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筆者常常發現有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團隊精神,學習沒勁頭,精神狀態低迷,缺乏作為學生應具有的樂趣和幸福自豪感。學生出現這種狀態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班主任對學生的真誠和關愛能使學生改變這種現狀,在心情上產生愉悅感和幸福感。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在“師愛”教育中產生幸福?這需要我們一起思考、探討。
一、用師愛關注個體的自然生命。讓個體領悟到永恒的幸福
當前,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感到失落和傷感?學生為什么因失落的生命尊嚴和異化的人際關系而遠離了幸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缺乏關愛而導致幸福教育不到位。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為目的,在教育中創造、生成豐富的幸福資源,培養出能夠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而在班級管理中的“師愛”能直接調節學生理性,而理性又是駕馭著學生情感、學生行為的手段和力量。因此,我在班級管理中總用一種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心態進行班級管理實踐。我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更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努力成為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即心理保健者和精神鼓舞者。一位學生和我推心置腹交談的時候說:“其實我們不喜歡保姆式的班主任,我們佩服、尊敬的是有新理念、慈祥的班主任,因為他善于給我們精神力量和快樂,給我們造就個體生命的幸福感。”因此,幸福教育呼吁:今天的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讓孩子學更多的東西,而是尊重孩子,關注他們的生命,還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世界。
二、用師愛豐富個體的精神生命。使個體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剛做班主任時,筆者總是過多關注班里學生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狀態,導致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對未來感到失望。有的學生對老師、同學厭煩,感到學習無聊、生活枯燥無味。因此,我覺得,幸福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這種現狀,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命為核心,使學生成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以求得精神生命的升華與超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教育才能真正回歸人性。
筆者曾有一個男學生,原來是善良、懂事、上進的班干,后來由于父親去世而顯得很異常和憂郁。為了讓他回歸到幸福的學習生活狀態,我沒有讓其他學生知道他家庭的變故,而是和科任教師共同努力讓他慢慢恢復往日活潑、好動,愛與同學交往的特點。為了讓他再次融入班集體中,我針對他的數學特長,安排他當科代表和班干,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和關愛。有一天,他偷偷對我說:“老師,我父親雖然去世了,但您這樣關愛我,我還能享受到父親一樣的愛,生活快樂而幸福。”幸福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多方給予學生特別的精神關愛,提升學生個體的幸福感,學生會終生難忘,感到人生道路上永遠都會有一盞幸福的明燈照耀著。
三、用師愛增強個體的幸福能力。以提升個體的幸福層次
產生幸福能力主要表現為發現幸福、體現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和幸福離不開教師的發現、培育。教師在提升學生幸福層次時既要用“慈愛”來溫暖學生,又要用“嚴愛”來約束和指導學生。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還存在這種現象:教師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性目標,只看到學生缺乏知識、能力和經驗的一面,而看不到他們潛在的能力、內在的積極性和發展的可能性,忽視了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狀態。幸福教育讓教育真正觸及學生的心靈,在學生的內心世界打下一個亮麗的底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一個班里有幾個留守學生,他們沒有“家”的約束,特別調皮搗蛋,甚至逃學上網吧!我要求他們嚴格遵守學校紀律時,更注意用愛來溫暖他們的內心世界。上課時我精心組織活動,特意安排這幾個學生參與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以及教師對他們的信任,他們的精神得到了滿足。后來,他們學習明顯比前刻苦了。
我在班級管理中通過用“師愛”去還給學生一片陽光天地,用更真摯的“師愛”去相信每個學生。在我的眼里,學生就像花朵,我始終堅信每朵花都有盛開的力量,都能在陽光下綻放出自己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