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樹讓#8195;男,山東人。現任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特聘研究員、中國棗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特聘專家、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棗分會高級顧問、中國農學會農業科技園區分會理事、海南省三亞市政府農業高級顧問、廣西策劃協會副會長、湖南林業廳經濟林顧問、新疆皇朝集團首席專家、海南三亞市海源公司技術顧問、海南樹讓農業研究所所長、聊城大學特聘客座教授等。
棗原產于中國,是古代著名的“五果(棗、杏、桃、李、栗)”之一。《詩經#8226;幽風篇》中就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的詩句。
活維生素丸
鮮棗營養豐富,全身是寶,其果肉可提取維生素C及釀酒,核殼可制活性炭,有較高的醫療保健作用。
據測定,鮮棗一般含糖量30%左右,高者可達40%以上,干棗含糖量60%。每100克紅棗可產生熱量309千卡,與大米、面粉相近,故棗有“木本糧食”之稱。
棗果中還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多種氨基酸及鈣、鎂、磷、錳、鐵、鉀等礦物質和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C、維生素P、維生素E等。每100克鮮棗中含維生素C高達380~660毫克,比獼猴桃高好幾倍,比山楂高6~8倍,比蘋果高80倍,比柑橘高30倍。而且,由于棗中含有生物類黃酮物質,能保護維生素C不受破壞,維生素P含量在果中也是最高的,所以紅棗又被譽為“活維生素丸”。
五谷加大棗,勝過靈芝草
紅棗不僅味道甘美,營養豐富,還有益氣補血、安神的功效,是一種價廉物美的清潤補品。
中醫認為,紅棗味甘,性溫,能補脾養胃、益氣生津、滋心潤肺、養血安神,久服輕身延年。《爾雅》中有“棗為脾之果”之說。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論》的113個處方中,有63個配用了大棗。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鮮棗在防治心血管病和抗惡性腫瘤上有良好的作用,還能預防鉛中毒。鮮棗含黃酮-雙-葡萄糖甙A,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鮮棗中含有一種人體能量代謝必需的活性物質——環磷酸腺苷,對人體細胞起著重要的生理調節作用,能增加肌力,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達到抗癌和消除疲勞作用。
臨床發現,孕婦產后食用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加快身體復原;年老體弱者食棗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腦力者及神經衰弱者以棗湯代茶飲,可安心寧神、增進食欲。另外,用棗加生姜、紅糖煎湯飲服,可祛寒止咳;用棗與茵陳、紅小豆煎湯,可防治肝炎;紅棗與陳醋同煮至醋干食棗,對脫肛久治不愈者有療效;紅棗、芹菜水煎劑,能降低膽固醇;紅棗煎湯,連棗服用可治脾虛久瀉、血虧體弱;棗花生湯可用于輔助治療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血清轉氨酶較高的患者。
正因為棗營養豐富,藥效顯著,故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