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二女生魏廷屹的《黎明的星空》一書,風格清新自然,語言清亮流暢,寫出了一位花季女孩對于生活細膩的觀察和注視。作者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和個性化的語言抒發著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生的思索,對美的追求,展現了“90后”青年一代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飽滿的文學熱情。
關鍵詞:《黎明的星空》;清新;故鄉;成長
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來看一本書,這是我近20年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它不是名家名著,只是一位高中學生的“作文書”。首先引發我閱讀興趣的是它的書名:《黎明的星空》,這是一個容易把你引入誤區的“黎明”,“黎明”在這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破曉時刻,它只是宜賓縣的一個地名,黎明是作者的家鄉,這樣說似乎還永遠不夠。
黎明應該就是黎明!
作者是四川宜賓一中高二女學生,她居然在學習之余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文學作品,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黎明的星空》進入了中國當代校園文學叢書,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詩人楊角告訴我:比看到自己出的書還要高興!
書是清新的;人是清純的;語言是清亮的。
確實是沒有被污染的“綠色食品”,拂面而來的是清晨田野中的微風,金銀花的甜味還有葉子煙滄海桑田的感覺,于是,一個來自黎明鄉的小女子,便在霞光中走進了我的視野。
故鄉的回憶總是美好的,“老家的星星總是比城里的星星多”,“家里的門虛掩著,不時發出碗碟碰撞的聲音,那聲音伴著夜幕下各種生靈的低吟淺唱,更增添了鄉村的安寧,如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的小夜曲”,“滿懷欣喜地登上好似被梳子梳過的麥田”,“用剝落的石塊砌成的石階,已經長出了青苔”,“門沒有關緊,是仿佛在等著什么嗎?”女性觀察生活細膩的目光,準確的細節描寫,如一幅中國山水畫,空靈而瀟灑。
星空的神秘在于高遠,我們似乎只有仰望的份。滿天繁星都在眨著眼睛,這是一個充滿幻覺、想象、誘惑與思考的宇宙空間,每條流星都在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神秘的星空便處處都是新的驚喜。“過往的船,像穿梭的蘇繡”,“麗江的大石橋依然賴在我的記憶里不走”,“北方的雪啊,是那種很真摯的白……你會發現,其實它的白色里包含著五顏六色,那是陽光的顏色”!“克拉是一種很輕的計量單位,人們用它來計量價值不菲的鉆石。而我卻用它來計量眼淚”。在發現與探索的路上,作者用自己獨特的目光,個性化的語言,描述著旅途中看似平淡的點點滴滴,這種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生的思索,對美的追求,無不帶有作者明顯的紋章印記。
開闊眼界,善于汲取古今中外多方面的文學精華,是作者非常突出的一個優勢。“威尼斯水上小船在水平面上雀躍,挪威的陽光永遠背著一個方向,地中海沿岸的沙灘是比麗江還美的地方……”“我已用心丈量過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塞納河的背影”,“馬爾代夫的海在流淚”,“芬蘭的圣誕老人和麋鹿,普羅旺斯的花田海岸,挪威的北歐神話,瑞典的神秘浪漫”。作者引經據典,揮灑自如,“悠悠千年,華夏古國”,新詞古體,落筆成章。“青石橫坦炊煙生,雨惹斑竹淚岑岑。林深細處無鶯鳥,花落溪邊四五聲。黃昏嗔笑稚童聲,夜滿秋草一孤燈。”(古體《鄉夜》)
黎明,是晝夜交替的分水嶺。
黎明,是黑白相混的調色盤。
這是一天中最偉大的時刻,在托起太陽的同時,大地便充滿溫暖。把黎明這個美好的詞賦予川南宜賓的一個小山村,是天意還是永遠解不開的一個謎?人在流浪,心亦在流浪,童年的夢是那一米陽光。一名高二學生的成長經歷是非常有限的,慶幸的是,她完成了北方與南方的交替,城市與鄉村的對接。家鄉的風景,始終牽著她的心,不僅僅是家,不僅僅是親情。《黎明的星空》是光明的開始,這一天的路還長,作者正走在路上。詩一樣的年齡,蜜一樣的生活,我看到拔節的春筍與一江奔騰的綠波,浪花朵朵。
作者爛熟的文字功力來源于她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作者開闊的視野得力于她對歐美現代文化的思考,中外文明交叉碰撞的火花,英雄土地孕育的意志,綻放成飄香的文字與如歌的行板,把一段青澀的花季,張揚得五彩繽紛,“今天早上下起的太陽雨,是星星昨夜的眼淚”。
盡管我們對一個17歲的小作者不能苛求太多,她對小說、散文、詩歌(包括古體詩詞)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如果要面面俱到的話,突破自己是很難的。揚長避短恐怕是作者不能回避的話題。
時代在前進,文壇無須悲觀。你永遠《在路上》,只要堅定地往前走,《歲月留痕》,《朝著一個方向微笑著走下去》,我相信:沿途都會有鮮花為你開放。一個宜賓小姑娘站在金沙江邊,仰望《黎明的星空》,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圖畫。
注:引文參見魏廷屹:《黎明的星空》,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