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占勇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山東 德州 253015)
水利工程流水施工組織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步驟。
確定流水線中所包含的工序及其施工順序。然后計算各工序的工程量,工程量計算要準確,以確定作業時間。
劃分施工段。劃分施工段的目的在于保證不同工種能在不同工作面上同時工作,為流水作業創造條件。劃分施工段時,首先要保證工程質量,段與段的交接處最好落在建筑物的自然界限,如伸縮縫、沉降縫上;第三,施工段數目應滿足流水作業組織的要求,即施工段數目應大于或等于流水線中所包含的工序(施工隊組)數目;第四,施工段的大小應盡可能與主要機械的使用效率相適應。
按專業分工的原則組成各工序的專業施工隊組。一般每個施工隊組的人數,應根據最小施工段上的工作面情況,保證每一個工人至少能夠占有為充發發揮其勞動效率所必須的最小工作面,同時隊組人數還應滿足合理勞動組織要求,否則勞動力會降低。
確定每段作業時間(流水節拍),并組織連續施工。隊組人數確定后,就可以分別計算各施工隊組依次在每段的作業時間,即流水節拍。為避免施工隊組的轉移耽誤時間,流水節拍最好等于半班或其倍數。流水節拍確定后,就可把各施工段的施工時間依次排列起來,使其連續完成各段的工作。
采用數列法計算流水步距,組織各隊先后插入施工,形成施工流水線。即把它們合理的搭接起來,使各專業隊組先后插入平行的連續施工,組成一條流水線。合理搭接,首先就要作到各隊組都有必要的工作面,各在一個不同的施工段上工作;其次是保證流水線中各隊組都能連續施工;第三,能充分利用工作面,使后一施工隊組能盡早插入施工,合理縮短工期。
流水步距計算法比較簡單的是潘特考夫斯基法,該法沒有計算公式,它的文字表達式為:累加數列錯位相減取其最大差。
把各條流水線搭接起來,編制整個工程的綜合施工進度計劃,使單位工程在施工總進度計劃和合同工期指導下,在規定的期限內有條不紊地完成擬建工程的施工任務。
水泥水泥進倉時應有質量證明文件,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檢。水泥應一般入庫存放。先到先用,由于水泥中的主要化學成份遇水時發生化學反應,所以水泥倉庫應保持干燥,庫房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30cm,離開窗戶和墻壁30cm以上,同時袋裝水泥堆放不能過高,一般為10袋,以免下部水泥受壓結塊,如存放時間短,庫房緊張,也不宜超過15袋。露天臨時儲存的水泥,應選擇地勢高,排水條件好的場地,并認真做好上蓋下墊,以防水泥受潮。散裝水泥可用鐵皮水泥罐倉或散裝水泥庫儲存,使用期不能超過出廠期3個月,檢查檢驗方法是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砂、碎石或卵石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砂石粗細骨料應按品種分別堆放,并嚴禁與石灰等材料相鄰堆放,以免混雜。進場粗細骨料無試驗資料者,應在大堆上從5個不同的部位各抽取相等數量進行拌和,將拌和的骨料以四分法取對角線部分的約10kg(石子約30kg)進行檢驗。由于砂石原材料在多數情況下系非均質材料,同批不同部位和不同批的材料質量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對有試驗資料的原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按有關規定要求定期抽樣檢查。對混凝土骨料來說,影響配合比原因是含水率的影響。因此,應定期測定骨料的含水率,及時對施工配合比進行調整。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除檢查性檢驗外,還應堅持篩選或采取能保證混凝土質量的其他有效措施。檢查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是檢查進場復驗報告。
監理工程師見證原材料取樣,并填寫見證取樣單,交相應資質等級的試驗室進行混凝土配合設計和試配工作。在審查實驗室出具的配合比單及相應的有關混凝土性能,能夠滿足工程的各項要求后,方可進行混凝土的攪拌和澆筑工作。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其工作性應滿足設計配合比的要求。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配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檢查1次。檢驗方法是檢查含水率測試結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單。
模板控制在處理好的基層或做好的調平層上,清掃雜物及浮土,然后才能立模板。立好的模板要與基層緊貼,并且牢固,經得起振動而不走樣,如果模板底部與基層間有空隙,應把模板墊襯起,把間隙堵塞,以免振搗混凝土時漏漿。立好模板后,應再檢查一次模板高度和板間寬度是否正確。為便于拆模,立好的模板在澆搗混凝土之前,其內側涂隔離劑或鋪上一層塑料薄膜,鋪薄膜可防止漏水、漏漿,使混凝土板側更加平整美觀,無蜂窩,保證了水泥混凝土板邊和板角的強度、密實度。
拌制控制在入場前應檢查各種入場材料,不合格的不入場。嚴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單拌制混凝土,減水劑必須稱量后裝塑料袋。現場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計量好的原材料先匯集在上料斗中,以上料斗進入攪拌筒。水及液態外加劑以計量后,在往攪拌筒中進料的同時,直接進入攪拌筒。混凝土施工配料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必須加以嚴格控制。施工配料時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稱量不準;二是未按砂、石骨料實際含水率的變化進行施工配合比的換算,這樣必然會改變原理論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石比及漿骨比。這些都直接影響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動性、密實性以及強度等級。原材料匯集入上料斗的順序:當無外加劑和混合料,依次進入上料斗的順序為石子、水泥、砂。當摻混合料時,其順序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當摻干粉狀外加劑時,其順序為石子、外加劑、水泥、砂子。混凝土拌制不小于規定的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運輸要求保持混凝土的均勻性,不漏漿、不失水、不分層、不離析。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并應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
混凝土攤鋪運至澆筑現場的混合料,一般直接倒向安裝好模板的槽內,并用人工找補均勻,有明顯離析時應重新拌勻。攤鋪時應用大鐵鈀子把混合料鈀散,然后用鏟子、刮子把料鈀散、鋪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鏟用扣鏟法撒鋪混合料并插入搗幾次,使砂漿搗出,以免發生空洞蜂窩現象。攤鋪時的松散混凝土應略高過模板頂面設計高度的10%左右。施工間歇時間不得過長,一般不應超過1小時,因故停工在1小時以內,可將已搗實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蓋,恢復工作時將此混凝土耙松,再繼續鋪筑;如停工1小時以上時,應作施工縫處理,如在中途遇雨時,一面停止鋪筑,設置施工縫,一面操作人員可繼續在棚下進行抹面等工作。
混凝土的養護有兩個目的。一是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的條件,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日曬、風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超出正常范圍的收縮、裂縫及破壞等現象。混凝土的標準養護條件為溫度20±2℃,相對溫度保持90%以上,時間28天。在實際工程中一般無法保證標準條件,而只能采取在經濟實用條件下取得盡可能好的養護效果。混凝土從大的范圍可分為自然養護與加熱養護兩類。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適當溫度和條件,正常增長強度。混凝土自然養護加熱養護的方法及管理要點如下:
應在澆筑完畢的12h里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澆水,對干硬性混凝土則應在澆筑后1~2h里覆蓋并適時澆水,具體而言,初凝后可覆蓋,終凝后開始澆水。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0N/mm以前不得上人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用麻袋片、草簾、鋸末、砂及爐渣等,澆水次數以使混凝土保持濕潤為準,養護應與拌制用水相同。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
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有抗滲性要求,或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對采用礬土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3d。
有條件時可以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混凝土敝露的表面應全部覆蓋嚴密,并保持塑料布里有凝結水。
在缺水地區或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或覆蓋塑料布時,可涂刷薄膜養生液,以防混凝土水分蒸發,以此進行養護。薄膜養生液是一類可成膜的溶液,涂刷在混凝土表面上,溶劑揮發后凝結成一層膜,隔斷混凝土里水分蒸發路徑,達到養護目的。
混凝土在養護過程中,如發現遮蓋不全,澆水不足,以至表面泛白或出現細小干縮裂縫時,應立即仔細遮蓋,充分澆水,加強養護,并延長澆水日期加以補救。
在競爭激烈的水利建筑行業,科學制定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精心安排施工計劃,高速度、高質量低成本施工就顯尤為重要。對混凝土工程質量驗收時,嚴格按設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要求,加強對混凝土工程的這些要點質量控制,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由于采用了流水施工法,人員和機械的施工效率得到充分發揮,使土方填筑按期優質完工,保證了工程總工期。
[1]王鳳琴,王林,孫偉.流水作業法在金沙河水利施工中的應用[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