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在全球經濟中位居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2010年第一季度的GDP 增長為11.9%,增速再度稱雄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的規模及增速是全球經濟復蘇的一個主要動力,迅速果斷的決策是關鍵,但是中國經濟架構也同等重要,它是建立在強勁的基本面增長上的。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因此也有著前所未有的影響。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發生著三個大的深層次的轉變:從超擴張性政策向中立立場的轉變;從極度支持地產行業的政策向努力遏制泡沫和投機的轉變;從國家推動型投資向民間消費的轉變。
第一,從超擴張性政策向中立立場的轉變。繼2008年底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采取積極的刺激措施之后,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們目前因經濟過熱而正縮減其規模。在銀行監管機構采取了一些數量型貨幣政策和窗口指導相結合的措施之后,今年3月份中資銀行的貸款水平下降到了5107億元人民幣,而且多數貸款為中長期性質。其目的是多方面的:控制通脹壓力和泡沫,避免積極信貸增長和資產質量惡化的不利影響,以及避免產能過剩和投資浪費。中國遏制流動性的工作應能減低泡沫形成。然而我們預計2010年還會有2-3次利息上調和緩和的人民幣升值,這將會打擊市場信心。
第二,從極度支持地產行業的政策向努力遏制泡沫和投機的轉變。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棟梁,亦是最大的顧慮所在。房地產的重要性源自于它帶來了就業機會、大宗商品需求、地方政府收入,而且它也是中產階層財富的一個載體。國民經濟中沒有哪個行業能對國家的貨幣或財政政策產生比它更大、更重要的影響。
前不久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中國70個主要城市的住宅價格同比增長11.7%,延續了該行業價格快速上漲的趨勢。中央政府目前已經決意采取更為嚴厲的舉措控制房地產市場包括上調二套房首付比例要求,提高按揭貸款利率等等。某些地方政府更開始部署實施物業稅。國務院將第二套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要求已從40%上調至50%,而要求房貸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同時,地方政府有權限制可購置住房的套數。同時,銀行已獲得命令停止向那些房地產價格增長過快城市中的第三套住房發放貸款,并暫停向那些無法提供本地納稅證明或社保繳納證明的外來買房人士提供貸款。預售房沒有正當的許可,開發商不得收取訂金。政府要求開發商提交融資計劃,從而調查用地情況是否依法政府的這些舉措反映了其迅速打壓房地產投機行為的決心,但我們相信,受城市化進程推動的剛性住宅需求在長期仍會保持上升趨勢。
第三,從國家推動型投資向民間消費的轉變。我們仍預計民間需求將強勁增長,因為政府承諾采取一系列舉措促進更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從國家投資轉向私人投資及消費。已經實施的政策包括汽車及家電下鄉補貼、小排量汽車購置稅下調,以及雄心勃勃的醫保及養老計劃。政府的目標是讓固定資產投資減緩,出口所占比重下降,增加內需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影響。逐漸轉型為依靠內需而不是依賴他國需求的經濟。這些變化將對投資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投資重點將從國有企業及基礎設施相關企業轉向那些促進更可持續經濟增長的企業,比如零售行業、自主研發以及環保產業等。
在許多方面,我們已經恢復到了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前夕的狀態。隨著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速度超過預期,人們開始擔心經濟可能會過熱,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收緊。人們認為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流動性充裕,越來越多人擔心增長的不均衡。
我們依舊預計個人需求將強勁增長。短期內政府所采取的較預期嚴厲的措施,可能會繼續打壓市場積極性。而在中期,以下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城市化、中國政府購買大宗商品以抵消紙幣貶值、人民幣升值。
政府政策將繼續力爭在增長目標與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脹之間尋求平衡,以及改善增長質量。中國對此次危機的政策回應是迅速、有力和極其有效的。隨著中國進入后危機時期,經濟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問題的困難和復雜性依舊。我相信,中央堅定的經濟目標、有力的政策配套和充裕的資金,將使中國能夠找到應對一系列新挑戰的方法,并保持領先地位。近期一系列措施的影響讓人拭目以待,今后的政策也會隨著這些措施的效果而有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