正義感和榮譽感,具有愛心、公心、良心和善心。當然,塑造司法人員完美人格的重心應該放在服務意識和文明司法意識的培養上。服務意識就是要求司法堅持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宗旨,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作為司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司法實踐中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不斷創新和完善便民、利民的司法措施。文明司法意識就是在嚴格執法,公正執法的基礎上,公正理性的把握法律尺度,講究文明,保證執法行為的規范化、科學化,以維護人權,符合人性,堅決糾正執法中的野蠻行為。獨立的司法人格和完美的人格是法官司法理念的本質要求,其人格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司法質量的優劣,它在協調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沖突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⒋建立合理的、科學的司法人性化評價體系,這是實現司法人性化和司法公正協調統一的長效機制。目前各地司法部門司法人性化的舉措不斷出臺,但人們對此褒貶不一,有的甚至存在嚴重的認識分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司法部沒有將司法人性化制度化,對司法人性化的評價缺乏一個全國統一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標準。衡量司法人性化措施的優劣應該綜合考察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堅持法律至上和人權至上的統一。“法律至上”指在整個社會調控系統中,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比較,具有最大的權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堅決服從法律,嚴格依法辦事。人性化司法必須要培育一種法律至上的理念,要求司法活動遵循法律,要求司法者保持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盡可能排除情感等外界非法律因素的干擾。法院是法治帝國的首都,而法律則是這個國家的國王,法官只能服從法律,而不能屈從于其他壓力,要在全社會形成這樣一種共識:“法即使與最根本的道德要求相沖突,也不足以剝奪它作為一個法律規則的資格……一個法律制度要存在下去,就必須有一種廣泛的承認,即便這種道德義務在特殊的情況下可能被一個更強的道德義務推翻……”[19](p35)司法人性化的實質是司法者在司法過程中嚴格遵循法律的相關規定和程序,尊重當事人的人權,善待每一個人,對犯罪嫌疑人也應保障其法定的公民權利,獲得必要的生活條件,享有基本的生存保障,貫徹人道主義精神,彰顯人權至上的法治理念。法律至上與人權至上的統一是衡量司法人性化得失之準繩。第二,堅持法律化與人性化的統一。司法中法律化與人性化的關系實質是一種硬司法和軟司法的關系。硬司法側重嚴格執法,排除主觀隨意性,軟司法側重執法的靈活性,強調對當事人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硬司法和軟司法必須雙管齊下,不可偏廢。現代法治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司法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以體現法律的人文關懷。因此,剛柔相濟的司法方式是踐行司法人性化理念的具體表現。第三,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是司法的永恒主題。所謂法律效果,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嚴格依法辦案,法律是法官唯一的上司,司法工作者應該嚴格根據法律規定來執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將法律規范客觀公正準確的運用于具體案件,樹立與維護法律權威。社會效果,是指司法者通過法律適用活動,使法的本質特征得以體現,實現法的基本價值和效果,從而使審判結果得到社會的公認。司法活動既符合法律規定,又符合情理要求,這是司法活動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達到了統一的必然結果,也是科學評價司法人性化的又一個重要標尺。

[1]孫萬懷.刑事法治的人道主義路徑[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喻福東.論司法人性化的哲學根基[J].云夢學刊,2008,(2).

[3]陳秀萍.試論當代中國法律與道德的沖突及其限制[J].南京社會科學,2008,(7).

[4]曹剛.法律的道德批判[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梁根林.刑事政策·立場與范疇[M].法律出版社,2005.

[6][11]周雪祥,肖晉.刑事程序人道價值初論[J].政治與法律,2005,(5).

[7]洛克.政府論[M].葉啟芳等譯.商務印書館,1964.

[8]李順德.人性化執法的價值理念與范式框架[J].新華文摘,2001,(2).

[9]孔令駒.人性化執法的價值理念與范式框架[J].河北法學,2004,(6).

[10]王海明.倫理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2](意)貝卡利亞著.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13]文正邦.有關權利問題的法哲學思考[J].中國法學,1997,(2).

[14]王利民.司法改革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

[15]王瀟.走向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16]陳文興.司法公正與制度選擇[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17]孫笑俠.職業素質與司法考試[J].法律科學,2001,(5).

[18]熊大勝.審判改革·法院的必由之路[J].中國律師,2001,(2).

[19](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張文顯.鄭成良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徐 虹)

Discuss on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of Judicial Humanization and Judicial Justice

Yu Fudong

Judicial humanization is one of the subjects of modern judicial reformation.Its correct implementation can help 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achieve judicial justice value target.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abusing judicial humanization should challenge judicial justice.Controdiction between judicial humanization and judicial justice is relative.However they have unified basis.I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coordinating contradiction to strengthen humanized legislation,insist on legal principels,bring up dudges'personality quality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judicial humanization;judicial justice;conflict;coordination

D926

A

1007-8207(2010)04-0107-04

2009-11-13

喻福東 (1971—),男,湖南寧鄉人,湖南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司法制度。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基金資助課題 “司法人性化與司法公正”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價值法律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6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国产精品福利社|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午夜a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 国产人人射|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欧美极品|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精选自拍| 亚洲一级色| 亚洲成人www|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人与鲁专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91精品综合|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 日韩天堂视频| 天天色综合4|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swag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日本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乱人伦99久久|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欧美色99| 婷婷伊人五月| 亚洲永久色| 亚洲人成网址|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V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