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玲 張 睿
(哈爾濱市阿城區舍利街農村經濟管理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稅費改革前,村內生產和公益事業由村公積金、公益金支付;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后,村用于支配農業稅附加資金和村級得到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有限,一般只能滿足村級正常運轉開支的需要,基本上無能力發展集體生產和興辦公益事業,只有通過“一事一議”形式向農民籌資或籌勞才能解決。
“一事一議”會議召集難度大。
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的村民會議只局限于村委會的換屆選舉,“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會議的召集就存在很大的難度,主要表現在:村、屯干部存在畏難情緒,怕麻煩不愿意召集;由于撤并村,部分村民存在“一將不保二主”的現象,不愿參加新村的“一事一議”會議;并村后轄區較廣、村民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制約了少數人參加的積極性;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部分村民存在著“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缺少對集體的向心力,參與集體活動的觀念淡漠;個別村由于民主理財,村務公開工作開展得不夠引起村民猜疑,村民缺乏對村干部的信任;與村委會存在隔核。
意見不統一,難以形成決議。“一事一議”本著“量力而行、群眾受益、群眾自愿、群眾確定、事前預算、上限控制”的原則。由于籌資籌勞項目涉及家家戶戶,農民個人素質有高有低,生活水平的差距,思想觀念不同。在立項時,與群眾自愿、群眾確定存在矛盾,雖然變“一言堂”為“群眾堂”,但易形成“各持已見,意見分歧,你說我講,各不相讓”的局面。實踐中很難形成意見統一的決議。按著有關規定,參加會議的人數一半通過的決議才能有效。意見不統一,難形成主流,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村干部的傳統觀念制約著“一事一議”的進行。由于多年受計劃經濟影響,有的村干部沒有從傳統的思想觀念中解放出來,存在家長式的工作作風,不愿意讓村民參與決策集體的經濟活動,沒有體現出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現了村干部把持下的“只能掏錢不能議事”的現象。
村民對籌資存在不愿出錢、存在等、拖、望的現象
部分村民認為以前的村內生產和公益事業由村公積金、公益金撥付,都是集體出資,對集體依賴性強。農村稅費改革后,生產公益事業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向農民籌資籌勞的政策還沒有扎根于農民心中。部分村民存在不愿意交錢,甚至互相推拖、觀望、等待的現象,影響了“一事一議”的工作進行。
籌資籌勞范圍和受益范圍的矛盾。“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生產,和公益事業項目受益范圍不可能履蓋全村。客觀上存在著籌資籌勞范圍和受益范圍的矛盾,如:某個屯前的排水溝、修建屯內道路等。一方面沒有受益的村民不愿意參加“一事一議”,另一方面受益的村民負擔過重或無能力支付所籌資金的現象。
村民缺乏對村干部信任,對資金使用不放心。由于個別村(屯)以往的資金使用混亂,村干部“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乃至村務不公開,村級負債嚴重,給村民留下了不良的印象,村干部在農民群眾的心中沒有地位,對于“一事一議”所籌集的資金村民擔心資金不能專款專用,存在以往的吃、喝、送現象。由于存在這種心理,部分村民不愿意參加村內的“一事一議”活動。
村級存在盲目立項目,缺乏政策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由于“一事一議”年初要由村委會編制預算方案,提交村民會議或農戶代表會議討論,有的村屯政策關把的不嚴。議事內容超出費稅改革文件規定的籌資籌勞范圍,把農網改造、彌補管理費赤字和辦企業虧損等納入籌資之內,造成了“一事一議”成為大“大籮筐”現象。沒有錢或錢不夠用的事項都往里面裝,使“一事一議”成為新的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的口子和避風港。
針對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意識形態、經營管理、具體措施三個方面入手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農村稅費改革之后的新政策,是國家在農村基層組織中推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群眾受益,群眾承擔”的重大措施,對農村社會穩定將產生持久、廣泛、積極的影響。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這項利國利民的政策還沒有宣傳到位,還沒有完全走進村、屯干部和廣大農民的心中。在個別村屯沒有得到農民的理解。因此,宣傳、貫徹“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政策就成為當務之急。更新村干部觀念,興民主之風,走群眾之路。加強村干部培訓,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質,貫徹“三個代表”在基層工作的實踐,更新村干部舊的觀念,應該成為當前農村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樹立民主之風,鼓勵村民參政議政,保護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法律上賦予村民的神圣權利,充分尊重村民發表的意見,集思廣益,使決策趨于科學化合理化。
嚴把程序關,作好“一事一議”方案的編制與審批。嚴把程序關是“一事一議”工作的基礎,要使“一事一議”合法必須遵循以下程序:年初要編制好方案,由經濟合作組織本著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緩,分批實施的原則在經過充分論證基礎上,對急需的項目合理地編制年內村興辦的生產公益事業項目范圍和所需資金預算方案,提交村民會議或農戶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村民代表或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參與全程監督管理。村民代表和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應參與資金的提取和使用,參與項目施工、原材料購買和使用及工程質量的監督,由村民代表推選的村民主理財小組,負責對所籌資金的到賬使用結存情況進行審查,著重看有無假票據,有無與事實不符的開支,有無移作他用亂支亂用等情況,發現問題的要及時糾正。
嚴把村務公開關。經批準的“一事一議”項目,要通過村務公開板向村民公布,在“農民負擔監督卡”上填列并發放到戶,立項預算、議事資金使用、派工、決算等過程實行全程公開,對于籌資籌勞的減免對象,由本人申請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過半數同意,減免的人員名單事項要張榜公布。任何環節都不能離開村民群眾的監督,更不能暗箱操作。
強化部門監督嚴格把好使用關。由村民討論、村民出資、村民受益的“一事一議”項目,所籌集的資金屬集體資金性質,為把這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小錢辦大事,調動農民籌資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的積極性,必須加強對其所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村用鄉管。
適應村情,征求意見化整為零。實踐中,如開村民會議或農戶代表會議難度很大。為了征求廣大村民的意見,增強村民對集體的向心力,克服召開大規模會議的困難,村民委員會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征求村民意見。
依據不同項目,分類處理。由于,所立項目籌集資金的不同,受益面的不同,對于存在的實際情況可分類處理。一是自然屯單獨承擔,有困難的又涉及到全村絕大部分屯利益的,如主橋梁、全村主干道等。應該列入全村籌資籌勞范圍,全體村民共同承擔。二是自然屯單獨承擔,單獨受益的項目。只召開受益屯的村民會議或農戶代表會議誰受益、誰決策、誰承擔。
完善村規民約,適應稅費改革需要。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村民委員會應將籌資籌勞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如:少數有能力承擔勞務而拒不承擔的,籌資籌勞的減免程序和對象等,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和懲治措施及由農戶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討論,按通過后的決議列入村規民約或村民的自治章程。用村規民約或村民自治章程制約不履行義務的村民,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
凈化籌資籌勞環境,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實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農民依法繳納農業稅及其附加外,唯一的一項農民負擔。如果籌資籌勞控制不好,勢必在農民負擔管理上敞開一個口子,可能使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得而得失,引發新的農村社會矛盾。
[1]江觀伙.農村稅費改革要摒除“一事一費”構架“一事一議”模式[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1-01-15.
[2]劉桂民,衣利國,付廷波.淺析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中的“有事亂議”和“有事難議”[J].農村財務會計,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