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12月開始,中國外貿出口連續4個月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出口量超過受金融危機影響前的2008年同期水平。
表面上看來,外貿出口的大幅增長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緣故,其實深究起來并非如此。外貿出口的強勁反彈,其需求源頭和產品結構呈現出與危機前不一樣的趨勢。
中國外貿出口強勁復蘇

中國外貿出口形勢顯著改善,出口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且進入2010年后增長幅度驚人。2009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增速達到17.7%,是2009年以來,出口數據首次轉正;進入2010年后復蘇態勢更是明顯,一季度增長28.7%,其中2月當月出口945.2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45.7%,3月份出口也達到11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8.7%,環比增長18.6%。今年春節后在沿海省份又一次出現大規模的“民工荒”,這種出口企業勞動力供給緊張的現象也從側面反映了出口的大幅回升。
今年初出口的大幅增長不僅僅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原因。用2009年12月到今年2月的數據和受金融危機影響前的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數據相比,2009年12月、今年2月和3月出口增長分別為14.2%、8.2%和2.9%,2010年1月出口也幾乎與2008年同期持平,這些顯示了出口實現了實際意義上的強勁復蘇(如圖1)。
出口結構的不同
高新技術產品引領整體出口增長。一季度各類制造業產品出口量均呈大幅增長態勢,顯示出2010年全年出口強勁增長的希望。在所有出口商品中,今年一季度,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990.6億美元,同比2009年增長39.1%,高出同期中國總體出口增速10.4個百分點,占同期出口總值的31.3%,其中像彩電、集成電路等產品的出口增長更是達到48.2%和54.3%。

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也呈現快速增長。其中服裝出口240.4億美元,增長9.1%;紡織品出口152.1億美元,增長26.6%;鞋類出口72.6億美元,增長13.8%;玩具出口15.7億美元,增長21.8%;家具出口70.6億美元,增長20.6%。
而資源類產品的出口則呈負增長,一季度煤、焦炭、原油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8.4%、1.9%和33.3%。
高新技術產品的強勁增長并非僅是由于去年同期高新產品出口所受沖擊較大造成的。2010年前3個月服裝、紡織、鞋類、玩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較尚未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8年同期,分別增長3.6%、6.8%、14.8%、5.0%和10.2%;而高新技術產品總體增長6.8%,其中彩電和集成電路增長更是達到21.1%和21.2%(如表1)。
出口地區的變化
出口強勢恢復的根源在非主要市場的強勁需求。歐美等傳統主要出口市場對此次出口反彈貢獻有限。數據顯示在此輪出口增長中,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中國傳統主要出口市場的反彈并不顯著,除歐盟外增長速度大幅低于出口平均增長幅度。
尤其是與金融危機前2008年同期相比,對歐美日等國家出口增長占出口總值增量的比例偏低,除去歐盟的貢獻量達到13%外,美國貢獻量不到總體的10%,日本和韓國的貢獻甚至為負(如表2)。

對其他非主要出口國家的增長是此次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盡管占總出口份額尚不高,巴西、印度、東盟等非中國傳統出口市場的強勁需求成為此輪出口反彈的主要貢獻,尤其是2010年1月1日,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啟動帶來了中國對東盟出口的大幅增長,其增長量甚至占中國出口總增長的35%以上。這種與非主要出口國家貿易的超幅度增長顯示了中國在面對金融危機影響實施的包括自由貿易區的一系列有計劃地向新興市場謀求全盤布局、擴大出口渠道措施的奏效。
2010年外貿出口預測
2010年出口可以實現持續反彈的勢頭。有研究預測美國的企業將會在上半年開始補庫存,歐洲等其他發達國家企業的現有庫存也將會在今年3季度左右耗空,因此對發達國家出口有望于下半年實現新一輪的增長。
對新興市場的出口比重將會有所擴大。在目前發達國家尚未完全從金融危機的打擊中恢復的時候,中國對歐美的出口回升更多是由于歐美企業補庫存造成的。由于補庫存屬于短期行為,背后缺乏消費者購買力恢復的支持,就決定了希望對歐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場實現全年的強勁增長是不現實的。而這種對以東盟為首的其他市場出口大幅增長的勢頭則更有希望在全年得以持續。
加工貿易進口大增,預示下半年的出口形勢。2010年前3個月加工貿易進口呈552%的大幅增長,顯示了國外訂單增多加大了加工貿易進口需求,也預示著下半年出口形勢的相對樂觀。
2010年全年出口有望實現30%左右的增長。出口強勁增長在給政府宏觀政策調控帶來空間的同時,也會帶來國際上的壓力。隨著出口回升日益強勁,人民幣匯率問題和貿易摩擦將成為中國2010年必須面對的兩大主要問題。
2008年迫于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形勢不穩的影響,中國政府采取了人民幣重新盯住美元的權宜之計,而當前出口增長過快、經濟趨向過熱、通脹加速的宏觀環境下,這種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也理應推出。
對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也導致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隨著中國出口回升日益強勁,新一輪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也逐漸增強;人民幣將于2010年實現對美元的小幅升值,全年幅度在3%-5%,但是人民幣的升值給出口帶來的影響有限。
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時期,出口的反彈也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更多的貿易摩擦,但是2010年這些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更多地會集中在產業層面上,而不會給中國整體出口帶來嚴重的影響。
面臨通貨膨脹壓力,中國政府調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但是出于對經濟是否企穩的顧慮,遲遲不敢加息以及真正收緊貨幣供應量,而出口的持續好轉則給政府以政策調整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