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8年12月,國家商務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對農超對接試點工作進行部署。在2009年的調查中,79%的被調查零售企業已經開始了農超對接工作:每家企業平均與6個省(市)的79家農業專業合作社長期合作,年平均采購金額4552萬元:平均每家企業可促進1萬戶農戶增收。
所謂農超對接,指的是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其本質是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去掉了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將節省的利潤留給農民和消費者。在對接中,雙方易于形成穩固的供銷關系,超市便于將銷售信息反饋到生產環節,使農民及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有效降低市場風險。
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進行的農超對接主要有四種模式,本文將一一分析。
二、“超市+農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這一模式以家樂福超市為代表。超市通過專業的農業合作社與農戶發生聯系,向符合要求的農業合作社進行采購,合作社再組織社員進行生產。家樂福是在中國最早推行農超對接的外資超市之一,目前在全國43個城市開設了145家門店。家樂福的農超對接都是大宗采購,一般不跟分散的農戶談,一是因為有對接采購量的基礎,二是可以統一執行超市的采購標準。家樂福對于合作社的篩選有著嚴格的規定,先派專家和采購團隊去基地考察,了解農產品的產量、產品結構以及基本設施等。如果以上指標達到基本要求,會安排內部的計量控制檢驗部門和第三方國際認可公司,對農戶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農藥化肥、耕種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審核。在這些指標中,家樂福最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只有各方面都達到國家標準,雙方才能建立密切合作。如果農產品質量不合格,家樂福會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培訓,包括農產品種植、采摘甚至包裝,待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后,雙方再進行合作。
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曉曦紅柑橘專業合作社為例。他們的柑橘都運往上海家樂福超市,以高出市場20%的價格簽訂購銷協議。當然,家樂福超市對柑橘的質量要求很高。為此,該合作社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嚴把質量安全關,并通過品牌建設和安全農產品認證,增強社員的品牌保護意識,進一步保障產品的綠色生產。針對合作社資金困難的情況,家樂福超市做了相應調整,放下強勢角色,與合作社平等合作,對合作社的產品實行了“零門檻、零收費和隨賣隨結”的銷售方式。對直采產品免收進場費和促銷費,結款周期也從40天縮短至7—15天,遇到農民直供的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也適當作一些讓步。
在農超對接中,家樂福超市開展了兩個層次的農民直供,并在商務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開展對農民的專業培訓。第一層次是總部直采,任命在西班牙有經驗的管理者負責這個項目。這個團隊的直采協調員在全國范圍內負責采購工作。與全國17個省82個農村合作社進行合作。26個品種包括山東的蘋果,內蒙古的土豆,江西、湖北的橙子、橘子,廣東海南的荔枝、菠蘿,福建的柚子等都進人了家樂福的門店。第二層次是城市直采。家樂福在全國18個城市成立了商品采購中心,采購當地的農產品。供應當地的家樂福門店銷售。其主要采購的農產品是西紅柿、黃瓜、卷心菜、茄子、蘿卜、西蘭花等。
在具體對接過程中,針對廣大農民一開始不適應的情況,家樂福對農民進行了專業培訓。為了使農產品符合家樂福的質量標準,他們向各合作社的農戶提供相應的技術培訓,依托家樂福食品安全基金會,組織針對農民的專業種植培訓。在土豆產地內蒙古,蘋果產地陜西洛川,哈密瓜產地吐魯番都多次開展過培訓,有些地區還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給授課。在合作中,當地政府有關部門也對合作社給予了相應的培訓。比如,湖北省有關部門對農民合作社除進行法律法規、科學技術的培訓外,還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部分有可能、有意向開展農超對接的合作社的市場培訓。
三、“超市+合作農場”模式
這種模式下,超市人股一些農業龍頭企業,與他們合作開發自有農場。這種模式中樂購超市運作較好。2010年6月,樂購宣布與廈門如意集團合作開發3000畝自有農場,全年種植12個蔬菜品種,年產量約3000噸,銷往樂購在華東地區的42家大賣場和8家試驗階段的便捷店。在合作農場里,一棵蔬菜的種子被種下之前,這粒種子的生長及去向已被超市控制。其流程是:農戶帶著相關土地、農田土壤及水質通過檢測等證明材料自愿報名,通過審核后樂購根據市場需求計劃生產。同時,種子的來源、農戶所需的肥料、農藥等由樂購指定或者推薦。蔬菜成熟后,再進行農藥檢驗、采收、包裝直至運輸到樂購門店。整個過程,超市直接介入到農產品生產,農民只需提供勞務即可。
廣東商學院學者王先慶認為,合作社的機制決定了超市入股不可行。合作社決策機制是按人頭表決,而公司則是按股本大小來表決。超市入股合作社后,合作社的決策權難以平衡,而由超市入股農業龍頭企業則是目前雙方都可接受的。
在一般的農超對接模式中,超市會按成色、大小等標準采購產品,剩下的“不達標”產品由農戶自行承擔,而在樂購按需生產模式下,農戶既省事也不用擔心產品銷售風險。據樂購內部人士透露,按需進行標準化生產蔬菜能幫助超市降低20%左右的損耗,也能最大程度地掌控蔬菜安全。
國內農戶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多數農業合作社是近幾年才成立起來的,如果要對接超市,需要擴大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注冊商標、打造品牌等,資金問題往往會讓他們發展受阻。讓超市入股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開發超市的自有農場,有助于盡快提升合作社的水平,降低合作社的經營風險,推動農超對接的順利進行,通過合作農場,樂購還進行了自有品牌蔬菜的開發。雖然目前樂購僅有5%的生鮮產品是直采的自有品牌,但未來2-3年內這一比例將達到95%。
四、“超市+供銷社+合作社”模式
這種模式下,超市不直接和合作社或農戶對接,而是通過當地的供銷社與農戶進行對接。物美超市的農超對接就以這種方式為主。由于對農業合作社不了解,由超市直接去找符合要求的合作社往往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利用地方供銷社作為中介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山東的蔬果進入北京物美超市,一般需要經過“農戶→地頭經紀人→地頭市場→山東區域批發經紀商(或區域集貨市場銷售)→北京批發經紀商(或批發市場銷售)→超市賣場→消費者”的流程。這不僅導致蔬果成本層層增加,商品損耗不斷增加,而且經歷了多次裝車、配貨、卸車、改包裝等過程后,從蔬果采摘到進入市場銷售可能遠超過48小時,商品鮮度和品質出現明顯下降。現在。物美超市通過山東省供銷社來采購農產品。山東省供銷社與農民共同建立了從生產到市場的新型農產品經營服務體系,在全省近100個縣市組織和幫助農民建立起標準化生產基地320多處,涵蓋了山東的主要蔬果品種,山東省供銷社還從農產品基地選派菜農、果農代表。進駐物美部分大賣場向消費者作現場推薦。
目前,物美與山東省供銷社的合作模式分為“供銷社與超市聯合直采”和“供銷社在超市直營”兩種。“供銷合作社與超市聯合直采”,即供銷合作社與大型超市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選擇認可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基地后,由供銷合作社發揮其網絡優勢,負責合作社和基地農產品生產質量和運輸質量的管理與控制,超市只負責銷售環節。以青州市供銷合作社為例。其與物美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供銷合作社的統一配送下,青州菜農采摘的蔬菜從分揀、包裝、運輸到物美超市上架銷售,全部過程控制在24小時以內。青州市供銷合作社還依托山東供銷系統的網絡和資源,把山東其他縣市區的優質特色產品,如威海蘋果、沂水大姜、金鄉大蒜、滕州土豆、萊西小甜瓜等,也推薦給北京物美超市。如今,這些產品均在青州集中配貨后直接運抵北京物美超市。
“供銷合作社在超市直營”,即成立專業購銷合作社,在超市承包農產品柜臺直營。例如,今年初桓臺縣農產品購銷合作社成立后,在當地超市承包了農產品柜臺。其依托下屬各鄉鎮基層社,在每個鄉鎮選擇合適的基地和特色農業產品,由農民根據超市需求采摘后,直接送往購銷合作社的配貨中心。桓臺購銷合作社聯合山東其他供銷合作社,收購和交換一部分當地沒有的農產品,由配貨中心中轉后送往超市柜臺銷售。
五、中小超市合作模式
中小超市的農超對接模式與大超市有所不同。由于規模所限,中小超市在談判中并無多大優勢,在對接中宜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
四川省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控股的老鄰居商貿公司農超對接模式值得其它中小超市借鑒。其采取的是經營網點就近與專業合作社合作的模式。老鄰居商業連鎖網點多數是從供銷社系統在農村的傳統經營網點改造過來的,每個網點聯系所處村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副產品經營大戶,由他們提供貨源、滿足該網點的蔬菜供應。這樣既給超市帶來了新鮮農產品,也降低了農產品進超市的門檻,使小批量的農產品得以進入超市,同時也有效解決了附近農民的賣難問題。小超市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小,對品種的要求也無須一應俱全。根據網點位置就近選擇合作農戶的方式不僅縮短了運輸距離,節約了成本,而且在價格上隨行就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有的地區還嘗試農產品“零費用”進超市,比如成都的佳和綠園農貿超市是最早一批響應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據其負責人介紹,日常情況下,超市1天銷售蔬菜量為1000-2000公斤,肉類200-300公斤,兩項收入7000-8000元。在實行農產品零費用進超市后,價廉物美的鮮活農產品盤活了整個超市的生意,開業當天就銷售了5645公斤蔬菜,500公斤肉類,這兩項的收入就近1.6萬元。該超市已與四川省40多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達成了代銷、經銷、聯營或租賃合作協議。“零費用”讓農產品進超市的門檻降低了,也帶動了超市的生意,取得了雙贏的結果。
六、結論
筆者認為,目前國內的農超對接勢頭良好,但還存在著許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超市要求的產品統一標準與農戶原有分散的種植模式之間的矛盾,超市冷鏈要求與生鮮產品落后的儲運條件之間的矛盾,超市的滯后付款與農戶現金付款之間的矛盾等。不過,只要超市愿意放下架子與農業合作社合作,政府有關部門解決其中的一些政策問題,國內的農超對接是可以順利地大范圍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