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越來越多在校大學生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著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然而筆者在連續三年的調查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定位不準確,或沒有做過切合實際的思考及具體方案的籌劃,導致在職場上跳槽頻繁,在社會上遲遲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理科生比文科生擇業目標更明確
就整體而言,擇業目標基本明確的學生占76%,情況較為樂觀,但是,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對擇業目標的明確程度卻略有不同。在文科學生中,目標基本明確的占到68%,不明確的有12%;在理科學生中,目標基本明確的占到了82%,而不明確的只有7%。這表明,理科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比文科學生更具方向性,理科學生也會較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相吻合的職業,他們對未來從事的職業表現出更清晰的定位。
正因為如此,理科生在制定職業目標時多數會從自己的專業角度考慮。同時,社會現有的職業中,專業性強、技術性強的職業也多偏向理工科,而且人才相對匱乏,所以他們的目標也更為明確:而文科生所面對的就業范圍相對比較寬泛,如管理類專業背景的學生,他們畢業之后可以從事企、事業單位設立的很多崗位,因而在他們選定擇業目標時專業之間的限制就顯得比較模糊,沒有十分明確的針對性。
職業價值觀不明確

職業價值觀是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對職業選擇起著指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職業價值觀也影響到人們在具體工作中的態度,決定著他們會以什么樣的姿態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并不清楚自己在職場上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因而會在剛工作的一段時期內陷入迷茫。
在調查中,職業價值觀非常明確、明確以及基本明確的學生只占43‰而超過一半的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如圖1)。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對學生職業價值觀培養的匱乏所致,沒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
興趣與職業目標相匹配
我們一般都通過對自己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來認識自我。一般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有比較感性的認識。有的人通過對自己的評定以及家人、老師、朋友、同學的評定來認識自己,這樣的評定主觀因素較多、不科學:而有的人會選擇利用測評工具來測量自己的性格特征,這樣的評定就相對準確得多了。
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業目標的選擇。在調查中,69%的學生選擇的職業目標與自身的興趣愛好基本吻合、吻合或非常吻合(如圖2)。這反映出,處在職業初期的“80后”,在選擇職業時更注重興趣與工作的結合,他們更愿意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也更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就業面狹窄,對社會適應性不強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的時代,就業也會逐步實現全球化,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世界“公民”,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視野狹窄,只想去大城市和高收入行業工作,而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更愿意去做公務員。
就業機會是由社會組織提供的,人們不能試圖去改變而只能去適應。多數學生從概念出發,并不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對于未來職業的實際情況知之甚少,必要的觀念、專業技能準備不足,導致很多學生畢業之后融入社會難,進入角色緩慢。
目標與行動措施相輔相成
目標指明了行動的方向,要真正實現目標,還必須采取相應的行動。在調查中,將近半數的學生沒有明確的行動措施。有效的措施是目標得以實現的有力保障。但僅有目標沒有措施,目標也只能是空想。目標只有通過行動才能實現,而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任何行為也只能像是沒有方向的船只,徒勞無獲。調查顯示,在目標基本明確的學生中,57%有基本明確的行動措施;而目標不明確的學生中,只有28%的學生有基本的行動措施。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目標和行動作為兩個相輔相成的部分缺一不可。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議
大學生是即將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處在職業發展初期,這是一個職業探索的階段,特別需要接受正確積極的指引。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當事人一個人的任務,其制定與實施還需要個人、學校以及企業三方的共同努力。針對當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成為職涯規劃的主角。職業生涯規劃是獲得個人職業生涯成功的戰略指南,要掌握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首先要剖析自我,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長,借助科學的測評工具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和心理特征,深入分析自身的優劣勢;然后,對當前的社會環境及就業形勢做出理性分析,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職業目標:目標確定后,還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付諸行動,這樣才能真正服務于目標。同時,還要對職業目標和行動方案進行定期評估和適時調整,以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發揮高校的主導作用。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組織職業生涯指導團隊,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咨詢、推薦等服務工作,普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就業形勢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為畢業后步入社會、應對就業挑戰,做好充足的準備。
用人單位的培訓與指導。大學生在職場上就像是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企業重視新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給予充分地培訓和指導,使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組織環境,就可以幫助他們在與企業的磨合中不斷成長。因此,企業應該重視對新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幫助員工制定和修正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這也是提升員工的組織忠誠度的有效策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