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農村中學的實驗條件還比較差,導致一些實驗課停開。有部分農村偏遠學校,即使是達標校,也無法達到每人一(實驗)桌的要求,更多的是兩人一桌。非達標校也只能四人一桌,甚至是六人一桌。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動手率在25%~30%,一些經濟落后地區學生動手率甚至接近于零。長期以來,化學實驗操作知識,不是由學生通過實踐去體驗、去思考,商是由老師來“表演”,或由課本和老師給學生描述。此外,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都只注重筆試,輕實驗操作考核。這就在客觀上導致“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做法,和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這種狀況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更使化學教學失去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化學素養的功效。
充分利用農村中學現有資源開發化學實驗,研究化學實驗綠色化、微型化、簡單化,進而降低實驗成本。是改善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實驗綠色化,降低實驗裝置成本
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按照教材要求,所用儀器、藥品的價格大約只要50元,可是有些偏遠山區農村中學連這些基本的儀器都沒有。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容易產生cl2泄漏而造成污染環境和影響實驗人員健康。我們可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1所示。
實驗方法:按圖組裝好儀器,分別檢查K1和K2兩部分的氣密性,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先在廢白熾燈泡內裝二氧化錳,再用針筒注入濃HCl,在截斷的無色酒瓶中加入NaOH溶液。
實驗開始時打開K1,關閉K2,然后制取cl2。a礦泉水瓶收集滿cl2后,打開K2關閉K1,cl2便進入礦泉水瓶b。此時通往a的導管沒有cl2通過,可以更換a礦泉水瓶,用此方法可以收集多瓶cl2。
方案優點:(1)能安全地循環操作,收集多瓶Cl2:Cl2的溢出量很少,從而減少了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2)成本很低,不到5元。用墨水瓶代替酒精燈,廢燈泡代替圓底燒瓶,廢針筒代替分液漏斗,礦泉水瓶代替集氣瓶,廢酒瓶斷開后的下半部分代替燒杯,這些在農村都容易做到,而且實驗安全、可操作性好。

二、實驗微型化,降低試劑成本
在高二《化學》必修教材中,cu與稀HNO3反應生成NO的實驗,在試管中無法觀察到無色氣體NO生成,而直接觀察到紅棕色氣體NO2。同時,較多的多余的NO2用NaOH溶液吸收,這樣浪費藥品,不利觀察現象。實驗方法改進如圖2所示。
實驗方法:先用帶針頭的注射器抽干氣球內的空氣備用。將細銅絲放入20mL注射器中,吸入15mL熱的稀HNO3將注射器中產生的氣體注入氣球,這樣可觀察到有無色氣體(NO)生成。當氣球充滿后,拔出針頭,將酸液擠出,反應隨即停止。再用注射器吸取10mL空氣注入氣球,觀察球內氣體由無色變成紅棕色。實驗完成后,用注射器抽取紅棕色NO2氣體,推人堿液吸收。
方案優點:(1)由于整個實驗體系隔絕空氣,封閉性較好,能很容易地觀察到無色氣體(NO)的生成,并能隨時擠壓出酸液終止反應,以微量藥品取得最佳效果。(2)將產生的少量NO2氣體,用堿液吸收,有利于保護環境,給學生傳達綠色化學的思想。
三、實驗簡單化。降低實驗操作成本
在高一《化學》教材中,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是只講不做。這樣就沒有說服力。大部分化學教師都做相應的補充實驗,但是很多教師都是先制備cO2然后再讓其與Na2O2反應,這樣操作很麻煩,而且浪費藥品。實驗改進如圖3、4所示。
實驗方法:先將Na2O2包在棉花團里,用鑷子按住棉花團,同時通過玻璃管向棉花團吹氣(含有CO2)。反應生成O2并放出熱量達到著火點,使棉花團燃燒。
方案優點:不用事先制備CO2,節約藥品;實驗操作簡單,方便。
通過實踐,我們可以挖掘出許多降低實驗成本的有效方法。這對于改善農村化學實驗教學,提高農村化學教學質量,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