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傳統文化節日,其文化內涵幾千年來源遠流長,非只言片語能道得清、說得明。筆者先簡單分析一下春運的幾個特點。
主動自發。無需管理者發號施令和任何規章制度,春運任務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只需“過年”二字,全國人民就奔著同一個文化內涵,幾億人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短時間的大遷徙,并且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及早計劃。絕大部分準備回家過春節的人都會早作計劃和安排,更有些人提前幾個月開始計劃和考慮“此等大事”,有的人甚至從過完年就開始計劃明年要不要回老家,這個跟公司經營一樣,做什么事情都得有計劃!
不計代價。不要任何報酬甚至不惜一切代價,不計時間和金錢成本(比如不得已要買黃牛票),完全自主、自發、自動地完成目標任務——回家過年!但整個過程中每個人又都會盡量整合資源,除非實在拿不出錢,一般都是買不到火車票就坐汽車,買不到汽車票就坐飛機……,反正總得回家,并盡可能按時到達目的地,這跟公司出差完全不一樣!我想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到在不付報酬的情況下,讓員工具備這種自發、自動的精神和狀態去完成一個目標任務!
多年前拜讀了包熙迪(Larry Bossidy)和夏藍(Ram Charan)合著的《執行力》,該書闡述了一個企業執行力的動力和根源來自于企業文化的思想,書中“沒有信仰就沒有執行力”的觀點給我印象非常深刻。可惜這一精髓觀點在中國很多企業里沒能得到驗證,但我想他們如果在春運時去跟我們的農民工擠一下火車,馬上就會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之大,在文化的驅動下中國人的執行力有多強大!筆者認為執行力在外國人和中國人心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這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導致的理解不同。在管理過程中,西方人擅長于制度和流程化,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執行的過程和方式;而中國人更擅長于用文化去影響和管理,因為中國人考慮更多的是“我為什么要去執行?”
為什么加西亞的例子在國外傳為佳話并成為一個管理學的案例和課題,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加西亞覺得領導的信任給了他力量和源于他本身具備的和平使命感,頗有點“士為知己者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國文化味道。而究其偉大之處,在于加西亞在沒有任何制度和流程管理約束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所以外國管理者很驚訝,他們也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沒有制度和流程照樣可以把任務完成并且完成得很好!
制度和流程化固然重要,但是制度和流程化需要人去不斷地優化和改進,倘若在每個工作細節上都能讓每個人明白“我為什么要去執行”,都能像中國人對待春節一樣,我想我們就不會花大量精力去研究應該有什么樣制度和流程,而是應該去研究應該有什么樣的文化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講,叫“如何最大化地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執行力是左右企業成敗的重要力量,也是企業區隔“平庸”與“卓越”的重要標記;它來自于這個企業的文化,完善于這個企業近乎“教義”般的企業信仰!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重要性的主觀判斷,是人們行為的基本驅動力,是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形成態度和傾向的引擎,所以,沒有文化及信仰,制度就形同虛設,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執行力!那究竟什么是企業文化呢?作為企業管理者,我們又該怎樣去通過企業文化來推動一個企業的執行力呢?
企業文化絕不是少數管理者刻意寫出來的標語和口號,而是企業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未來、共同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原則、指導思想與方法,將這些共同的東西有機組合起來,就構成這個企業的文化!下面通過幾個例子加以體會。企業文化彌補制度缺陷造成的執行力不足
員工上班遲到,這是每個企業和團隊都會遇到的問題,對此通常很多企業都會制定一些考勤和管理的條例,“嚴厲”一點的是對遲到幾分鐘罰款或扣全勤獎,“人性化”一點的,就是每個月允許遲到幾次,或每次遲到在幾分鐘內就不算遲到,總之都逃不出制度管理這個范圍。筆者曾經接手管理過一個紀律十分渙散的銷售團隊,公司里雖然也制定了遲到5分鐘就罰款10元的管理條例,但每天早上遲到的人還是很多,于是筆者決定就從早上上班遲到的事情抓起。
從共同的理想看,短期理想是必須摘掉紀律渙散團隊的帽子,長期理想就是成為公司最優秀的銷售團隊。通過溝通,每名團隊成員都覺得這個理想是對的,也是可以實現的。
從共同的未來看,就是通過從改變紀律渙散這些小毛病到戰勝團隊存在的種種問題,最后把我們這個團隊建設成公司最優秀、最有戰斗力的團隊,當然最后大家的收入也會提高,這是團隊里每一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很快大家都達成一致。
目前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是,首先怎么解決團隊成員遲到的問題,接著要解決的是如何提升團隊成員的銷售技能的問題;大家共同的解決問題的原則就是每個人都做到不遲到,不給團隊抹黑,不斷提高自身的銷售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些也很容易就達成了一致。但很多人都在想我自己可以做到,但是并不一定其他人都能做到,我可以保證我自己,但我卻管不了別人。接下來開始是共同的指導思想與方法,如果以后誰再遲到,交公司的罰款10元由團隊領導來承擔,但具體遲到的那個人,必須在每次團隊會議開始前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活躍會前氣氛。在銷售業績考核上,實行每月銷售排名的最后一名,在團隊月底總結會議中掏錢準備水果和飲料;銷售業績優秀的成員分享自己的銷售經驗,并給銷售排名靠后的成員提出改進建議。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這個銷售團隊不僅改變了過去紀律渙散的情況,而且氣氛活躍、團隊凝聚力增強,銷售業績也逐步提升。又適逢電視劇《士兵突擊》的熱播,在團隊里打造“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文化,以及像許三多一樣的個人自我學習與奮斗精神,通過不斷地用團隊文化去推動每個團隊成員的執行力,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和自主能動性。在年終考評中,這個團隊不僅成了進步最快的團隊,而且團隊銷售業績排名也進入公司前三甲。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可以很好地彌補制度管理中的盲點、弊病和遺憾,是每個管理者都值得去思考研究和身體力行的!
企業文化推動員工的執行力
在企業中也不乏用企業文化去推動員工執行力的優秀代表。華為公司的華為基本法,就是每一個人都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未來,共同的思考問題和共同的解決問題的原則、指導思想與方法的一個典范。華為公司的成功是我們都有目共睹的,華為公司員工的執行力也是我們很多企業所羨慕的,在這里我們還是從一個小例子來看:如何把企業文化變成每個人的自主、自發、自動的執行力的。華為的“床墊文化”是大家所熟知的,在筆者看來華為公司的這個子文化很好地解決了很多企業所面臨的“加班”問題。加班不但涉及到加班工資和勞動力成本這個勞資雙方最尖銳的問題,還涉及到員工勞動保護身心健康的問題,華為公司通過文化建設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大家有共同理想、共同未來、共同思考問題和共同解決問題的原則、指導思想與方法的時候,員工的加班行為就不再停留在加班工資的這個層次,就猶如對待春運回家那樣,即使是在不付加班工資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圍繞公司的整體戰略與團隊目標,努力以最佳的方式、最佳的途徑、最快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任務,從而實現了企業目標在企業文化的推動下做到了與個人目標的高度統一和行為上的高度一致。文化營銷傳遞自發執行
新東方教育集團,其“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自發、自強的勵志文化,不僅成功地凝聚了整個企業內部的員工,也鑄就了其每個教師獨特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特色,而且成功地實現了通過這一文化與其客戶——培訓學員產生了共鳴,真正實現了文化營銷。在筆者看來,除了新東方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和老師對知識點的精準把握外,更是傳遞給學員一種自發、自強的信念,新東方的企業文化很好地解決了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就不難明白為什么新東方的培訓如此有效和廣受歡迎了,也不難理解新東方為何能在短期培訓這個低門檻、競爭如此激烈和容易模仿的商業模式中成為業界的翹楚。新東方教育集團“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近乎教義般的企業文化,也給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企業文化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是別人永遠都無法模仿和復制的能力這一概念!
“禪心染得千山綠,煩惱場合正好修!”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來臨,走在企業管理道路上的苦行僧們,在回家過年的旅途中正好可以感受一回因文化所推動的執行力帶給您的強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