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中,麥克白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了他自身的野心和權勢欲望以及女巫預言的誘惑之外,麥克白夫人的慫恿和刺激,可以說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麥克白夫人就像是麥克白的主心骨,不斷地用激將法鞭策著麥克白,挑起他的野性,使他能夠將不可能的事變成現實。其實在她的“杰出的口才”中,她運用了大量的不合邏輯的詭辯術。
在第一幕中,麥克白夫人讀了麥克白的信后得知了女巫的預言,她在歡欣的同時,對麥克白的天性又有所擔憂:“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徑;”“顧全你所認為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為一個懦夫,”麥克白夫人嘲笑丈夫天性中充滿了人情的乳臭,諷刺他的榮譽只是生命的裝飾品,她用“懦夫”這個男人無法容忍、軍人視若敝屣的字眼去刺激麥克白。而在這一幕中從麥克白曾對國王鄧肯說過的話中,讀者是很容易地看出他的內在良知和正直誠實的優良品質的:“我們對于陛下和王國的責任,正像子女和奴仆一樣,為了盡我們的敬愛之忱,無論做什么事都是應該的。”“第一,我是他的親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絕對不能干這樣的事;第二,——”麥克白深知作為臣子和主人的職責,他十分重視榮譽,他明白做人的道理。雖然如此,但在詭辯者麥克白夫人那里,當事實不容否認時,事實又可以變成一個任意捏搓的面團:正當的倫理道德成了人情的乳臭,無上的榮譽和美名成了生命中多余的裝飾品,不敢去謀殺君王就是懦夫,這就是信口雌黃,是無視事實,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隨口亂說的詭辯。是有意地把真理說成是錯誤,把錯誤說成是真理的狡辯。就像《史記》中記載的趙高指鹿為馬一樣荒誕。
盡管麥克白由此產生了往上爬的野心,但是由于他的性格中充滿著矛盾,使他不能為了實現野心而迅速地付諸行動。可是麥克白夫人卻是節節進逼,尤其是“我要把你的愛情看作同樣靠不住的東西”這一段話語,似乎戳到麥克白的痛處。從麥克白對麥克白夫人的稱呼看,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深愛著麥克白夫人的。他曾稱她為“我的最親愛的親人”,“我的最親愛的有福同享的伴侶”。而麥克白夫人卻將其愛情看作是靠不住的東西,這無疑對于麥克白來說是最大的冤屈。所以為了證明自己對于愛情的忠貞,更重要的是證明他的勇氣和決心,他就一定要在行動上和在言語上保持一致。麥克白夫人的話最終在麥克白身上起了作用:“請你不要說了。只要是男子漢做的事,我都敢作敢為;沒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膽量。”可孰不知在這里,麥克白夫人運用的是“訴諸感情”的詭辯策略。在勸說推理過程中,麥克白夫人不用合乎邏輯的論證,而是以激動的感情煽動麥克白的心智,使其感到情辭難卻,從而成功地迷惑了麥克白去做不該做的事,麥克白夫人用了宣泄自狂的“訴諸感情”達到了其目的而取代了合乎邏輯論證的“訴諸感情”的“推不出”——“因為要表達愛一個人,所以就要去犯罪殺人嗎?”這明顯是借助感情外力來實現自己目的的詭辯。
麥克白心理動搖了,但麥克白夫人并沒有就此作罷,而是乘勝追擊,利用她的善辯進一步堅定麥克白弒君的野心。麥克白夫人這樣說道。“是男子漢就應當敢作敢為;要是你敢做一個比你更偉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個男子漢”。這句話是一個偽三段論。這樣的推論,明顯是想利用邏輯三段論,但是它違背了三段論的原則。三段論是恒正確的,但是三段論是有原則的,如果不符合原則,那就不是三段論。三段論中要求必須且只能出現三個概念。例如,出家人都吃素。你是出家人,所以你吃素。這里就有三個概念:出家人,你,吃素。而麥克白夫人的推斷中一共出現了四個概念,男子漢,敢作敢為,做一個比你更偉大的人物,你。顯然這不是一個三段論,只是一個狡詐的偷換概念的偽三段論。并且三段論要求在兩個前提中,中項必須被周延一次。中項,是指前提中重復的那個概念,周延,是指被判定全部外延。例如,出家人都吃素。你是出家人,所以你吃素。這里全部出家人都有的特征是吃素,也就是說,這里被周延的是出家人。而在這個詭辯中,敢作敢為是中項,然而中項“敢作敢為”被周延說成“敢做一個比你更偉大的人物”,并且在這句話中“敢作敢為”形容做事無所畏懼,而“做一個比你更偉大的人”在這里的意思是做一個比自己現在地位身份都更高的人(暗示著篡位),這是一個狡詐的偷換概念的偽三段論。這個詭辯并不是像人所說的“在邏輯上似乎沒有任何毛病”,而是壓根沒有運用邏輯,只是喬裝成掩人耳目的“偽邏輯”。而這些結論,也遠遠不是什么“思想中的真理”,完全就是謬論!
麥克白夫人的詭辯不止如此,接下來,麥克白夫人以一種“言傳身教”的方式將自己的決心與勇氣再一次灌輸給她的丈夫:“我曾經哺乳過嬰孩,知道一個母親是怎樣憐愛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會在他看著我的臉微笑的時候,從他的柔軟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頭,把他的腦袋砸碎。”這段話充分展現了她狠毒的性格,同時她的大膽與殘忍對于堅定麥克白的決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身上的每根汗毛都豎立起來,即刻準備著謀殺國王的行動:“我的決心已定,我要用全身的力量,去干這件驚人的舉動。”可以說,到此麥克白夫人的話語進行的教唆得到了成功的實現。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麥克白夫人雖然貌似當機立斷,堅定無比,勇猛干練,可通過以后事態的發展,故事情節的變化,讀者會意識到她的言行是不一致的,這是她運用的又一個詭辯術,那就是“虛假論據”。那么什么是虛假論據呢?虛假論據是指故意違反論據要真實的規則,用編造的例證和錯誤的原理作為論據,去論證錯誤的論題。一個完整的論證,不僅要有論題和論據,而且論題和論據之間還必須要有邏輯聯系,這樣才能以真實的論據確定論題的真或假。在論證過程中,任何一個論斷被確定為真的,必須要具有充足理由;理由必須真實,理由與推斷之間要有必然的聯系。違反充足理由律的這兩條要求,就要犯“虛假理由”的錯誤和“推不出”的錯誤,這就是所謂的虛假論據詭辯術。麥克白夫人要證明她是有無比的勇氣的,以此來激勵麥克白,她的論據是她能夠把她懷里吃奶的嬰兒腦袋砸碎,可這是不真實的。雖然在謀殺國王鄧肯之前,她的言辭灼灼:“您可以把今晚的大事交給我去辦;憑此一舉,我們今后就可以日日夜夜永遠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泰然自若地抬起您的頭來;臉上變色最易引起猜疑。其他一切都包在我身上。”由此,讀者會毫無懷疑地相信她會作出弒君這一“勇敢”之舉,可是真正到了拿起刀來要下手時,她卻退縮了,“倘不是我看他睡著的樣子活像我的父親,我早就自己動手了。我的丈夫!”事實證明了麥克白夫人說的是一套,而做起來又是另一套。所以她的理由‘會把自己吃奶的嬰兒腦袋砸碎’是虛擬的,她是做不到的,她看到國王睡著的樣子像她的父親,就不敢對他下手了,難道她敢下手殺死自己的骨肉嗎?這樣的論據是虛假的,所以與論斷之間根本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了,這樣的話,她將無法證明‘她是有勇氣’的這一論斷,從而不能說她的言語是有說服力的,只是當時迷惑了麥克白而已。
在《麥克白》的第一幕里,麥克白夫人運用她的三寸不爛之舌,使得她的詭辯口才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就像她所說的“讓我用舌尖的勇氣,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頂王冠的一切障礙驅掃一空吧。”而正是這“舌尖的勇氣”,使得她不僅獲得了麥克白的認同和信任,同時又進一步激起了麥克白的野心,引誘他以實際行動來實現他的野心,麥克白夫人最終軟硬兼施地成功地慫恿丈夫犯下了弒君之罪。
(作者單位:屈彬、張曉航、孫娜崴,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