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是興起于1970年的一種反搖滾的音樂力量,在中國大陸叫做“朋克”,在臺灣叫做“龐克”,在香港則叫做“崩”。在西方,朋克在字典里是小流氓、廢物、妓女、低劣等意思。1977年,英國18歲男青年的失業率達28.6%,女青年達29.6%,通貨膨脹率高達10%以上。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造成了朋克的誕生。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簽下的性槍手是朋克的起點。他們發表的專輯“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膽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條封著。大膽的作風無論對前途、社會都是一種控訴。一時間朋克就勢如破竹地成為一種狂潮。
從朋克音樂誕生的那一刻起,朋克風格就變成了另類時尚的標志。早期朋克的典型裝扮是用發膠膠起頭發,穿一條窄身牛仔褲,加上一件不扣鈕的白襯衣,再戴上一個耳機連著別在腰間的隨身聽。除了這些“基本元素”之外,別針、釘釘、金屬條也被廣泛地應用到服裝中。“搞怪”、“另類”成了朋克服飾的代言詞。
英國服裝設計師薇薇恩韋斯特伍德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有創新精神的設計師之一,她的創作手法豐富多變,在設計中常引入亞文化和朋克的一些元素,而被公認為“朋克之母”。通過設計,她向時裝界的傳統服飾挑戰,沖擊傳統服裝美學,而恰恰就是這種對傳統時裝和傳統美的藐視和摒棄,卻使這種反時髦反時尚的樣式成為一種新的風格和時尚,由此朋克服裝風格得以聲名遠揚,成為一種風格。時至今日,其魅力依舊不減。薇薇恩韋斯特伍德是朋克風格的代表設計師,她的設計引領了一次又一次的時尚潮流。
朋克風格的出現本是反時尚和反保守的,而今朋克獨有的風格和式樣卻已經匯入主流的設計理念中。朋克風格甚至成為高級時裝的設計靈感源,
主流時尚和街頭風格之間相互影響,時裝設計師們把朋克服裝的不同元素運用于設計中,為服飾潮流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從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到最近的渡邊淳彌,他們都曾借鑒了英國另類設計師的風格。渡邊淳彌在2002年法國巴黎春夏時裝周上,用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再次刺激了人們的視覺細胞,使這場秀成為一個經典。牛仔布、土花布的再造系列是三個主題當中的精華。毛邊、酸洗、破壞洗或是特殊印染的牛仔布,通過打褶、拼縫、鏤空、壓線輯在一起,就像舊衣再制一般,既新奇另類又極富設計美感,使這場秀成為一個經典。穿上它的女孩們身上立刻混融了古典公主和現代朋克酷女的風貌,令人叫絕。
早期的朋克服飾對后來產生的后現代時裝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另類的時裝設計師們把朋克服裝的不同變體運用在自己的時裝上,給時裝界帶了了不小的震動,也為服飾潮流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隨著“朋克”走向世界,薇薇恩韋斯特伍德的知名度亦愈來愈高。1983年春,薇薇恩韋斯特伍德第一次到巴黎舉辦時裝表演。她推出的系列叫“女巫”,是一組暴露下腹部的現代服裝,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時裝”。這種強調感覺和野性的新浪漫主義觀點,在80年代早期又成了一種廣受歡迎的街頭時尚。
1985年,正當世界風行具有男子氣的寬肩女裝時,倫敦市場的衣架上出現一種“新”式的裙子:即韋斯特伍德推出的19世紀式的撐架裙。看來這種反常的時髦是很難贏得人們的歡迎,尤其正當人們追求自然、合體服裝的今天,但這種箍狀的裙子在十月倫敦時裝周后擺滿了櫥窗長達三個月之久。韋斯特伍德便是該裙式的鼓吹者,并且她的撐架裙或泡泡裙里面穿的是牛仔褲。她把這種裙子稱為“另一種古典的款式”或叫“新時代的合體情調”。這種夸張的組合手法至今還有許多設計師沿用,但是,如今人們的審美觀尺度已經改變,因此受到潮流推崇。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人們對朋克搖滾音樂的厭棄,源自西雅圖后朋克延續的新音樂,第一批英國朋克搖滾樂隊generation-X融合了一小部分的重金屬思想與部分的朋克哲學,他們不修邊幅的衣著如T恤、格仔恤衫、夾克、軍褲、厚底波鞋等成為他們的裝扮特征。為時裝設計師提供了靈感來源。事實上它的影響已滲入潮流之中。流行多年的軍褲便是例子之一。
2006年,是朋克誕生30周年,“新朋克風”到來了:超大慵懶的風格、不規則的縫線設計、高高的黑色網眼絲襪、格子超短裙、黑色皮革、鉚釘……可以看出,朋克惟一不變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性感和獨特的韻味。在21世紀的今天,帶有獨特風格的青年亞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時尚的源頭之一。朋克和Hip-Hop以及另外一些亞文化風格相互融合,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納和吸收,朋克的形象已經廣泛流通于全世界,當代青年的著裝多多少少都流露著朋克風格的影子。
中國朋克即中式朋克。傳入中國后,加入許多中國文化而演變成的一種朋克新形式。作為一種特別的現象,朋克對社會、流行文化產生了諸多影響,中國也在其波及的范圍之內。中國的朋克樂興起可以歸功于1994年美國西雅圖“涅槃”(Nirvana)樂隊的主唱科特·柯本(Kurt Cobain)吞槍自殺。
在這之前,無論是中國的搖滾樂手還是搖滾樂迷都還忙碌于尋找一張“Metallica”或是“槍炮玫瑰”(Guns N’Roses)的精選專輯而奔波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最為紅火的“垃圾”偶像科特·柯本送入自己嘴里的子彈不僅打爆了自己的后腦勺,更是觸動了一批不知所措的北京青年。之后他們便成幫結伙,以潮水之勢席卷而來。從此,朋克在中國登陸了,并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迅速蔓延開來。中國朋克出現了“腦濁”、“新褲子”、“反光鏡”、“69”等樂隊,他們憤世嫉俗,在北京一個叫五道口的地方開創了他們的朋克天地。此外,還有女子樂隊“掛在盒子上”,引起了眾人的視線。她們說著臟話,叼著煙卷,裝扮出位,舉止怪異,一臉的玩世不恭。
由于中國人表達自己的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含蓄,沒有西方那么直接。所以朋克傳入中國后,那些血腥、暴力、反政府、自殘等非主流的“朋克”,自然就得不到宣揚。也正是因為中國人的含蓄,把朋克的自信、精神、優良的朋克搖滾、簡單的皮革服飾等充分地發揮,結合中國人的性格張揚及對朋克精神的無比向往等諸多因素,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朋克力量,就是中國朋克。
朋克裝成為新一輪的另類時尚圖騰——穿涂鴉式T恤衫套短夾克,磨出窟窿、畫滿骷髏和美女的牛仔裝或黑色緊身褲配上腳底帶鋼板的大頭軍鞋;男人們梳起雞冠頭,女人則把頭發統統剃光,露出青色的頭皮;鼻子上穿洞掛環;脖子里最好還要戴上個全是鉚釘的皮頸鏈才算裝配齊全。
現在的朋克風可以稱為“新朋克”,在繼承朋克元素的同時少了很多張揚、另類和不羈,新朋克們變得有些收斂,如高跟鞋、印花、網眼、長筒黑色絲襪、拉鏈等等的加入讓朋克也開始有點“女人味”了。他們放棄了沿襲朋克張揚的裝扮,轉而將朋克因素在細節處精致地體現:比如多個耳釘、鼻環、莫希干式的頭發,以及扭曲的縫線、不對稱的剪裁、不調和的色彩、黑皮和鉚釘的經典結合等,含蓄地營造著屬于新時代的朋克精神。中國的朋克路線走得比較緩慢,近年受歐美、日本、韓國的影響也涌現了許多另類的、走朋克路線的品牌和服裝設計師。
現在很多潮流品牌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朋克的元素,朋克作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代表著人性的自由、矛盾、叛逆以及原始的欲望,它是不滅的。朋克本身是反時尚反潮流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服飾變遷中,它深深影響著服裝的潮流。時代的變遷也賦予了朋克精神新的內涵。朋克精神與服飾之間看似互不相干的兩者早已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伴隨著現代服飾的發展而悄然融合。
(作者簡介:郭海燕,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