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晶
(哈爾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施工工藝是建筑行業技術水平的具體體現,混凝土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為達到規范施工提出的控制效果和設定要求,部分施工企業采用了一些缺乏論證的工藝技術作為企業的技術標準,這種做法雖然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遠看來對建筑物而言卻造成了不良后果。如某施工企業采用PVC塑料卡進行構件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雖然減少、避免了普通墊塊在振搗過程中的易位,但由于PVC材料的線膨脹系數是混凝土、鋼筋線膨脹系數的幾倍左右,對于裂縫控制要求較嚴格的構件來說,大量使用PVC塑料不僅會影響鋼材、混凝土的協同合作原理,也會促進構件在一類使用環境外的其他環境里使用時較早形成裂縫,影響構件的耐久性。又如某施工企業為防止振搗過程中現澆板的負筋下沉,采用焊接工藝替代原有的綁扎工藝。用鋼筋將現澆板的負彎矩筋、板底受力筋焊接在一起,形成鋼筋網架。這樣通過加大鋼度達到振搗要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構件受荷后的工作情況。設計預先采用的彈、塑性設計方法,此時就不能達到設計原理的假設要求,構件的實際承載能力出現了核算需要。
根據規范提出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要求部位、特定工序三方面的控制:
特殊構件:指懸挑構件。規范將控制重點放在了懸挑構件上要求抽取的構件中,有懸挑構件的需占50%以上。這需要施工中,對挑梁、挑板的鋼筋擺位要優于同點其他鋼筋的擺位。
特殊部位:指內力作用較大的部位,如梁的跨中、支座處。架設墊塊、構件起拱時,應優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值。保護層厚度設置下應“一刀切”。
特定工序:指綜合考慮澆筑、振搗等因素作用確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墊塊布置密度,應結合鋼筋級別、直徑、剛度具體布置;如梁工序中的振搗,應考慮構件的配筋率、綁扎的材料強度,采用適宜的工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才能突出機具、設備的應用范圍、特點,從而推動工藝進步。避免一根振搗棒從梁用到板,墊塊從板鋪到柱的粗放型施工模式。
對重要構件的實體檢測,就實體強度而言,我國國內目前的檢測設備、檢測方法和手段的種類多樣。就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測定而言,目前還缺乏統一技術操作規程的分類、確定。各方執行規范的過程中,對該檢測手段的認知也不充分。常用檢測設備通常分為聲學原理和電磁學原理兩大類,如鋼筋雷達測定儀、磁性鋼筋保護層測定儀等。基于自身設計原理的特點,其各自應用特點也不同。如法向投影重疊的兩根以上鋼筋,聲學原理設備不宜采用;如含磁性骨料的混凝土,不宜采用無消磁能力的電磁測定設備進行檢測。
此外,對于建筑物中的特殊構件,如基礎、殼體等,由于受到土方挖填、水位、配筋方式、測試角度等因素影響,到達后期工序時,不能完全提供規范要求的檢測條件。對此,應考慮其他方法對目標實體進行控制,確定應用設備的還須對檢測時產生的破損、檢測所達到的深度、不確定程度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提出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案。
通常情況下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筑物,其中各混凝土構件的重要性也不相同。就上部結構主體而言,磚混結構中,陽臺挑梁的重要性要優于構造圈梁;框架結構中,剪力墻及其暗梁、暗柱的地位要優于板。
在其他技術規程、監理規范尚無明確要求,建筑市場秩序亟待規范的情況下,具體檢驗部位的確定必須在明示構件重要性劃分依據的基礎上進行,制定并執行與目標建筑物結構特點緊密結合的實體檢測方案。
混凝土構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僅對其梁、板、其他重要構件這三種形式劃分,遠遠不能滿足工程實際取用的需要。
就目前實體檢測中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工作的開展來看,主要表現的問題在于技術規程不配套、施工設計分離、工藝技法落后等幾方面,但問題的本源在于未形成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的綜合質量管理體系,不能使質量控制工作進入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環。就具體工作而言 ,我們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發揮地方技術規程的靈活性優勢,積極制定地方相關技術規程,做好國家規范技術層面上的銜接轉換工作;以條文上的客觀、明確、詳盡,逐步代替實際工作中的模糊、主觀。明確設計文件中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標示和控制要求;明確設計單位對設計產品相關、后續問題處理上的責任、義務。
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新重點部位、新重點項目的自檢自查;施工企業標準制定中,應注重對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的適用性論證與總結。
形成國家級鋼筋保護層厚度測定技術規程,明確設備、操作、技術、評定、檢定等方面的要求及法律地位。
工程監督部門需繼續發揮行業主導作用,創造企業發展所需的技術環境、法規環境;處理無成例問題時,形成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必要環境,建立穩定可靠、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環的監督工作體系。
[1]楊俊明.超長鋼筋混凝土結構無縫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03-15.
[2]梁棟.施工期混凝土結構時變結構分析[J].工程建設,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