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感性消費下產品造型設計的特點分析,使情感產品的輪廓更加清晰,對于感性消費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分析,倡導設計師在客觀洞察消費者心理的前提下進行設計,從而使設計更加具有親和性,更進一步滿足消費的高層次精神需求
[關鍵詞]感性消費 產品造型設計 消費者
一、感性消費的產生
以感性消費為基礎的產品造型設計是以消費者的情感世基礎的感性化設計,是高于對產品使用功能上的精神滿是情感與產品的整合。因此,如何有效地洞察消費者,如何細分當前的市場結構,如何設計出具有前瞻性的產品,就成為客觀拓展產品造型設計的利器。
1.感性消費的范疇
感性消費是由感官在心理上的共鳴引起的一種不由自主地購買反映,是指出于感情動機而產生的購買行為。由于某些商品能在人們的感官上產生魅力,引發消費者對于某種潛在情感的共鳴,從而產生喜好,最終達到購買的目的。所謂感官,一般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他們具有特殊的生理結構和機能,能分別接受外界的不同刺激而產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從而達到心理上的慰藉,近而對自我實現的需求達到滿足。所以,有時消費者往往樂意購買某些實用價值不大但能滿足感觀需要的產品。
2.感性消費的特點
感性消費不僅僅是在情緒高漲時的購物樂趣行為,也可以是在情緒不佳時彌補心里空虛的反應,更可以是一種純粹的無目的式地尋找。總之,任何一種狀況都是由消費者瞬息萬變的消費心理引起的。所以,情緒消費在目的上具一定的盲目性,在消費周期上具有相應的短暫性,在消費人群上具有相當的廣泛性。
3.感性消費產生的原因
首先,是社會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為社會產品的豐富化和多樣化創造了條件,消費者選擇范圍前所未有的擴大并且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剩余購買力,對于心理滿足的消費開始嶄露頭角。其次,是個體原因,現實消費者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加劇了其尋求壓力釋放的需求,以情感訴求為基礎的感性消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緩解這種抑郁的影響,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感性消費下產品造型設計的特點
狹義上的產品造型設計就是對于工業產品在外觀上的設計,但是現在將產品造型放置于廣義的范圍之下,即:環境藝術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藝術設計,甚至可以將設計管理的最終結果都理解成為大的系統化的產品造型設計,既可以是大型的環境藝術規劃、生活日用品的造型、玩偶設計、商品包裝視覺設計,乃至一個品牌的樹立。因此,總結感性消費下從不同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發和考慮,捕捉各類文化反映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在心理上謀合人們的內心欲望,在超越產品功能性的同時,將情感賦予產品,讓產品具有“人的情感”,能與之進行情感交流。
1.貼近自然、返璞歸真
此類設計通常會直接選用一些自然界中的自然生物形態或元素,以最原始、天然地造型和色彩來塑造產品的外型,表達人們渴望從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擺脫出來,重回大自然呼吸清新氣息的美好心愿。 如圖1,設計師以特有的視角,把鑰匙扣設計為蘋果的造型,并在表面鑲嵌紅色的人造水晶。優雅大方而不失細節處理,整體貼近自然的造型,仿佛令人置身于田園之間。
2. 幽默詼諧、另類夸張
以獨特細膩、輕松詼諧的手法;以本能、行為和反思這三個設計的不同維度為基礎,巧妙地將各種情感效果與產品融為一體,并用生動的設計語言對生活細節進行深入地刻畫、演變,輕松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使用者的產品優良可用性與趣味性之間的矛盾,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欲和使用熱情。
如圖2,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比比皆是,如果恰好今天就趕上你心情不佳,那么請把這件作品帶回家吧,看著這個渾身挨滿刀的塑料小人,或許能讓你的怨氣得到釋放,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
感性消費引起的情感化產品設計的發展令人眼花繚亂,除了技術越來越成熟,設計越來越時尚、新穎、獨特外,產品所表達的情感越來越豐富,這正好迎合了都市時尚新一代所追求的個性情感的需求。
三、感性消費下產品造型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Goebert設計師總結:產品真正的問題與產品的內在價值無關,真正的問題在于聯絡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在產品設計中,設計師愈來愈考慮到消費者、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和情感體驗,使用后的回憶等因素。
1. 設計原則
(1)把握心理規律。人們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對人們當前的認知與理解起著決定作用。所以要利用人們熟悉的審美規律和視覺形式,對產品的外觀造型、使用方式等采用熟悉易懂的生理和心理感觀,同時注入陌生的元素以新奇來吸引消費者,激起興趣,讓人又理解又驚奇。
(2)注入文化元素。賦予生命力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挖掘豐富的情感體驗,在產品設計中滲透更豐富的文化、情感以及樂趣元素,激發消費者參與體驗和享受這一過程。比如采用“講故事”方式或模塊化設計,讓使用者DIY,在動手的組合過程中尋找樂趣、展現智慧,讓使用者積極有趣的記憶意象在無意識中被喚醒,努力追求快樂的感覺。
2. 設計的具體方法
設計師通過對設計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情感化”因素的注入,賦予設計物以“情感化”的品質,使其具有情感、個性、情趣和生命。用有形的“物質態”去反映和承載無形的“精神態”。
(1) 感觀刺激。設計者必須從視覺、觸覺、味覺、聽覺和嗅覺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突出產品的感官特征,使其容易被感知,創造良好的情感體驗。
(2) 引起回憶。主要包括有故事情節的造型,良好情緒的交互使用方式,可親的人機界面,愉悅的功能實現等。設計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材料、肌理等)的變化,引發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達到“以情動人”,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生活的內在感情趨于愉悅,獲得親切、舒適、輕松、愉悅、尊嚴、平靜、安全、自由、有活力等等有意味的心理活動。
(3) 個性化設計。俗話說:青菜蘿卜各有所愛。產品的個性化,不僅要在產品的外觀上體現,更好重視本土文化、重視自由與自然的表達是產品設計個性化的重要特征。在信息密集的生活節奏中,尋找“心靈的歸屬”,人們的個體文化所帶有的本土文化文脈是人們心靈情感的歸屬。個性化的產品本質就是本土文化的組合體。個性得到宣泄,感情得到溝通,這就要求設計應該越來越有針對性地面向具體受眾。
(4) 功能人性化、情感化。好的和方便的功能同樣能使人感到感性的快樂,給人帶來全新的情感體驗。情感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多功能的組合式、DIY設計、使用方式樂趣設計、細節的人性關懷、易用親切的界面。
四、感性消費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
1. 感性消費導致產品造型設計呈現多元化趨勢
由于消費者在情感上的需要各不相同,導致產品在造型上的表現形式形態各異,個性化的產品開始充斥消費者市場,新的造型樣式層出不窮,極大的豐富了生活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也促進了產品設計在未來的發展,同時為產品造型設計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
2. 產品造型設計促進感性消費的發展
產品造型設計在情感上的追求會因為消費者感情的轉變發生變化,感性消費下的產品造型設計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引導,是新的消費方式的風向標,是與消費者有效互動的結果,因此,可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促進和鼓勵了感性消費的發展。
五、感性消費下產品造型設計的過程
面對全球化的市場和個性化的需求,我們無法用“形式追隨功能”來概括產品設計,設計的主導因素不僅僅是產品的硬件一統天下,而產品的非物質因素同樣決定著設計的成敗。因此,在現今制造無障礙的提議下,設計的起點由人的感性開始,在感性研究的結論中開發概念,進而深入到設計的全過程。以往我們的設計過程是:市場預測—設計概念—設計方案—設計細節。在感性消費下的產品設計過程是:消費者意象—產品感性—設計細節—開發體制建立。這種方法可以建立產品細節設計與消費者的感性之間的關聯性,如圖3。
1. 消費者意象。通過對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分析提取消費者對于產品的感覺意象。
2. 產品感性。依據消費者對產品的感性找出產品的設計特征。
3. 設計細節。建立一套以人機工學為基礎的感性與產品要素之間相互轉譯的體系。
4. 開發體制建立。確立一個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消費者的偏好變化與產品設計互動的產品開發機制。
六、小結
本文通過對感性消費下產品造型設計的特點分析,使情感產品的輪廓更加清晰;并運用科學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加強了造型設計的情感訴求;通過對二者的關系梳理,明確感性產品在消費品市場的重要性;而對于感性環境下產品造型設計的實現過程的總結,又將情感化的產品的內涵詮釋的更為明了。
參考文獻
[1]何勇琪,張傳忠,蔡新春.市場營銷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莫志娟.無聲的情感交流-淺談情感化的產品設計[J].科教文匯,2006(4):117-118.
[3]王紅.產品設計的情感化[J].臺聲#8226;新視角,2005(1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