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柔軟的羊毛遇見個性的戳針,神奇的反應發生了。面對一個個超Q的羊毛氈小物,每個柔軟的內心都無法抗拒。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冬天,一不小心把羊毛衣丟進干衣機里,結果毛衣不僅縮水小了一號,原本柔軟的質料也變硬了。其實,這是羊毛氈化了。時下一種新興的手工DIY項目——羊毛氈戳戳樂,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
圓滾滾的松果、胖嘟嘟的小熊、花枝招展的鞋子,甚至是一幅抽象派的風景畫,都可以用羊毛氈制作而成。一絲絲細小彎曲的羊毛纖維糾結在一起,經戳針上下來回地鉤織變得結實、立體。就算你是門外漢,也能很快尋得其中快樂,因而此類愛好者迅速增加,且高手眾多。
新旋風來襲
羊毛氈創意DIY起源于歐美,席卷日韓。如今,它成為我國手工愛好者的新寵,掀起繼拼布、十字繡之后的又一次DIY熱潮。
俄羅斯著名的男性羊毛氈大師Victor,作品帶有莫斯科獨有的冷冽和簡潔。從幼稚的小動物轉型為真實人物造型的美國羊毛氈大師Kay Petal,制作的羊毛氈塑像,從披頭士到成龍,無一不讓人驚嘆。在日本,不僅有鈴木千晶、福田理緒這樣以細膩著稱的大師,達人更是不計其數,各大手工網站與集散地充斥著色彩各異的羊毛氈材料,手工培訓教室也安排著密密麻麻的相關課程。每一間羊毛氈手工店鋪,幾乎被粉嫩柔軟的羊毛氈包裹著,猶如一顆充滿魔幻色彩的糖果,向路人傳遞著制作時的甜蜜。
“臺灣的手工一直緊跟國際的潮流,再慢慢影響大陸。”年近40歲的Q媽介紹著羊毛氈這門新奇的手工藝。Q媽本名張佩君,是臺灣資深的羊毛氈手作達人,她制作的羊毛氈作品以卷毛與細膩度著稱,從兩三年前羊毛氈進入臺灣地區后便一直制作、學習,如今,她放棄服裝設計的本行,成為羊毛氈專職授課老師。
“羊毛纖維有無數的鱗片組織,遇水時會張開,如果不斷加水加壓,羊毛就會緊密地結合,纏繞在一起,只要重復搓搓揉揉,或者用戳針來回鉤織,就能制造無數的驚奇。”每當面對初學者,Q媽總會不厭其煩地一一答疑。如今,羊毛氈在臺灣的發展勢頭迅猛,除了每天的電視節目有羊毛氈教學課程,在臺北還有羊毛氈推廣協會與羊毛氈研究發展處。“相對拼布這樣的手作,羊毛氈比較便宜,一件小作品的材料與工具只需要幾十元人民幣,花費三四個小時制作就已足夠,最主要的是制作出來的成品超級可愛,小動物、糕點、手提包……這些既美觀又實用的羊毛氈對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充滿吸引力。”Q媽如是說。
今年八月,Q媽應邀到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講授羊毛氈普及課,當可愛的作品一現身立馬掀起全場高點,“不管是已經接觸過羊毛氈的愛好者,還是第一次聽說這門新興手工藝的人,眼里透出的光亮完全超出我的想象。”Q媽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她希望將自己出版的羊毛氈書籍引進大陸,把玩羊毛氈的新理念在這個需求甚大的市場廣泛推廣。
樂活可愛多
玩手工的愛好者都喜歡聚在一起享受交流的樂趣,在這個超萌超Q的羊毛氈圈里更是如此。
一周一堂羊毛氈手工課遠不能滿足愛好者們的需求,自發組織聚會便是家常便飯,“充滿人文氣息的星巴克是理想的聚會場所。”Q媽頭號粉絲團的成員李黎辰笑言,他是玩羊毛氈里為數不多的男士之一。從事銷售工作的李黎辰制作的羊毛氈作品充滿男性特色,顏色偏暗,兵人與武器是他最喜愛的題材。“我一般使用濕氈制作作品,針氈純粹是女孩子的玩意。”
羊毛氈的制作方法分針氈和濕氈兩種,顧名思義,針氈是靠戳針重復單一的鉤織動作,主要用于制作立體的作品,而濕氈則是將羊毛用肥皂水浸濕后,用拍打或滾動等一些手法制作,衣服、帽子、地毯更多采用這種方法。
在中國內地,羊毛氈處于萌芽階段,這個圈子還不足以有大規模的比賽與交流活動,更多的是引導大家對羊毛氈這項新興手工活動的認識。熊貓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多歲的熊貓與四個朋友開辦了羊毛氈愛好者網站,從視頻教學到國外手工達人采訪,再到羊毛氈電子雜志,從業余到專業內容可謂一應俱全。“知道羊毛氈有三年時間了,不過近一年才開始玩。最初接觸時覺得很奇特,一小團羊毛能變出很多造型,加上羊毛氈很蓬松,做出的東西很可愛。”對女生來說,她們對可愛的東西天生就沒有抵抗力。
盡管現在玩羊毛氈愛好者的數量比不上其他手工門類,但對他們來說總算找到聚集地了。線上交流、換傳視頻、開辦專欄等等,還舉辦過同城交流活動。“最初只有四五個人參加,現在只要一號召,得坐四五張桌子了。”熊貓一臉自豪。“其實玩羊毛氈更多的是釋壓,靜靜地坐在桌旁,隨心所欲地戳,就愛這種懶懶的感覺,享受這份自在輕松的快樂。”
百變手工時尚
一些不錯的羊毛氈小店也是聚會交流的場所,梵緹午羊毛氈手創教室便是其中之一。這里可以交流經驗技巧,也組織羊毛氈比賽,還有羊毛氈貿易集市。
五彩繽紛的羊毛氈被卡紙折成蝴蝶形,掛在黃白相間的墻壁上,從明到暗,從艷到深,讓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想隨之翩翩起舞。老板韋艷二十多歲,頸上戴一串羊毛氈七彩項鏈,耳朵吊一對藍色羊毛氈紐扣耳環,真懷疑身上的針織裙也是由羊毛氈制作而成。
在梵緹午寬闊的手創教室中間,十幾位二十來歲的女孩圍在一張大方桌旁,手拿細針聚精會神地在色彩各異的羊毛上來回鉤織。“我們會定期組織羊毛氈主題比賽,方格里陳列的都是氈迷們的作品。”正在制作長頸鹿的韋艷頭也不抬地說。
梵緹午手創教室組織的制氈主題比賽,是與藝術院校的學生及氈迷愛好者定期組織的交流會,大家彼此先通過網絡溝通,選定一個主題,小動物、徽章、文具等,再約定創作時間,待大家完成后帶到店里來展示。幾十個產品擺在架上,五顏六色,形態各異,再評出大家一致認為最好的作品,獎品自然是一些制氈工具或材料。如果意見不能統一,則分成專業組與愛好組,你方唱罷我登場,一些新的設計理念、一些制作的缺陷與小技巧,便在這眾說紛紜中相互交流解決了。
說到制氈技巧,韋艷將自己的經驗和盤托出:“創意設計很重要,得先在心里有個藍圖,再逐步進行色彩搭配。我們采用的是從國外進口的羊毛,氈化力很強,在戳針過程中最好把表面的毛帶到里面去,這樣既節約時間,效果也不錯。當然要留意戳針的角度,從哪一個角度戳便從哪一個角度抽出,不然容易斷針。初學者最好按照說明書的步驟慢慢練習,從初級一星難度開始,慢慢提高,當制作完一件小巧的作品后,內心對它的愛護便會油然而生。”
“‘氈迷’這個詞最能表達我們的狀態。羊毛氈是舶來品,‘氈迷’的發音既清脆又活潑,就像我們DIY的小作品,色彩靚麗又很洋氣。”在場的氈迷之一李小姐邊說邊將正在制作的小白熊遞到面前。吸引手工愛好者的不僅僅是羊毛氈那可愛蓬松的形態,最重要的是能讓人們按自己的意愿和心情制作,把DIY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貼士:
羊毛氈常用工具:
羊毛針:針氈使用的基礎工具,便于制作立體造型。
吸水布:在濕氈過程中需要不斷加水,噴水,揉搓使其變密實,一塊吸水布就解決了水到處噴濺的問題。
網布:打濕的羊毛容易粘在手上,將網布覆蓋在羊毛上就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增加揉搓的摩擦力,使作品邊緣整齊。
木質洗衣板:羊毛氈在半氈化時,圖案已經不會移動,用洗衣板揉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羊毛刷:將不同顏色的羊毛混在一起,再用羊毛刷按一個方向輕刷,起到混色的作用。
如何分辨羊毛的真假?
用火燒,燃燒時氣味比較像頭發燃燒時的氣味,燒后呈現黑色,一壓就碎成粉末狀。
如何清洗羊毛氈?
氈化的羊毛氈很容易清洗,方法跟洗毛衣一樣,用洗衣液以洗毛衣的方式洗滌即可,也正因為他能清洗,所以作品應用廣泛。
初級入門技巧:
* 分羊毛時最好是用雙手往兩端拉開羊毛,這樣在制作小物時更容易成形。
* 使用戳針要均勻用力,否則容易出現凹陷。
* 制作濕氈最好取40~50度熱水,加快氈化速度。
* 制作小球先將羊毛卷緊,再使用戳針,形狀更漂亮。
* 修飾形狀時用與作品同色的羊毛薄薄鋪一層,用針尖淺進淺出,作品更細膩,針孔也會被蓋住。
羊毛氈交流學習網站:
梵緹午手創教室http://www.feltywool.com/
手工玩家http://www.pandadiy.com/
日本HAMANAKA http://www.hamanaka.co.jp/
圈子近期活動
手工日語沙龍
做手工的姐妹通過朋友或網絡購買精美的日本手工圖書,卻不能理解很多關鍵手工詞匯的意思。寶庫手工開辦手工日語學習沙龍,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里學習手工中必要的日語詞匯和基本語法,達到能夠看懂日本手工圖書的基本內容、能夠跟日本老師進行簡單的會話。
課程安排:20次課,1-10次課以拼布日語為主,第11-15次課以縫紉日語為主,第16-20次課以刺繡日語為主。
上課時間:每周六下午
上課地點:北京寶庫大成手工藝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