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機械拆裝與測繪課程開發和實踐
于穎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類型,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更要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辦出特色。高職教育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專業建設,專業建設的核心是課程。如何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是改革的關鍵。本文指出了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并主要論述了機械拆裝與測繪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方法。
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課程開發與實施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支充滿朝氣的生力軍,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或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搖籃,近年來發展迅速,學校數已占高等學校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
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2005年全國職教會議精神,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于2006年啟動實施了“國家示范性高職建設計劃”。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目標任務涉及到辦學定位、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及內容、師資隊伍、基地建設、質量控制等多方面內容,其根本目的是要為構建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且有中國特色的、較為系統的高等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教育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專業建設,專業建設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其中,課程建設是核心。而按市場需求,根據專業調研構建課程體系,是課程建設的基礎。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沒有突破性進展的原因在于各門課程微觀內容的設計與編排遠未跳出學科體系的框架。在這一傳統觀念束縛下編寫的教材始終不能適應職業崗位工作的需要。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的是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為此,我們把課程開發作為示范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結合典型工作任務,著力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但是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原則,從企業中來,來源于企業又要高于企業,不是企業工作過程簡單重復,而是把企業的工作過程經過篩選、歸納升華為教育過程。通過以走訪、調研等形式對企業的生產任務對應的崗位(群)進行分析,確定本專業所對應的典型崗位(群),再對典型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務,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歸納出該工作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術和操作能力,并對技術和操作能力所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點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建設要求,結合職業資格標準,以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出發點,遵循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確定本專業支撐以上工作崗位的各個學習領域(專業課程),就構成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體系。
構成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體系后,即各個學習領域構建后,就要著手對各個學習領域(特別是專業核心學習領域)進行建設。他包括很多方面,如: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團隊建設、實驗實訓儀器設備、教學方法手段等,但一定要注意解決“教什么、怎樣教、怎樣學”的問題。關于“教什么”,要有以“能力標準”為主要要求的課程標準,重點是學生通過學習“能做什么”,而不是“學習了什么”,專業核心學習領域教學要求的主要依據是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對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關于“怎樣教”,主要是依據教學內容,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關于“怎樣學”,是學生以什么樣的角色來完成或參與到學習中來。
高職專業核心學習領域教學,主要應堅持“教、學、做”一體化,在“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師的作用應該從知識傳授為主,轉變為指導學習為主;學生的角色也應該從被動的聽為主,轉變為主動的練為主。這樣做才能符合認識規律和高職教育規律,達到教學目的。
我院在示范校建設過程中,大膽的對課程進行改革,現以《機械拆裝與測繪》課程開發建設為例來闡述課程建設的探索過程。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的重點建設專業之一,2007年被批準為省級示范建設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機電設備維修技術、機械制造工藝設計與操作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電設備維修與維護、機械制造工藝設計與操作、機電設備的管理及技術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機械拆裝與測繪》課程是支撐機電設備維修與維護崗位的,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以培養學生機械拆裝、測繪能力為宗旨,重在實現校內學習和企業工作崗位的良好融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機械拆裝與測繪》課程涉及機械設計基礎、機床結構、機械工程材料、機械制圖測繪、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機械拆裝等知識。在示范校專業群建設過程中,為實現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課程的原則,以工學結合、校企融合為主線,改革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課程組專任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按照機電設備維修崗位工作任務,分析機電設備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崗位能力,分析企業工作任務,選取典型的工作任務,結合職業資格標準,以企業使用設備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學習情境,從CA6140型普通車床主軸部件的拆裝與測繪、Ⅰ軸拆裝與測繪、尾座拆裝與測繪、到中溜板拆裝與測繪;知識內容安排本著“適度、夠用”的原則,將所涉及的課程內容融入各個學習情境中,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完成學生專業課學習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為逐級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奠定基礎。
采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學中通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以企業實際生產設備中典型零部件的拆裝為學習情境,分別采用引導文教學法、討論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按照學習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子情景教學前,教師將任務書交給學生,提出學習目標,學生先收集資料并在教師指導下制定相關教學內容的工作方案,確定工作步驟,然后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檢驗所作的工作方案正確與否,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任務完成后認真對工作方案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融教、學、做為一體。這種以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完全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主動學習變為主動創新,利于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專業能力的培養。
學生成績考核從結果導向轉移到過程導向。以學生完成工作過程的態度、維修質量、操作規范、相關理論測試等內容綜合評定,采取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評價、學習情境考核、理論測試等形式進行評定。
為了更好地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組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建立起試題庫和課程網站,把與教學和學習有關的資料如電子書籍、教案、課件、課程標準等上傳到課程網站平臺,以供學生課后學習、復習和瀏覽,鞏固當天的學習效果,還可以進行網上測試,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非常方便、快捷。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關鍵,是要有一支能夠“工學結合”的教師隊伍。因為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的專業調整整合、課程體系及內容的設計并實施、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都要靠這樣的教師隊伍去操作完成。溫家寶總理曾經一針見血、十分形象地指出我們教育當中的一個突出的弱點或缺點,就是動腦的不會動手,動手的不會動腦;教動腦的不會教動手,教動手的不會教動腦。所以,要真正創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建立起完整的高職教育的教育教學制度,必須下苦功夫建設“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根據這樣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求,我們在學院的定編、教學人員的聘任、兼職教師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傾斜,投入大量資金送教師到國外、各個高校、企業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技能的培訓,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參與企業科研項目、設計的工作,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勝任改革后的教學工作。同時加大企業兼職教師的聘任力度和管理力度,以達到專兼教師比例為1:1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各個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等等。
在示范校建設中,除了師資以外,其實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學院教學場地情況、設備情況、經費不足情況,學生的不善于抽象思維的如何理解抽象的原理、教學方法的適應、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要想把教學改革進行下去,就要逐一解決這些遇到的棘手的問題。
[1]以工學結合為主線構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唐永澤等)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09021700026.html
[2]職業教育教學與課程建設的理念與實踐本刊編輯部.楊靜.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http://www.tech.net.cn/page/N124/2009022300019.html
[3]高職課程建設的思考(王強)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http://www.tech.net.cn/page/N124/2009030400025.html
[4]以工學結合為主線構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唐永澤等)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09021700026.html
[5]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姜大源)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08102300005.html
[6]元三.職業教育概說[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歐陽河.試論職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J].教育與職業,2003,(1).
[8]對工學結合課程的認識(一)趙志群http://www.tech.net.cn/page/N007/15030.html
于穎(1962-),女,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分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機械制造、機械拆裝與測繪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