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品牌能成功發起一場運動時,它引起人們關注的就不僅僅是其產品本身,它帶給人們對價值的思考也將是全新的。
我們總在遺憾,為什么那么多優秀的地方傳統工藝都在悄悄流失?我們又總在感嘆,為什么那么多工業化產品都讓人感覺冰冷。然而,我們也總在驚喜,當看到有一些品牌在為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的結合而努力,為改善貧困地區手工藝人的生活,用設計提升他們的手工價值而努力。
Artecnica,這個匯集眾多國際頂尖設計師及世界各地手工藝人的美國設計品牌,從一場“良心設計”運動出發,讓人們看到了產品美麗外表背后的動人故事。
從一場愛情故事開始
Artecnica=Art+Tecnica,即藝術與科技、審美與工藝結合。
30年前,美麗的伊朗女孩Tahmineh Javanbakht在美國加州著名的藝術中心大學求學,而來自意大利的Enrico Bressan是一名畢業后留在加州工作的整天與電腦打交道的工程師。Tahmineh因一次作業需要工程師的幫助而認識了Enrico,合作的默契不僅點燃了兩個年輕人心中的愛情之火,還讓Enrico從此也迷上設計,并轉行開始做建筑設計。
1986年,夫妻倆成立建筑設計工作室Artecnica,承接一些建筑和室內設計及咨詢服務,幾年后轉向家居產品設計。誰也沒有想到,20多年后的Artecnica雖只有美國加州一家店,卻成為國際知名的家居設計品牌。
這是一個不靠規模,而靠特色取勝的品牌成長故事。Artecnica為世界所知,因其倡導了一場“良心設計”。這個現在看來也許并不算最新穎的想法在2002年剛提出時還是頗具前瞻性,甚至可以說它引領了未來的趨勢。
其實Artecnica剛涉足家居產品時,也以追求漂亮為主,當時他們最喜歡的材料是可以隨意造型、任選色彩,并有著透明質感的樹脂,并沒有考慮到它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危害。直到有一年他們申請了建筑設計研究基金,到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國的貧困地區做可持續建筑的研究,通過運用伊朗建筑師的泥土建筑技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為當地居民建造了一批既環保又美觀的泥土房屋,這次項目的成功讓夫婦倆心中萌發了繼續為貧困地區的人們做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的想法。
此后,Artecnica逐漸舍棄樹脂塑料,越來越多地采用紙、玻璃、陶土等可再利用資源,并開始與一些和他們有共同理念的知名設計師合作。Tord Boontje、Hella Jongerius、Stephen Burks、Campana Brothers……這是一群尊重勞動、重視手工藝的設計師,他們希望自己的設計不僅僅是建立在美觀之上,還能融入更多對人文、社會、環境和經濟的考慮。在這樣的共識下,Artecnica發起的“良心設計”運動終于在2002年正式啟動了。
關鍵詞:良心設計運動(單獨排版)
即出于人文關懷以及對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考慮,通過聯合國際知名設計師與貧困地區的工人和手工藝人,共同開發以手工制作為主的高端家居產品。設計師們可以填補現代的國際市場需求與傳統的手工技藝之間的鴻溝。由Artecnica提供后勤保障、市場以及必要的藝術指導,為消費者帶來這些設計師以及手工藝人的作品。
廢酒瓶的美麗新生命
亮點:廢物經過設計師的重新設計,實現了產品化、市場化。其中,Artecnica突破了切割技術,使傳統技術工人得到了技術提升,保障了產品的穩定持續性。
Artecnica賣得最好的產品中有一組由廢舊玻璃酒瓶改制成的花瓶和水杯——tranSglass,這組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為永久藏品的作品是“良心設計”推出的第一個產品系列。
一直以來都在材料運用和設計形式上尋求獨特風格的設計師Tord Boontje和Emma Woffenden曾嘗試用廢酒瓶做一些花瓶擺在工作室的架子上,因為期待為這組作品融入更多人文和社會的考慮,所以一直沒輕易市場化,直到Artecnica的女主人Tahmineh來到工作室發現了它們并提出用“良心設計”的思路來開發。
有了設計還不行,得找到加工生產的渠道。他們求助一個專門幫助發展中國家手工藝人尋求經濟合作的組織Aid to Artisans,希望能找到一個合作廠家,既有熟悉酒瓶制造的工人,又能找到大量的廢舊酒瓶。一番考察過后,Artecnica將目標鎖定為危地馬拉一個酒瓶廠,原材料就來自從附近回收來的廢酒瓶。
Tord先對廢酒瓶進行多種顛覆性的設計,比如將酒瓶兩側削去,形成造型簡約利落的花瓶,鮮花插放在花瓶中時,就會形成一幅狀似雙手捧花的美麗畫面;又比如挑選兩支酒瓶,水平削去一個酒瓶的瓶嘴,再斜削掉另一個酒瓶的瓶身,瓶嘴對瓶嘴黏合在一起,花瓶就有著少女般婀娜的身形。
隨后,Tord和Enrico親自到廠里手把手教工人切割瓶體,但困難遠大于他們所想象。因為花瓶的設計要求略帶曲線的斜切,從未如此切割過酒瓶的工人們剛開始的操作總是差強人意,一周過后,還看不到符合質量的產品出來,Tord和Enrico甚至想放棄了。但工人們沒有放棄,經無數次失敗和堅持不懈的練習,幾周后,他們的切割技術越來越熟練,“當我們看到手工藝人Giovanni為自己終于能將一個廢酒瓶切割成如此美麗的花瓶而激動得流淚時,我們也感動了。”Enrico說。要知道,這些工人原先拿著極其微薄的工資在酒瓶廠做包裝工,現在有了這門手藝就有了不錯的報酬。
珠子與黑陶的交響曲
亮點:挖掘地方特產資源,對手工藝人提供資金援助,并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緊密結合。Artecnica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不僅有設計概念,更將概念變成了可持續的產品,讓傳統工藝得以真正傳承。
晶瑩剔透的粉紅玻璃珠點綴在淳厚而細膩的黑陶上,深沉厚重中透著靈動,如此美妙的組合是Artecnica的“良心設計”推出的另一經典系列——Beads and Pieces。由Hella Jongerius設計,秘魯Shipibo部落的手工藝人制作完成。
Hella是位非常重視民間工藝的設計師,經常深入不同文化傳統的地方實地考察,與民間手藝人一起動手實踐。2006年,Hella來到秘魯Shipibo部落,發現當地很多女人都有著精湛的串珠手藝,有些家庭甚至將這門傳統工藝代代相傳,而當地也有著豐富的黑陶資源,卻并沒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Hella于是想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設計出新的經典。
同樣在Aid to Artisans組織的幫助下,Artecnica找到了合適的制作黑陶的作坊和串珠手工藝人。不久,問題出現了。Hella設計的是一套吃飯的碗和一只裝酒的瓶子,所以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表面處理辦法,讓黑陶不僅表面光澤,而且得適合食品安全使用。在當地項目協調員Zoe Melo的努力下,困難一一解決。然后,Hella與手工藝人一起動手,在黑色主體上用細線精致地穿引著黑色或粉色玻璃珠飾,同時巧妙裝飾大量陶瓷花束和木珠,讓原本堅硬冰冷的陶瓷有了溫暖的氣息。
Tahmineh說,“良心設計”不是做實驗性的產品探索,而是要讓設計師腦海中的好想法和概念變成實實在在的、可以讓手工藝人為之持續工作下去的產品。這就要求克服所有的困難,讓每個產品都盡可能完善。
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這組作品在2006年紐約國際現代家具展(ICFF)中被評為最佳家居附件系列。Tahmineh說當遠在秘魯的手工藝人知道得獎的消息時特別興奮,這讓她們意識到這些產品不僅對她們自己有價值,對其他人也很有價值,她們為自己付出的勞動感到驕傲。
正因堅持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對手工藝人的責任和使命感,Artecnica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經典。
一分為三的咖啡桌
亮點:Artecnica實現產品多功能化,提升了產品的品質感,也對手工藝人的勞動重新定位,提升了手工的價值,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2007年,“良心設計”推出新產品TaTu系列,包括一張大的咖啡桌、一張小邊桌和一張凳子,由祖籍非洲的紐約設計師Stephen Burks與南非的手工藝人聯合完成。
TaTu在津巴布韋的方言里是“三”的意思,不僅指組成這個系列的三件東西,更巧妙的是咖啡桌和邊桌可分別分解成三個獨立體:盤子、籃子和簍子,原來它們是三合一的統一體。除此之外,Stephen表示TaTu還暗示了Artecnica、設計師和手工藝人三方力量的聯合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南非的手工藝人原本靠做些手工藝紀念品掙著微薄的收入,如今TaTu系列讓他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例如每賣掉一張凳子,制作者可凈得合人民幣200多元。Enrico回憶說:“Willard是一個來自博茨瓦納的難民,在拍合影時他露出無比燦爛的笑容對Stephen說他仍然不敢相信正在發生的這一切,他從沒想過這一切真的能發生。”
當然,“良心設計”的經典還有Campana兄弟與越南工人合作用舊輪胎和藤條編織的簸箕,Tord Boontje帶領里約熱內盧貧民區的家庭婦女用勾針編織出來的吊燈……可以肯定的是,“良心設計”的每個系列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做工精美的高品質產品,還有其背后充滿人文關懷的感人故事。我們期待這場由Artecnica發起的“良心設計”運動能夠持續下去,讓更多的設計師和組織加入進來,借助設計的力量把對勞動的尊重和對手工藝人的愛與關懷傳播得更廣更遠。