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現改稱圍絕經期)是女性一生中比較關鍵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女性月經會發生許多變化。比如,月經過多、周期紊亂、時間過長等。有的人認為,更年期出現月經失調很正常,無需特別處理;有的人認為月經失調也是一種病,應該認真對待。那么,更年期月經不調,到底管不管呢?
【生活實例1】
張女士,今年45歲。從去年年底開始,一向準時的月經就開始不正常:兩三個月才來一次,而且每次量并不多。她有點納悶,難道自己要閉經了?聽說“女人一閉經,就老得快”,她有些著急,四處尋醫問藥,還在一家美容院花4000多元做卵巢按摩。豈料,折騰大半年下來,并沒有什么成效,月經周期仍然紊亂。
【生活實例2】
王女士,今年42歲,出現月經不調有半年時間。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多,時間過長。她認為這不過是更年期的表現,只要精神狀態調整一下,過不了多久就會好,何需在意呢?然而,三個月以后,周圍的人都發現她臉色不好,她仍然沒有重視。后來,她漸漸感覺全身乏力、頭暈,才去醫院就診,結果診斷為“中重度貧血”。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更年期婦女都出現過月經不調,最終以絕經完結。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更年期月經不調可以掉以輕心、放任自流。因為有時經期延長或持續性陰道出血,患者可以出現貧血而導致面色萎黃、全身乏力、心慌、氣短。
研究發現,造成更年期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除了生理性原因,還有病理因素。所以任何時候出現月經異常,都應該找醫生咨詢,檢查有無不正常的因素存在。當然,也不能像前述的張女士那樣,病急亂投醫。總之一句話,對于更年期月經失調,我們不僅要管,還要管得有章程。
找到幕后“元兇”
首先應當排除是否有妊娠。有患者兩個月沒來月經,自以為是閉經,可突然又來了,又以為是更年期月經不調,后來才知居然是宮外孕大出血!女性到了更年期,卵巢功能出現衰退,但還在排卵,這個期間只要有性生活,就仍有可能懷孕。因此,若出現短期閉經后出血,首要的就是排除懷孕。如不排除,誤認為是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則會延誤治療,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其次,要排除是否有生殖道感染,如結核性子宮內膜炎往往有不正常的子宮出血。
第三,應檢查是否有卵巢功能性腫瘤,如卵泡膜細胞瘤或顆粒細胞瘤,可產生內分泌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黏膜下肌瘤,易引起間斷的大量出血;子宮內膜癌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特別是長期不規則出血以及絕經后出血。
最后,還要檢查是否有凝血障礙性疾病或者心血管系統疾病。
放松心情,平和心態
排除了以上疾病,可確定月經失調是因卵巢功能下降所致。那么,接下來要做的,是放松心情,平和心態。更年期婦女情緒上常有焦慮、心煩意亂等出現,如果再因月經失調而心煩意亂,則更不利于更年期的平穩度過。
如果出血不是很多,身體也沒有其他表現,可以多出去走走,會會朋友,游覽山水,放松心情。
營養調養有助“維穩”
飲食宜清淡,苦瓜、西瓜、黃瓜等宜常吃。最好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溫燥性香料,如胡椒、洋蔥、青椒、八角以及羊肉、狗肉等。
如果月經量多、時間過長,可將黑豆、花生仁加水適量煮湯,至黑豆、花生熟透加紅糖食用。
月經不調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多吃含鐵的食物,補充足夠的鐵質,就能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海帶、紫菜、黃豆、菠菜、大棗、木耳、香菇、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畜禽肉類、魚類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鐵質。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所以維生素C的攝取量要充足,應多吃蔬菜、水果。
適量補充植物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對保養卵巢、調理內分泌都有幫助。更年期可以多吃大豆及豆制品,如豆漿、豆腐等。
有人認為,更年期婦女如果有月經失調,很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其實,這主要還是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不過,這也提示,有月經失調的更年期婦女更應該注意補鈣,以預防骨質疏松。研究顯示,絕經前的婦女每天要補充鈣1000毫克,而含鈣量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豆制品、海帶等。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以增強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