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南京棲霞山下千年古剎棲霞寺前矗立起一座質樸莊嚴的寂然法師的銅像,這位充滿愛國情懷,心地慈善的高僧在1937年底以監院(當家和尚)的身份挺身而出,帶領寺廟眾僧人,緊急成立對民收容所(得到當地幾名國際友好人士的幫助),與兇殘的日本侵略軍展開抗爭,保護了23000多名難民,集大德、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寂然法師很早就進入了歷史。他已成為我國近年來拍攝的被譽為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棲霞寺1937年》中的主角形象,感動了國內外千百萬人……
而寂然法師生前與著名愛國人士馮玉祥的一段交往,卻長期鮮為人知……
1935年11月1日,南京國民黨中央為召開五屆全會而先召開了四屆六中全會?!盎綄④姟瘪T玉祥特地從他隱居的山東泰山下來,赴南京開會。那時,馮玉祥已任軍委會副委員長、中央執行委員,雖說位高卻無實權,但他在國民黨高層仍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馮玉祥在南京擁有兩幢官邸,一幢在東郊陵園新村(抗戰前這片別墅群均遭日寇毀壞),另一幢在城西寧海路中段。他自奉廉儉,粗衣素食慣了,特立獨行。蔣介石為拉攏這位曾與他結義金蘭的盟兄,曾特地邀馮玉祥去陵園內小紅山國府主席官邸(即美齡宮)吃飯并一同做禮拜,但被馮玉祥拒絕了。這次在丁家橋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召開的會議上,突然發生了愛國義士孫鳳鳴(原十九路軍排長)以晨光通訊報社記者的身份,混進了會場,開槍謀刺蔣介石,卻誤傷汪精衛的轟動性事件。孫鳳鳴負重傷后被捕,很快死去。與會的國民黨大員無不深受震驚,很多有識之士感到中樞高層頑固推行的媚日妥協“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以致政府大失民心,危機四伏,實應作出調整。馮玉祥也持批評態度。但他郁郁不得志,又懶得參與官場應酬,除了讀讀報紙就是思考問題。
1935年11月中旬,霜風四起,馮玉祥聽說東北郊棲霞山秋景很美,為散散心,遂前往游玩。山上山下果然有很多楓樹和烏柏樹,槭樹的葉子紅了,紅黃碧翠相間,燦若云霞。游人不多,馮玉祥在副官警衛的陪同下,觀賞了山上陸羽亭等勝跡,又去了千佛巖、桃花澗、隋代舍利石塔、藏經樓等處游覽。
在方丈室,他受到方丈寂然和大本、志本3位當家僧人的接待。寂然心思重重,他是個閱世頗深、明曉事理、辦事沉穩的人。他請大本和志本暫且避開,自己與馮玉祥品茗、閑聊,先說了他對將軍的欽佩之情,表示很認同他從嚴治軍、愛護百姓、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令馮玉祥很受用,尤其欣賞寂然質樸寧靜的氣度和文化才情,須知這位穿著綴補過的破舊僧袍的中年僧人居然能在交談中,隨口背誦蘇東坡、杜牧、李白、黃庭堅、納蘭性德等古代名家的詩詞,而且諳熟典故,又很了解時政,是個有憂國憂民之心的高僧。馮玉祥對寂然有了好感,也樂意多待會兒,品嘗品嘗寺中的齋飯。于是,寂然向馮玉祥訴說了積壓心里的憂慮與煩惱。寂然法師正為寺方與緊傍棲霞山的省立鄉師為爭奪一大片土地而展開的沖突大傷腦筋。
寂然法師,江蘇東臺人,俗姓嚴。少年出家,受戒于句容寶華山隆昌寺,禪定于鎮江焦山定慧寺,他勤奮刻苦,精研佛學,素有濟世之心。20世紀20年代后期,寂然進入棲霞寺。初任知客,1935年初接替明常和尚,出任監院,主持寺內外一應事物,寂然嚴于律己,講求操守,在僧眾中很有威信。那時,棲霞寺與棲霞鄉師的地產之爭已相當激烈,聚訟頻年,鬧得沸沸揚揚,廣受社會上關注,而且驚動了南京國民黨政權的高層。
棲霞鄉村師范學校的校長黃質夫,江蘇儀征人,出身農家,他刻苦自勵,1924年畢業于南京東南大學農藝系。后來,他擔任過界首鄉師校長,頗有建樹,1927年改任棲霞鄉師校長。黃質夫奉陶行知為良師益友,以身作則,獻身鄉村教育,帶領師生興建新校舍,拓道路,鋪草坪,在校園內廣植樹木。幾年內就令校園煥然一新。他抓教學也有一套,注重教學與勞動相結合,吸引了陳立夫、于右任、林森、竺可楨、羅家倫、陳裕光等很多名流賢達和政府要員參觀。不過由于黃質夫公開辦學,致力于改變鄉村民風,提倡禁毒禁賭,得罪了一些豪強劣紳和“三茅會”、“五老會”等反動會道門派,也因擴建校舍與棲霞寺僧人結怨,他兩次被地方一些人告上江寧縣法庭,曾被判敗訴拘押,引起輿論嘩然。
最支持黃質夫的是南京各地教育界和省政府主席陳果夫,陳是“CC系”核心人物,位高權重。省警察廳長王固磐、教育廳長周佛海等,都惟他馬首是瞻。陳果夫聽時任中央組織部長的弟弟陳立夫和時任國民政府審計局長的叔父陳其采都說過,他倆曾先后到棲霞鄉師做調查,發現校園整潔,校風正好,學習氣氛很濃,黃質夫和學生一起在學校食堂里吃飯,同享果蔬,同飲茶水,而且他樂意援助窮困學生,免其學費、食宿費等,張道藩也幾次向陳果夫說過黃質夫實為堪稱表率的鄉村教育家,這令陳果夫心中有了底,他自是支持黃質夫一方……
在棲霞寺方丈室內這一次特殊的會面中,寂然法師不怨不怒,從容道來,且再三表示,他與常來棲霞寺燒香拜佛的中央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只是一般關系,他并不曾采納戴提出的發動各寺廟、尼庵的和尚、尼姑集中到南京城內,向政府請愿游行的建議,他認為采取此過激的方式可能是為棲霞寺幫倒忙,亦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非理性的抗爭也有違佛教理念,認為還是應走法律途徑。他的話令馮玉祥為之動容,連連點頭。接下來,聰明的寂然終于把話題轉移到最為關鍵的問題上來,即政府內政部部長薛篤弼的態度。
原來薛篤弼似乎也同情和支持棲霞鄉師一方,而他可是原西北軍的老政客,也就是說,這位薛篤弼是馮玉祥的老部下。他是山西運城人,生于1892年,早年畢業于山西法政學校,早在民國三年(1914年)他就任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部秘書長兼軍政法三處長,隨同馮玉祥征戰北方,同進退,深受信任。在南北軍閥混戰的動蕩時代,薛篤弼迭任常德、咸陽縣長,陜西財政廳長,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長,內務部次長,京兆尹(北京市長),甘肅省省長等職,理政能力強,有獨當一面的才干。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西北軍統帥馮玉祥特推薦薛篤弼進入政府,于1928年2月出任內政部長。但兩年后,中原大戰爆發,以馮玉祥、閻錫山為一方的討蔣聯軍敗北,薛篤弼不安于位,呈請辭職。1934年,黃紹竑辭去內務部長一職后,蔣介石為拉攏馮玉祥西北軍舊部,又授意行政院任命薛篤弼代理內政部長……在黃質夫呈請省教育廳轉達省政府的要求批準鄉師征用棲霞寺范圍內280畝土地用于擴建校舍的報告書,獲得原則上支持后,陳果夫發現佛教界和戴季陶等人反對聲強烈,便又有些遲疑不決,復將報告書批轉內政部,請薛篤弼作最后定奪。就寂然法師從政府高層獲得的情報,薛篤弼似乎也同情黃質夫一方,這真叫寂然一方憂心如焚。說到動情處,他哽咽不已,馮玉祥只是認真地聽著,未作表態。
交談結束后,馮玉祥由寂然法師陪同,去大雄寶殿瞻仰佛祖塑像,他拈香鞠躬,神態恭謙,他的敬佛表現令寂然和寺僧們感到意外,因為馮玉祥是個基督教徒將軍。中午,寂然法師在萬齋樓宴請馮玉祥及其隨從,四菜一湯,極為簡單,涼拌豆腐皮、筍片炒山菇、素雞卷等素菜和紅豆煮飯甚為鮮香可口。馮玉祥吃著連說好吃,他吃了兩大碗飯,下午才告辭。
第三天下午,事態發生了變化,內政部一名辦事官員乘坐部里的小汽車,匆匆趕到棲霞寺,將該部對黃質夫申請報告書的批復函復制件交給寂然法師。此函明確表示“爭地產事件,經部辦公室會議研究。擬同意維持現狀,棲霞鄉師必須退出有爭議地區。損壞圍墻應由校方修理……”寂然和僧人們松了口氣。很顯然這是馮玉祥回城后找了薛篤弼,要求他務必慎重處理此事,而薛篤弼立即接受了老上司的建議……
也正因這一緣故,棲霞寺僧人們都對馮玉祥很感激。這段往事還被記載入《棲霞山志》等方志史料中。1939年秋,寂然法師因勞成疾,圓寂于寺中,子弟們將他安葬于寺后中峰。那時,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馮玉祥已辭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職務,住在陪都重慶。因戰火已燃燒大半個中國,兩地音信阻隔,馮玉祥全然不知寂然法師已辭世。但他已得知兩年前日寇攻占南京后瘋狂大燒大殺時,寂然法師冒險犯難、挺身而出,帶領僧人們在棲霞寺救助了23000多名難民的感人事跡,甚為欽佩。在他心目中,寂然和尚實在很了不起,可算得上是中華民族的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