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花轎、鳳冠霞帔、拜天地……體現了中國的禮儀文化和民俗風格,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和文化傳統。
重拾“棚行”生意
1982年,一個外國男人要迎娶一個中國媳婦,這個男人非常崇尚中國傳統文化,希望能夠以一場中式傳統婚禮迎娶自己的中國新娘。然而,一場正宗的中式婚禮該如何操辦呢?
幾經輾轉,新娘家人找到了臧鴻。臧鴻是個地道的“老北京”,出身于“婚慶”世家,祖上一直居住在京城四九城里,七代都是經營專門操辦紅白喜事的帳棚房。從小,臧鴻就跟著長輩去新人家操辦婚事?;槎Y喜宴中的規矩講究,臧鴻耳聞目睹,爛熟于心。
臧鴻應下請求,開始為這對新人籌備一場地道的中式傳統婚禮。大紅花轎,開道鑼、開道旗、喜牌、羽扇、牛角燈、鳳冠霞帔、紅蓋頭、手牽紅綢、龍鳳帳、供桌、太師椅、香爐、天地神牌位……臧鴻開出一張長長的清單,找人四處置備齊全。
那日清早,八抬大轎、旗鑼傘扇,一一亮開。吉時一到,臧鴻用洪鐘般的聲音喊出“吉—時—發—轎——”。八個轎夫抬起轎子、十二個鑼鼓手開始奏響鑼鼓,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式婚禮就拉開了序幕。
花轎娶親、拜天地、入洞房、三朝回門……一系列繁瑣但充滿莊重儀式感和喜慶氛圍的婚禮流程,讓新郎官大開眼界,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婚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場婚禮之后,臧鴻把家族傳了七代的“棚行”生意給拾了回來,來找他操辦中式婚禮的人也絡繹不絕。20年間,臧鴻操辦的大小婚禮已有幾百場,其中大半都是中式婚禮。這些具有中國情調和喜慶氛圍的婚禮為臧鴻贏得了“中國民俗婚禮一代宗師”、“婚俗泰斗”等稱號。
“中式傳統婚禮,非常氣派,為的就是討個彩,講的就是個面。體面可是老北京特講究的事兒,從婚宴舉辦的排場就可以看出一個家族的興衰,從婚宴的現場就可以得知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轎子有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無論是多少抬大轎,在新郎出發前都要順成一排,停在門前,用行話講,這叫‘亮轎’,為的是顯示氣派,也為告知街坊鄰居?!?/p>
聊起婚俗來,已80高齡的臧鴻精神頭兒特足,像一本傳統婚俗的活字典,講得頭頭是道。“婚禮上的作揖,一定是要右手握拳,左手搭在右手之上。如果是右手搭在左手之上,則是說明家中有老人過世,在向別人報喪。在起轎娶親前,在轎子左右射出三箭,邊射箭主婚人邊喊,‘一箭新娘子喜臨婆家門,二箭祝新郎新娘百年好合,金玉良緣,三箭定乾坤,乾坤福壽鏡,祝新郎新娘五福臨門?!@就叫‘三箭定乾坤’。”
臧鴻常說,一場中式婚禮就像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課,可以讓新人學到很多。
中國婚俗文化傳播者
湯永青是臧鴻的大徒弟,其嗓音高昂嘹亮,主持婚禮現場氣氛喜慶熱烈,有“京城金嗓”之稱,在婚慶界與臧老同樣享有盛譽。
出生梨園世家的湯永青從小學評劇和京劇,嗓子好、臺風好。參加工作后,他就成了單位里各種活動主持的不二人選。后來,一個同事結婚,請他做婚禮主持人。他就此與婚禮主持結下了不解之緣。
因為從小學戲劇,湯永青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很深,踏上婚禮主持之路后,他迷上了傳統婚禮習俗的研究。他翻閱大量典籍,將描寫婚禮的文字整理成冊,然后進行分析梳理,還原了漢代婚禮、唐代婚禮、清代皇帝大婚等一系列婚禮儀式的流程和習俗。
很多影視劇在演繹古代婚禮的劇集時,都會聘請湯永青去做文化顧問,喜歡表演的湯永青常常在劇中客串一個角色,過一把戲癮。但比起演戲來說,湯永青更迷戀做婚禮策劃和主持。
這些年來,他不僅為數不清的中國新人主持了喜慶的花轎婚禮,還為很多外國人操辦了鳳冠霞帔、點紅燭、拜天地的中式婚禮。2009年,他還應北京天人配婚慶公司的邀請,策劃了一場名為“夢回大清”的主題婚禮秀,一系列經過考證的儀式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了清代皇帝大婚的高貴和隆重。
“解放初,人們生活水平不高,那時候不講究穿紅戴綠的大操大辦,結時都穿藍制服、列寧裝。文革期間,很多年輕人崇拜解放軍,結婚時特流行裝軍裝,表達對革命的一腔熱情。改革開放之后,西方文化滲入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新娘改穿婚紗了。不過有的新人一直在說自己辦的是西式婚禮,可你一敬茶,這就是中式的了。”湯永青對中國婚禮的發展進行了總結。他還說中國人的婚禮近幾十年來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最近幾年,有很多婚慶公司都推出了中式傳統婚禮方案,其實,在費用上,中式婚禮與西式婚禮相差并不大。然而,大紅花轎、鳳冠霞帔、拜天地……體現的是中國的禮儀文化和民俗風格,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和文化傳統。
2006年8月,在湯永青和宗少山等人的積極努力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婚慶文化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了?!巴ㄟ^一個平臺把全國從事民間婚慶工作的同仁都聚集起來,一起搜集、研究中國婚俗藝術,加強各地區之間的交流與研討,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婚俗文化?!痹摻M織的宗旨也正是湯永青的心愿。
而在中國婚慶界,像臧鴻和湯永青這樣的傳統婚俗文化傳播者,有很多。
對話
《中華手工》:傳統婚俗文化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湯永青:大紅喜字、大紅花轎、紅蠟燭、紅蓋頭……營造的是吉祥的喜慶氛圍和中國式獨有的浪漫情調。無論是婚禮上的新人,還是參加婚禮的來賓都會被這火熱吉祥的紅色點燃喜悅的情緒。感謝父母、答謝親朋好友,也是中式婚禮上的一個重點,拜天地、合巹酒、敬茶等情節,常讓到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動至深。
《中華手工》:在你眼里,傳統婚俗最大的特色和價值是什么?
湯永青:在西方,婚禮重視的是“承諾”;而中國人的婚禮圍繞著“敬”和“祈褔”,敬天、敬地、敬長輩、敬來賓以及新人間彼此互敬,這些都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儒家風尚以及人們祈福迎祥的心理。
在我看來,婚禮的目的就是通過莊重的儀式讓新人在步入婚姻生活之前明確并肩負起自己在婚姻中的責任,而傳統婚禮形式其實能夠讓新人領悟得更深。
《中華手工》:你認為我們現代人該如何汲取傳統婚俗的養分?
湯永青: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很多傳統婚禮中的規矩不得不簡化和改良。比如:按傳統,結婚的轎子不能落地,一路上無論多遠都靠人力抬著,然而現在婚禮只有一天的時間,所以轎子就可以簡化為只抬迎親、娶親的場面,中間的路程可放在汽車上,這樣才能保證婚禮儀式趕在午時開始。
婚俗也要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終要被淘汰。求變,改良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我把改良后的中式婚禮叫“老式新辦”。
《中華手工》:如果你有女兒,你會為她操辦一場什么樣的婚禮?
湯永青:正如我師傅所言,一場中式婚禮就像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課,我相信我的女兒在我為她操辦的中式傳統婚禮中可以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