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一直是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受害國。從勞動密集型的玩具和服裝等產品到資源型的冶金產品,從一般的工業原料再到高新技術產品,越來越多具有出口優勢的中國產品遭遇國外貿易保護措施。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2010年第一季度,國外對華共啟動2起貿易救濟案件,涉及紡織、化工、建材、金屬制品工業、輕工、冶金和造紙7個行業。其中以鋼鐵產品為主的冶金行業仍為貿易救濟調查的重點。
冶金:鋼鐵產品是雙反調查的重點,印尼和美國是我國冶金產品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者。2010年第一季度,共有4個國家對我國冶金產品啟動7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印尼啟動3起,美國2起,烏克蘭和印度各有1起。在這7起貿易救濟調查中,涉及鋼鐵產品的案件數為3起,分別是無縫鋼管和鉆管;涉及鋼鐵制品的案件數為3起,分別是未經鍍或涂層的鐵絲或非合金鋼絲、鍍或涂鋅的鐵絲或非合金鋼絲以及絞股線、繩、纜;涉及鋼鐵生產中的主要原材料的案件數為1起,為鐵合金。
輕工:保障措施是國外對華輕工產品的主要貿易救濟調查形式,食品是重點。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2010年第一季度,共有3個國家對華輕工產品啟動貿易救濟調查5起。其中,俄羅斯和多米尼加各2起,巴西1起。國外對華輕工產品啟動的5起貿易救濟調查主要涉及糖類、編織袋、家用陶瓷制品和手工具。其中涉及糖類的案件2起,涉及編織袋的1起,涉及家用陶瓷制品(陶瓷馬桶和洗手盆)和手工具(手動拉釘槍)的1起。
石化: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是主要貿易救濟調查形式。2010年一季度,共有4個國家(地區)對華石化產品啟動4起貿易救濟調查,分別是印度、歐盟、烏克蘭和俄羅斯,同比減少2起。其中,反傾銷2起,涉華保障措施2起。
建材:反傾銷是主要貿易救濟調查形式,玻璃纖維產品是重點。2010年一季度,國外對華建材產品共啟動2起貿易救濟調查,分別由土耳其、印度啟動,同比增加1起,環比減少1起。這2起均為反傾銷調查。國外對華建材產品啟動的2起貿易救濟調查均涉及玻璃纖維產品。
紡織:紡織產品貿易救濟調查大幅減少。2010年第一季度,僅有阿根廷對我國紡織品啟動了1起反傾銷調查,同比減少8起,與2009年四季度持平。這1起反傾銷調查的涉案產品是男士西服套裝或西服式上衣。
后金融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可能使經濟復蘇的道路變得更為曲折漫長。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出口仍將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企業成長的主導推動力,企業實現產業升級也勢必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貿易摩擦將在一段時間內呈常態化。我國應積極利用世貿規則維護自身權益, 提高反制能力,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與此同時,政府應有力推動產業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優化我國的全球產業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