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常規管理 問題 對策
【文獻編碼】 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0.12.002
學校的常規管理是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管理目標,以常規手段來實現教育活動的組織、控制、調解和指揮的過程。學校常規管理是學校正常生活秩序、教學秩序及其他工作秩序的保證,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離不開優質的常規管理。廣西歷來重視義務教育的常規管理,在2007年實現“兩基”目標,基本解決少年兒童“上學難”的問題后,把目光放在了如何保證少年兒童“上好學”的問題上。對此,自治區教育廳決定2009年和2010年在廣西開展“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年”活動,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規范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為使對學校常規管理的評估確實取得規范學校常規管理,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際效果,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縣(市、區)評估標準及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評估義務教育學校的主要依據。
一、 問題分析
根據《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廣西教育學院于2010年3月借中小學校長培訓之機,組織了一部分學校(全部為初級中學)進行了自評。此次自評共發放評分表69份,收回69份,有效份數為58份。參評學校分布在桂東(15所)、桂南(6所)、桂中(9所)和桂西(28所)四地區。此次調查數據總量適度,調查地區分布合理,具有典型性。因此,此次調查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可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
通過對58份評分表的分析,發現達到達標規定的學校有41所,達標率為70.7%,沒有達到第四條規定的學校有17所,未達標率為29.3%。四地區參評學校的達標率見表1。行政管理、教職工管理、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安全管理、校園管理、財務及資產管理等7個一級指標的達標率見表2。
表1廣西四地區參評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率
表2廣西四地區參評學校常規管理一級指標達標率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參與自評的58所學校的達標率為70.7% ,總體情況不理想,有接近30%的學校沒有達標,暴露出了比較多的問題。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桂西地區的學校達標率非常低,達標學校僅占46.4%,不到一半。通過對一級指標進行分析,發現在7個一級指標中教育教學管理、安全管理和學生管理指標的達標率最低,說明這三個方面管理的情況不很理想,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對各個地區學校進行分析,也可以發現,教育教學管理指標除桂南學校的達標率達到100%外,桂東、桂中和桂西學校都沒有達到100%的達標率,而桂西學校的達標率僅為67.9%。從此次調查的總體情況,可以反映目前廣西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存在的問題,即地區發展不均衡,校長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師隊伍師資力量不強。
(一) 地區發展不均衡
如上所述,桂東、桂南和桂中學校的義務教育常規管理達標學校達標率比較高,而桂西的達標率則不盡如人意。在這次評估中桂西地區共有8個縣市,除1個縣的學校完全達標外,其他縣市都存在不達標的學校,更有3個縣的學校完全不達標。各地區學校發展的不均衡,主要是由經濟發展的差距造成的。桂東地區包括玉林、貴港、梧州、賀州,位于西江流域,連接廣東,是通往廣東、香港、澳門的門戶,毗鄰著珠江三角區,而玉林更屬于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的一部分,經濟后發力量強勁。桂南地區包括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崇左,地處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也是中國—東盟經濟區的核心地區,而南寧作為廣西的首府,擁有區位優勢,是廣西經濟發展的龍頭。桂中地區包括柳州和來賓,是廣西的重工業區,經濟發展平穩。桂西地區包括百色、河池,地處大石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據廣西統計年鑒(2009),這四個地區2008年的經濟情況如表3所示。
表32008年廣西四地區經濟情況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經濟的發展對于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經濟是教育的基礎和保障,沒有經濟的支持,教育也就不能獲得很好的發展。2008年,桂西地區無論是從地區生產總值,還是一般預算收入上都比其他地區低。由于差距比較明顯,導致了桂西地區對教育的支出比其他地區少。桂西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財政收入少,缺乏對教育的有力支持,直接導致了桂西學校在常規管理自評中落后于其他地區,學校常規管理很不理想。
(二) 校長專業化水平不高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羅蘭德·巴斯說過:“校長的領導奠定了學校發展的基石,它決定著學校的學習風氣,決定著教師的專業水平和道德水平,決定著學生的發展能否受到關注。如果一個學校是生機勃勃的、不斷革新的,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學校的教學水平受到廣泛的贊譽,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那么人們有理由相信校長的領導是學校成功的關鍵。”校長的能力體現在他能始終帶領學校走在發展的前列,能夠搞好學校的常規管理,能夠不斷在常規管理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常規走向創新,走向成功。而校長能力的提高,要通過專業化的學習和訓練,不斷提高校長的專業化水平。這次學校自評有近30%的學校常規管理沒有達標,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校長專業化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帶領學校走出困境,走向穩定的發展道路。目前,我國校長的任職條件過低,《全國中小學校長任職條件和崗位要求(試行)》規定:鄉(鎮)完全小學以上的小學校長應有不低于中師畢業的文化程度,初級中學校長應有不低于大專畢業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學、高級中學校長應有不低于大學本科畢業的文化程度;中小學校長應分別具有中學一級、小學高級以上的教師職務資格,且具有從事相當年限教育教學工作的經歷。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樣的規定顯然已經落后于當今時代的發展。如今校長所面臨的學校事務更復雜,情況更多變,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也越來越高,如果不加強提升校長的知識能力,將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三) 教師隊伍師資力量不強
教師作為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體,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的核心問題是教師的管理,要搞好教學就要抓好教師的管理,因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任何一所教學水平高的學校,都有一個業務過硬、事業心強的師資隊伍。只有一流的師資,才可能有一流的教學水平。在學校自評的7個一級指標中,教育教學管理指標的達標率是最低的,僅為81%。在四個地區的比較中,教育教學管理達標率除桂南地區學校是100%外,桂東、桂中、桂西地區學校的達標率分別為93.3%、88.9%、67.9%,分別為這三個地區一級指標中的最低值。這反映了我區在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中,教育教學管理處于最薄弱的地位,亟須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師資隊伍,可見由于我區教師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從而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特別是農村地區,由于各方面的條件都比城市差,優秀的教師往往不愿意到農村工作;教師工作繁重,沒有時間學習提高,而且由于條件艱苦,缺乏學習的條件,可以接受的相關培訓也很少;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學歷比較低,教育教學水平和個人素質低,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廣西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67萬所,農村教學點1.07萬個,在校生656.74萬人,其中2/3在農村。如何提高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使農村的學生享受到和城市同等的教育教學,將是廣西今后面臨的難點問題。
二、 對策
(一) 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從分析可以看出,廣西學校發展不平衡,為此,應該采取措施,促進區域均衡發展。首先,應該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經濟發展才能提高財政收入,財政收入提高才能把更多的資金投到教育上,學校的各個方面才可能得到較大的發展,進而促進學校常規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今,廣西正在大力發展北部灣經濟,在努力建設北部灣的同時,也應該統籌兼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進其他區域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桂西地區的經濟發展。桂西也有發展經濟的優勢,應該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當地的特色經濟。該地區有礦產30多種,錫礦和鋁土礦的儲量排在全國的前列,廣西比較有規模的水電站也在桂西,比如巖灘水電站等。在發展布局上,應該以礦業與水電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及產業鏈。其次,通過加大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幫助桂西發展教育事業。桂西地區2008年的教育支出為18.44億元,僅是四地區平均支出的68.55%。如果可以通過加大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使桂西地區的教育支出占到廣西四地區平均支出的80%,達到21.52億元,就可以極大促進桂西地區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促成廣西教育發展的均衡格局。
(二) 提高校長專業化水平
博茨瓦納曾指出:有效領導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學校辦學質量和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校長作用尤為重要。校長要實現有效領導,必須擁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校長專業化是指校長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獲得教育和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一名教育專家和管理專家的專業發展過程。要提高我區校長的專業化水平,首先,要提高校長的任職條件。校長是一個專業化很強的職業,優秀的校長必須擁有豐富的教育知識和優良的專業結構,在教育領域有深刻的洞察力和解讀力。校長的專業結構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倫理和自我專業意識六個方面。廣西可以根據《全國中小學校長任職條件和崗位要求(試行)》的相關規定,結合廣西的教育實際發展狀況,制訂出符合廣西教育發展的相關規定,適當提高校長的任職條件。通過提高任職條件,促進校長專業化的發展。其次,要完善校長培訓制度。校長僅僅成為一名教育專家還不夠,還應該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管理專家。獲得良好發展的學校,都是管理有方的學校,都有一位會管理學校的校長。校長在任職之后,更多的是面對如何更好地管理學校,處理各種學校事務,促進學校更好更快地發展的問題。因此,校長的培訓應該以管理學校為重心,更新教育理念并行。職前培訓應該樹立校長的管理意識,增強校長的管理理念,建立校長的管理信心。職后培訓應該引導校長如何更好地管理學校,著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加強管理技術和手段的學習。
(三) 增強教師隊伍師資力量
廣西教師隊伍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特別是農村地區和桂西地區表現得特別明顯,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加強農村地區師資力量,實現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首先,鼓勵大學生到農村任教。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學生到農村服務,2003年實施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2004年實施了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2006年啟動了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2007年確定6所師范學校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建立師范學校定向培養學生制度等。這些政策對增強農村師資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力促進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廣西應該充分利用國家的各方面政策,因地制宜地采取更加優惠的措施,積極鼓勵大學生下到農村去,下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廣西的教育作出貢獻。其次,實行教師對口支援制度。城市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城市教師較之農村教師擁有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較靈活的教學手段,這也是農村教育教學水平落后的一個原因。建立教師對口支援制度,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教育教學水平低下的問題,農村教師可以從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經驗和手段,并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適合農村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農村學生也可以由此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促進身心發展。再次,加強農村教師培訓。農村教師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想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比較困難。因此,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很有必要。通過培訓,可以使農村教師系統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手段,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責編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