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情況及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養老保險效應,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 養老保險 人口 問題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特點
1.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
人口老齡化指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國際通用的標準是60歲或65歲可以計入老年人行列。當一個國家60歲及其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比重的10%,或65歲及其以上的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7%,就稱該國家進入老年型國家。
我國的人口增長和年齡結構在較短的時間內經歷了西方發達國家較長時期才發生的轉變,這是因為我國幾次人口政策的改變具有一些人圍甚至是強制措施的干預。早在1950年剛剛建國初始,為振興中華的需要,也因為戰爭時中國人口一定程度的減少,曾出現了一次人口總量大規模盲目增長。而同期,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死亡率穩步下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待70年代初,國家逐漸意識到無計劃的增長將對中國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因此,由國家法律強制性為保證,迅速開展了遍及全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2.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1)我國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近期速度已快于世界水平這一方面說明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老年化是早于中國發生的,這使得我們在解決老年化的問題上可以適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而不是孤軍奮戰全憑自己摸索;但同時,它也說明了近期我國老年化水平發展之迅速,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這使得我們的任務更加緊迫,同時也必須充分結合自身國情創造性的展開一些制度改革,以解決問題。
(2)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人口高齡化不斷發展所謂人口高齡化是指老年人口中高齡老人比重不斷增多,一般以80歲或100歲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來衡量。顯而易見,它在令人欣喜的同時意味著撫養老年人的社會負擔進一步加劇。會不會出現由于有太多的長壽老人使得社會和家庭沒有足夠多的經濟支撐?會不會使老年人的晚年變得窘迫不堪?會不會活得太久反而成為老年人的噩夢?這都是值得人們深思的。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養老保險效應
1.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使我國老年人口上升
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司對中國人口的統計和預測資料,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初負擔系數開始呈現上升態勢,在1970-2000年間,老年負擔系數僅增加了2.32個百分點;2000-2010年增長稍快,預計將1.32個百分點;2010年后,我國將迎來老年負擔系數迅速上升期。從圖1中不難看出,21世紀上半葉,老年負擔系數預計將增加27.48個百分比,而20世紀下半夜卻只有2.79個百分比,前后差距幾乎是10倍!
(2)人口老齡化導致基金籌集模式發生轉變
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模式屬于現收現付,但由于在不久的將來即將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而此之前我們卻將經歷總負擔最小的人口紅利時期,因此在滿足當前養老的需要之外,留存部分,以進入到部分積累的模式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3)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層次較單一的養老保險提出挑戰
長期以來,我國制動養老保險層次單一,國家、單位包攬過多、負擔沉重。在老齡化尚不顯著之時,養老金開支尚且不會較大,但當老齡化急速發展之后,國家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將使國家面臨巨大的財政危機,也會使企業包袱過重限制自身發展。
2.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策略
(1)延長退休年齡
這一方面延長了繳費年限,另一方面又縮短了領取養老金的年限。我國也是有著自己的國內的特殊原因的。一是我國現在職工退休年齡基本上仍然執行的195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但需要考慮到當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不到50歲,而現在已經達到72歲,并且將繼續增長。二是隨著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長,人們不如勞動市場的時間延遲,著在實質上縮短了可為國家和社會勞動的時間,加重了人口負擔,因此退休時間也應相應后移。三是我國現在很多地區在事實上存在著極為不規范的\"內退\"和\"提前退休,增加了養老不必要的負擔。
三、努力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2010年我國將達到平均人口負擔最小的\"人口紅利\"時期,因此在這前后的10年努力擴大保險覆蓋面成為當務之急。目前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的主要是國有企業和大型集體企業,能把近20年來發展迅猛且工齡結構相對年輕的非公有制經濟主體吸引進來,社會養老統籌基金就可以迅速擴大,可以相應地減輕國有企業日益沉重的繳費負擔。覆蓋范圍越大,保障程度越高,保障成本越低,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可以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增加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強其調劑能力,充分發揮社會養老保險的互助互濟功能。
四、確保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隨著以完全積累制的個人帳戶為主體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建立,逐年積累起來的巨額養老金數額將不斷增大。在動態經濟下,如何避免通貨膨脹對基金面臨貶值的風險?結合我國在養老金管理中出現的嚴重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引入競爭機制,培育獨立的、高效率的社會保險基金經營機構。世界銀行的一份全面研究報告顯示:在全世界范圍內,由民營機構經營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普遍高于由政府部門經營的養老金,究其原因是:一方面政府經營往往服從于政治目標而不是經濟目標;另一方面政府自身的運營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現腐敗問題。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正在試點和改革完善過程中,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對養老問題的關注,相信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會日趨健全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崔少飲.中國社會保險基金的風險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1(1).
[2]郭春健.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