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描寫中使用神話詞語,往往給人以一種與久遠的歷史相聯系的厚重感、嚴肅感和必然感。因為每一個神話詞語都至少包含一個原型。而原型往往被心理學家和文藝批評家認為是包含了人類普遍經歷的一些重要因素[1]。原型包括象征物、主題思想、背景、人物類型等,它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重復體現。讀者讀到小說里的神話詞語,一般會覺得作者所描寫的對象與遠古時代的神話原型有某種關聯。會覺得描寫的對象是歷史的、必然的甚至是神圣的東西。會覺得小說有歷史文化內涵,具有可讀性。
英國著名小說家托馬斯·哈代就是經常在他的小說中使用希臘羅馬神話詞語(以下簡稱神話詞語)的作家。據筆者的統計,他的14部長篇小說每部都用到神話詞語。僅僅是《無名的裘德》就用了33個,《苔絲》也用了13個。鑒于中國讀者對《苔絲》比較熟悉,筆者擬對它里面用于描寫的神話詞語進行一下分類和解讀,希望能對讀者對這部小說的理解和欣賞有所幫助。
人物描寫是指小說家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心理以及生活細節的描寫,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人物描寫包括人物肖像描寫、人物行為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和人物心理描寫。[2]《苔絲》里共有5個神話詞語用于人物描寫。下面這個用于對女主人公苔絲的心理描寫——
他現在已經像霜打過的茄子憔悴不堪,再也不英俊,可是在她眼里,他依然還是她的安提諾,還是她的阿波羅。[3]
“他”是苔絲的丈夫安吉爾。“她”是苔絲。“安提諾”是古代比西尼亞(小亞西亞一王國)的美男子。“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年輕而富于男性美。
為什么苔絲對曾經離棄過她,到巴西去淘金的現在剛回國的“再也不英俊”的丈夫安吉爾還如此厚愛?還把他視為“她的阿波羅”?這是因為“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安吉爾是苔絲的初戀情人。苔絲小的時候在鄉村舞會上就與安吉爾一見鐘情。后來兩人在奶牛農場再次相遇,不久就墜入愛河并結了婚。雖然后來安吉爾由于知道了苔絲被強奸的事而一氣之下離開苔絲去了巴西,但苔絲還是一直深愛著他。后來安吉爾也因為思念苔絲而從巴西回國了。苔絲知道后非常高興,她把強奸過她,現在又逼迫她與他同居的亞歷克殺死,然后追上了正在來找她的安吉爾。別后重逢的相愛的情人感到格外地幸福。在苔絲的眼里,這時的安吉爾雖然相貌已憔悴不堪,但他仍然是她心中的世界上最完美的男子啊!他就是她熱愛和崇拜的上帝“阿波羅”啊!
從上面的描寫和解讀讀者可以看出,苔絲是一個愛憎分明的有堅強性格的人。該恨的就恨到殺死,該愛的就愛到天荒地老。描寫中用到的神話詞語“阿波羅”很充分地把苔絲對安吉爾的愛形象地說清楚了。
環境描寫指對人物成長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形象描繪[2]。它可以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性格特征,可以深化主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等等。環境描寫可分為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生活場景描寫等多種。《苔絲》里有兩個神話詞語用于環境描寫。其中一個用于自然環境描寫,一個用于生活場景描寫。以下這個用于自然環境描寫。
次日黃昏,她走到一片地形起伏多變的白堊質地形地帶,這兒是一片高原,延伸在她出生的那個山谷與她戀愛的那個山谷之間。高原腹地散布著許多半圓形古墓,遠遠望去,仿佛是長著許多乳房的大地女神西波麗展身仰臥在那里一樣。[3]
西波麗(Cybele)是瑞亞(Rhea)的別名。在希臘神話中,瑞亞是天上眾神和地上萬物的母親,也稱“大神母”。她統治整個世界,是大自然生長力的化身。苔絲這時走到的地方實際上是一片貧瘠的高原。哈代把這一片荒原比喻為大地之母西波麗,其用意應是使讀者把苔絲和西波麗聯系起來。讀者知道,苔絲在遭受亞歷克的強暴和丈夫安吉爾的離棄之后,為生活所迫,第三次外出打工,在以上提到的高原上找到了一份低薪的為一個小農場主拔蘿卜的活兒,頑強地生存下來。在命運的不幸和生活的苦難面前,她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她就像有極強生長力的大地女神西波麗呀!同時,讀者也可以這樣理解,大地女神西波麗(即大自然)對苔絲一直是友好的,相助的,無論苔絲漂泊到哪一個角落(哪怕是荒山野嶺),大地女神西波麗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使苔絲生存下來。
場面描寫指在小說情節發展的過程中,對特定時間環境中由人物同人物相互發生關系而形成的、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的動態描寫,它是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描寫的綜合形式,是刻畫人物,推動情節,渲染氣氛,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2]。《苔絲》中有兩處使用神話詞語的場面描寫,以下是其中的一處——
這些急速旋轉著的隊隊舞伴,只有靠近燭光的那些人還能辨出其身影,此外,就是一團模糊了。朦朧的燭光把人們幻化成一群狂歡的神仙:山精摟著水妖歡笑,半羊神伴著水中仙女回旋,荷花仙子躲避著生殖之神的追逐,最終卻永遠躲不開他的懷抱……[3]
以上是對一場舞會的場面描寫。苔絲也在舞場上,但她不是來跳舞,而是來找人結伴回家。上面寫到的山精、水妖、半羊神、水中仙女、荷花仙子、生殖之神均為希臘神話中的角色。其中的山精、半羊神、生殖之神屬男性神。水妖、水中仙女、荷花仙子屬女性神。山精、半羊神、生殖之神這三種神是希臘神話中眾所周知的好色之徒。他們經常以追逐和強奸女神仙和女凡人為樂。在上面的跳舞場面中,哈代把那些男舞伴比喻為希臘神話中的山精、半羊神和生殖之神,其用意是顯而易見的:神話是原始初民生活痕跡的反映,古時候有性騷擾和強奸,因此神話中就有性騷擾和強奸。性騷擾和強奸的本能潛伏在一些男人的血液里,而這種本能跟其他本能一樣,一旦時機成熟,這種本能就會發泄,就會使無數的良家婦女受害。廣大的婦女們必須對此加以警惕,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天真的苔絲就是這樣。她小的時侯由于家庭貧窮而沒有接受到適當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她那貪圖享樂的雙親也沒有給她以必要的生活指導和提醒,這使得她對男人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警惕,以致于在以上提到的舞會結束后,在回家的路上,苔絲被花花公子亞歷克強奸了!
以上用到神話詞語山精、水妖、半羊神等等,實際上也是為苔絲的被強奸的悲劇命運布下的懸念,也是對她不幸的一生的一種預示和警告。可惜啊,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苔絲從此被社會看成了不純潔的女人。她變成了社會的另類而從此過上顛簸流離的生活,最后以為社會所毀滅而告終。
作者通過對山精、水妖、半羊神等等神話詞語的使用,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蔭深可怖的場景,我們好象就要碰到吃人的妖魔鬼怪。但我們知道,我們不會再像苔絲那樣上他們的當,我們要提高警惕,做好一切準備,隨時與他們決戰到底!
使用神話詞語進行描寫,的確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因為神話故事很悠久,很嚴肅,很永恒,很有說服力,很通俗易懂。小說里有神話詞語出現,小說的文化含量和檔次就會提高。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歐美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從神話中吸取營養并使用神話詞語進行創作。哈代小的時候就讀過維吉爾的《伊尼德》和荷馬的《伊利亞特》等含有豐富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的作品,還專門學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因此他對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是相當熟悉的。他在小說中大量地使用神話詞語,這是不奇怪的。我們如果也熟悉希臘羅馬神話,那么就能更好地閱讀和欣賞《苔絲》和他的其他小說。
【參考文獻】
[1]Chris Baldick.牛津文學術語詞典[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6.
[2]王先霈.小說大辭典[Z].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1:65,68,69.
[3]托馬斯·哈代.苔絲[M].黃憲芳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95:443,319,68.
(作者簡介:黃錦華,廣西工學院外語系副教授;零青松,廣西工學院電控系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